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引言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53 评论:0

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之后,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了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就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吠陀时代,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种姓制度大概在后吠陀时期出现。雅利安人分成不同部落集团,部落集团之间频繁进行战争,最终形成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公元前7—前4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印度西北部地区。公元前327年,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印度,这次入侵客观上助推了孔雀王朝的兴起。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摩揭陀的难陀王室,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到达巅峰,印度在形式上得到统一。阿育王去世之后,孔雀王朝迅速衰落,印度重新回到列国时代的分裂状态。从公元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先后侵入印度,其中大月氏人在北印度建立的贵霜帝国最为强盛,与罗马帝国,安息和汉朝一起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贵霜帝国衰落后崛起的是笈多王朝(公元320—540年)。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笈多王朝瓦解后,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和混乱。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1001—1024年,伽色尼王朝国王马赫穆德入侵印度达12次之多,吞并以拉合尔为中心的旁遮普地区,从此旁遮普成为穆斯林地区。12世纪后期,阿富汗廓尔王朝控制西北印度。1206年,廓尔王朝统治印度的总督自立为苏丹,定都德里,此后北印度进入德里苏丹国时期,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但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了整个印度帝国,大多时候德里苏丹国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王国,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苏丹国于15世纪初解体后,独立王国林立各地。但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16世纪下半期,莫卧儿帝国版图得以扩大,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莫卧儿王朝后期,皇帝大都昏庸无能,帝国逐渐衰落,奄奄一息。此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接着是荷兰打败葡萄牙。到18世纪,在印度进行利益争斗的变成英国和法国,最终英国人取得优势。1757年,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为征服整个印度铺平道路。此后,又经过数次战争,英国消灭了印度境内的主要反抗力量。到1818年,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由于英国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在殖民统治者严厉镇压下,起义最终失败,但这次起义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后果。英国政府认识到其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调整,1858年英国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同时,英国人还正式结束了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王朝。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后,在行政体制方面,最高机关是印度政府,由印度总督及其执行委员会组成,印度总督称为参事会总督,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总督的执行委员会成员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长由总督兼任,其他各部由执行委员会分配;立法工作由执行委员会的扩大会议进行,扩大会议成员有在职官员、应邀人士和当选人士。

在行政区划方面,全国分13省,其中五大省为孟加拉、孟买、马德拉斯、旁遮普、联合省;另有土邦约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但英国对土邦有严密监督制度,严禁国内外结盟。

在经济社会方面,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印度开始建立现代教育体系,修筑铁路,发展钢铁、纺织等现代工业,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传统经济体系被打破,到独立时,印度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随着英国资本大量输入,印度本土资本主义得以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印度资产阶级。1885年,资产阶级性质政党印度国大党成立,成为领导印度独立的核心力量。由于认为国大党过多代表印度教教徒利益,印度的伊斯兰教领袖于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

从1885年国大党成立起,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要求改革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给予印度人更多权利。国大党内激进派于1895年提出了印度自治的口号,并最终成为国大党的政治纲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英国殖民当局也在推行公职人员的印度化,但印度自治却是从未考虑过的事情。1905年,印度总督寇松决定将孟加拉划分为两个省,引发印度人强烈愤怒,反英运动迅速发展。虽然这次运动最终因英政府的强力干预而被平息,但印度人民的民族情绪却日益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精英阶层积极支持英国,希望以此换取民族自治。但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继续执行军管法令,而且还制订了新的镇压法案,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印度上层精英人士十分失望。1920年成为国大党公认领袖的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并成为国大党的总路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大党以非暴力不合作为指导方针多次领导反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与此同时,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逐渐加深,特别是当真纳成为国大党内穆斯林领袖后,穆斯林由此有了能够与甘地相抗衡的政治领袖,两者之间的分歧逐渐无法弥补,最终走向分裂。1935年英国当局通过新的印度法案,规定中央建立两院制立法机构,任命两个执委会,分别管理防务、外交等关键各部和教育、药政等非关键各部,各省建立单纯的责任政府,对本省民选立法会负责。这一法案具有一定进步性,为独立后印度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关于中央政府的相关规定一直没有实施,各省的政府却建立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由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派出一个四人内阁使团访印,协调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1947年3月,最后一任英籍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为国大党和穆盟所接受。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印度由此获得民族独立。

总之,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印度处于发展缓慢的前现代社会。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印度被动卷入全球化,被动开启现代化进程。英国殖民期间,印度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一阶段印度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被英国殖民者剥夺,并未给印度人民所分享,和此前相比,印度人民所受的剥削反而更为严重。在殖民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双重盘剥下,尽管印度经济在独立前的近百年间(1857—1947)有了一定发展,但印度人均收入在百年间增长率仅为0.5%,几乎停滞,[1]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印度独立为止。1947年获得民族独立之后,印度现代化进程正式开启。

[1] 转引自张文木:《印度国家发展极其潜力评估》,《大国》,2005年第2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