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印度农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13 评论:0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即从传统农业向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的转化,不仅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普遍高度重视农业在一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就明确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它更是这样了。”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除了极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切相关,农业的成败关系经济发展的成败,脱离了农业的发展,其他经济部门业很难取得持续发展。印度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同时又是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至今还有近7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因此,农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了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因此,印度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对印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具有决定性作用,格外引人注目。

其实,农业问题不仅仅是目前对印度实现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回顾历史,粮食缺乏一直就是一个长期困扰印度、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虽然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并不差,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者统治,殖民统治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只顾眼前掠夺,而不可能从印度利益出发,不顾长远发展,导致印度农业发展极其落后,加上英国还从印度运出大量粮食,印度因此经常爆发大规模饥荒。在1946—1947年以前的40年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只增长了12%,而与此同时人口却增长了40%以上,因而导致印度人均粮食获得量大幅度下降。[1]1943年爆发的孟加拉大饥荒夺走了350万—400万人的生命,而宗主国英国面对饥荒却拒绝伸出援手,给印度人留下悲惨而深刻的记忆。印度独立前夕,盛产稻谷的缅甸又脱离了英属印度,这直接导致印度大米产量急剧下降,不得不依靠进口解决大米短缺问题。1947年印度终于获得国家独立,但在英国殖民者的操控下却不幸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两个粮食主产区旁遮普和信德又归属了巴基斯坦(这两个省至今仍然是巴基斯坦的粮食主产区),这又使印度粮食生产面临严峻形势,印度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小麦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因此,独立时,印度的农业情况非常糟糕,粮食生产形势非常严峻,饥饿时刻都在威胁着印度。加快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是独立后印度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印度独立领袖甘地在1946年的演讲中说:“对于饥民而言,上帝就是面包;独立印度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保证每个人都有面包吃。”

为改变印度农业的落后面貌,解决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的来看,独立后的印度农业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独立到60年代中期为制度改革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土地改革、合作社运动和乡村发展计划等;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技术改革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绿色革命;第三阶段,从90年代初期起至今,是综合发展阶段,核心是消除农村贫困和失业问题。三个阶段的内容以土地改革和绿色革命最为重要,取得的成果也最为明显,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深远。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问题做重点阐述。

[1] Blyn George,Indian Agricultural Trend(1891-1947), Agricore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 1966, p.96.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7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