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赞比亚

赞比亚酋长制度与现代化进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55 评论:0

赞比亚这片土地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这里逐步成为索托族和恩古尼(现称恩戈尼)族黑人的定居地。12世纪,绍纳族来到这里。15世纪以来,说班图语的居民开始进入赞比亚,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族群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7到19世纪达到高峰。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策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和传教士开始进入此地。1889年,英国殖民者罗得斯的“英国南非公司”进入赞比亚东部和东北部,挤走葡萄牙人。1911年,英国将赞比亚东部地区和巴罗策兰地区合并,并以罗得斯的名字将之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1924年,英国政府从“英国南非公司”手中接管北罗得西亚的行政管辖权,派驻总督直接统治,定都利文斯顿,1935年迁都卢萨卡。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中非联邦)”。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现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历史上称为第一共和国,联合民族独立党领袖卡翁达任总统。1973年卡翁达取消多党制,实行由联合民族独立党执政的“一党民主制度”,赞比亚进入第二共和国时期,卡翁达继续担任总统。1991年8月赞比亚修改宪法,政治上恢复多党制,赞比亚进入了以多党民主制度为特征的第三共和国时期,“多党民主运动”领导人奇卢巴(1991—2001)、姆瓦纳瓦萨(2001—2008)、班达(2008—2011)和“爱国阵线”领导人萨塔(2011— )先后担任总统。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对于现代化来说,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巨大的资源。在当今赞比亚,酋长制度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与赞比亚的现代化进程始终如影随形,它既有与现代化相悖的地方,也能够与现代化进程相契合。酋长制度与现代化进程在冲突与合作中彼此互动,酋长制度本身也在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不断地调适,融入现代性的因素。这项古老的传统制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出很大的适应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绝不意味着落后。酋长制度经历了殖民统治时期和国家独立发展时期的洗礼,酋长的权力和权威已经大为削弱,其地位和影响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在赞比亚的现代化进程中,酋长制度作为传统因素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化进程并没有消除赞比亚酋长制度赖以生存的根基和土壤,酋长制度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仍然存在;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殖民统治时期和国家独立发展时期,各族群的大小酋长都是自身及其属民利益的维护者,都是凝聚基层社会认同的中心角色;酋长制度是赞比亚各族群的社会传统符号和文化象征,代表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酋长制度具有很强的制度弹性和调适能力,历经传统社会、殖民地社会和独立后的现代社会,从社会的主角到配角,酋长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可替代。酋长制度正是凭借其强大的适应性,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进行调适,成为赞比亚现代化的促进因素。

[1]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5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anbiya/202212183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