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资本方面原因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34 评论:0

主要是内资不足,外资过少。工业化的过程必然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投入就不可能完成工业化。一般情况下,一国资本积累有国外引进和国内筹集两个途径可以实现。历史上,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得以实现的,所谓的国外引进就是国外掠夺。而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则已经不可能重复这一路径。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目标,必须寻找新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如果不能找到新的途径,则很难完成工业化的目标。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完成了工业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支持。据相关统计,1953年至1978年间,中国通过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提取了8000亿左右的巨额资金。[1]没有这些资金的支持,中国不可能完成工业化。而中国的工业化之所以能成功地从农业汲取资金和资源,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成功地进行土地改革并实行了农业组织化,国家才能得以顺利的从农业汲取资金和资源,而没有引发较大的社会动荡,尽管目前学界对中国实行这种制度的评价并不一致,但这种制度客观上所形成的积极效果必须予以承认。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制造业仍能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引进外资,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加之中国儒家文化所具有的高储蓄率使制造业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而印度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土地改革失败,实行土地私有制,农业根本无法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工业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印度放松了对私人资本的管制,依靠私人资本的投入达到了增加投资的目的,但由于国营企业上缴利润很少,加之印度政府财政多年赤字,无力投入,所以在实现了最初的猛增后,后续的投资并没有跟上,失去了发展的潜力。1998—1999年度至2002—2003年度,印度国内储蓄率都在23.0%—23.8%之间,国内资本形成率都在24.0%—24.9%之间,这样的投资数据根本难以支持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对印度来说,内资不足一直就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

外资方面,印度未能像中国那样通过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以补充内资的不足。原因在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由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而在对外开放这样一个战略性问题很难达成一致。在很长的时期内,左翼政党都不赞成引进外资,认为引进外资无异于“引狼入室”,最终将会毁灭印度;印度人民党对引进外资也不积极,他们认为在高科技行业可以适当引进外资,而在消费品生产领域绝对不能引进外资。种种因素使外国投资长期以来很少投入印度制造业,直到近年来情况才有所改变,但规模和成效也远远不能和中国相比。2005—2006财政年度年流入印度的外资仅为中国的10%,[2]其中流入制造业的份额不到50%,而2000—2004年中国的相应比例为71%。发展制造业需要建立工厂,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而印度制造业面临着内资不足、外资过少的困境,当然难以快速发展。

[1]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中国通过剪刀差的方式依靠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资本积累的数量,不同的人做出的估算数量不同,我们这里采用的数据来自《读书》(2010年第4期,15页)。贺雪峰教授在《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与基础》(《中国模式:解读人民共和国的6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87页)一文中论述此问题时指出“有人估算这个剪刀差总共从农业中转移出6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工业化建设。”另据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1986年的推算,1953—1978年计划经济25年间,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总额估计在6000亿—8000亿元,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国家工业固定资产总计不过9000多亿元(见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但无论如何,中国通过剪刀差方式从农业提取资本支持工业发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完成工业化的重要原因,这个观点已经得到绝大部分学者的认同。
[2] [德]德卡尔·皮尔尼:《印度中国如何改变世界》,陈黎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第26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