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劳动方面原因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55 评论:0

主要是劳动立法过于机械,劳动力素质过于低下。“劳动”即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发展制造业的根本。一个国家即使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健全的制度、良好的环境,但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也不可能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这个方面,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劳动者的素质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在劳动力市场方面,1948年印度政府颁布了《产业争议法》,对解雇工人和关闭企业做出了严格限制。1976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修改《产业争议法》,规定工人雇用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关闭前必须经过政府批准,1982年规模又扩大到雇佣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由于事实上政府从未给过企业这样的许可,解雇工人几乎成为不可能。由于《产业争议法》保护,印度制造业就业市场管制非常严格,过度保护在职工人的利益,造就了一大批劳动贵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阻碍了尚未就业工人的进入,阻碍了劳动力市场形成,也阻碍了企业增长,抑制了海外投资,抑制了印度制造业的增长,无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剧了社会底层的贫困。这种规定看起来是保护了员工的利益,但从根本上说却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不利于劳动者利益。而且,由于这个规定的存在,在经济繁荣时期,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多雇用劳动力,因为一旦遭遇经济低迷,将无法解雇多余员工,势必导致企业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失去工作机会。这个法律显然不利于制造业发展。但由于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而且工会力量非常强大,任何党派为了选票考虑,都不敢提出修订这个法律,现在的印度能够改变这个法律吗?显然很难。如何既能保护劳动者利益,又能保证经济具有增长活力,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印度也不例外。

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数量并不是劳动力的关键,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在具备一定数量的基础上,素质的高低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印度五成人口在25岁以下,劳动力数量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劳动力数量不可谓不多,但必须看到印度的劳动力大部分属于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农村人口,甚至有两成多的人口仍然是文盲,如果这些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就业机会,就不可能转化为人力资本,也更谈不上劳动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也就不足以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提供劳动力支持。而问题恰恰在于印度过于机械的劳动立法和落后的种姓制度阻碍的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使这些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得不到技能培训,得不到素质提高,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简言之,制造业发展也需要智力支持,印度劳动力资源格局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3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