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郑小瑛

郑小瑛事迹传记:“三驾马车”创个团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6日 阅读:274 评论:0

26日,一群女音乐家在北京聚会。她们拥抱、流泪、畅叙,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爱乐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京津大学生都会记得这个名字。这个演遍了北京、天津各个高校的乐团,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力量,对抗着那时“一切向钱看”的潮流。24年过去了,这些“低谷中的鲜花”绽放依旧。她们欢聚一堂,追忆往昔,畅想未来,对音乐的激情与梦想依旧。

这是2013年1月30日《光明日报》刊登的“爱乐女24年再聚首”长篇通讯中的一段文字。“爱乐女”这个曾经享誉中国乐坛的名字,就像低谷中盛开的鲜花一样,虽然已成为历史多年,它沁人心脾的芬芳依然使音乐界及热爱“爱乐女”的乐迷们沉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多元。与此同时,郑小瑛也为音乐艺术界出现的“怪现象”寝食难安起来。

北京西长安街南侧的音乐厅,是1985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音乐厅。在高雅音乐最昌盛的几年间,一年演出500多场,上座率高达80%。当时,音乐厅除了售卖团体票外,还推行一种预售全月的“套票”。仅有1182个座位的音乐厅,竟可以卖出700多套票,其中大多数观众是知识分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港台的流行歌曲如潮水般涌向内地,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从南方到首都,从大大小小的歌厅、舞厅到剧院舞台,加上录音机、音响的普及,到1989年流行音乐已充斥于大街小巷,连学龄前的儿童嘴里都会冒出“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之类的流行歌词。这种情况下,高雅音乐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音乐厅的观众急速减少,一场音乐会只能卖出几十张票。音乐厅经费严重不足,在越演越亏本的情况下,不得不减少演出场次。

港台流行歌曲在大陆的风靡,造就了乐坛的出国潮、走穴风、金钱至上等怪现象。包括中央歌剧院在内的一些名扬国内外的艺术团体,人心变得涣散,业务难以为继。当时,仅仅是稍有名气的小歌星,出场费就已达六七万元,而演奏员进行一场大型演出的补贴仅有五元钱,两者相差一万多倍。除了收入上存在的极大落差,在福利待遇、荣誉、职称上也常常没有着落,使得许多优秀的人才开始自谋出路,“向钱看”成为新的时尚。

望着一个个得意门生和一批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与自己道别,再看到投资大、排练时间长、业务水平要求高的歌剧事业日渐衰落,郑小瑛有过痛苦,也有过矛盾。终于按捺不住的她,为歌剧事业的振兴开始奔走疾呼,为文艺体制的改革向有关部门出谋划策,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希望通过政策倾斜和扶持,让高雅音乐走出困境,让从业者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她呼吁相关部门做好群众音乐的普及工作,重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外流等问题,就指挥、导演职责和权力直抒己见。她把自己出访时了解到的国外先进经验,向上级机关汇报以供参考。她还应新华社驻外记者之约,写了相关的书面材料。

“艺术总监兼指挥是世界上所有交响乐团行之有效的体制,而中国交响乐团是唯一不设艺术总监的乐团,”郑小瑛在一次老音乐家座谈会上,谈到改革旧文艺体制问题时说,“一个音乐团体在不尊重艺术规律的行政领导体制下,没有活力,没有竞争,没有追求,这对从事艺术事业的群体来说,简直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

郑小瑛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前途与发展所做的努力,得到了新闻媒体和许多音乐人士的共鸣,有关部门却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她并没有灰心,仍苦心孤诣地利用一切机会为严肃音乐的未来谋求发展之路。

有一天,郑小瑛和留苏时期的同学、原中央乐团首席大提琴、全国大提琴学会主席司徒志文、原总政歌剧团首席小提琴朱丽聚在一起,谈起乐坛的现状和严肃音乐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

郑小瑛忧心忡忡地说:“我是歌剧和交响乐的指挥,我非常热爱歌剧,可是今天看来已经无法挽回这种下滑的趋势了。”

她的话,像一块重石在几位老友的心间引起了波澜。

“是啊,”司徒志文回应说,“如果放任这种势态发展,我们国家的严肃音乐岂不是又遭到了一场浩劫!”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郑小瑛说。

司徒志文和朱丽异口同声地说:“对,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大家该为振兴严肃音乐做些什么,如何做的问题畅所欲言。最后,她们达成了一项共识: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邀约一批热爱音乐事业、可以不计金钱的志愿者,带上自己的乐器和演出服,组建一个旨在为青少年普及交响乐知识,实践“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理想的室内乐团,义务地把美好的音乐送到学校去。

三位志同道合的知己一拍即合,说干就干,都努力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她们分别与朋友联系,出乎意料的是响应她们的大多是女音乐家。她们都表示,愿意加入这个志愿团体,为振兴中国的严肃音乐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郑小瑛为这些女性朋友的热情所感动,她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孟姜女、莫愁女,我们就把这个志愿者音乐团体叫作‘爱乐女’吧!”

大家一听,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于是,不占国家编制,经费全靠自筹,不发工资,不评定职称,更不会分房子,也没有任何福利待遇的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就在这些伟大女性的怀抱中诞生了。

志愿者当时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国家并没有出台有关志愿者团体的政策。允许“爱乐女”室内乐团演出的批文,直到1991年8月26日,才在郑小瑛等“爱乐女”的多方奔走下尘埃落定。它是属于挂靠在中央乐团的非营利民办艺术团体,郑小瑛担任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司徒志文担任团长。

在拿到批文的一个月后,郑小瑛向已经几乎瘫痪的歌剧院领导递交了离休报告。她真诚地说:“我并不是为了休息,而是要充分利用我已不多的生命,多做一些实事。那就必须离开我虽然很热爱,但现在已经妨碍我发挥自己潜能的单位。”得到批复后,她便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爱乐女”的事业中。

在采访中,郑小瑛很多时间都在谈“爱乐女”中可爱可敬的音乐家们的无私付出,她把自己的忘我奉献看成了一件分内的事,几乎忽略不计。她认为:因为爱,所以爱,因而无论自己做了什么,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engxiaoying/2022121955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