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教育政策和社会不平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98 评论:0

教育被认为是改变社会不平等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学界对教育平等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社会平等还有不同的认识,但教育不平等一定不利于社会平等,却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把重点放在初级教育普及上是最有利的教育战略。[1]但印度的现状却是高等教育非常发达,而基础教育却极端落后。目前,印度拥有世界一流的理工学院,每年培养出100多万名工科毕业生,遍布美国硅谷等世界高科技园区,这些接受了最好教育的精英,成功推动了印度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成为印度经济改革的受益者,成为印度社会的新兴中产阶级,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好处。但与对高等教育进行大量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更是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成人识字率只有65%,全国妇女有一半是文盲。虽然印度在2001年就立法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但教育质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据统计,2000到2001年度,印度进入小学就读的学生中仅有一半升至五年级,全国整体辍学率达到53%,文盲率高达35%。[2]因此,印度的教育不平等可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3]大量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的劳动力,不仅使数量庞大的人口不能转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反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特别是低种姓阶层丧失了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使社会平等成为一种奢望。印度为什么会形成高等教育发达、基础教育薄弱的发展局面?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做出了不同的分析,有的分析认为这与开国总理尼赫鲁有关。因为尼赫鲁本人是高种姓出身,加之压力集团对政府的游说,最终导致印度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为高种姓和中产阶级准备的英语教学的大学。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和让·德雷兹对此问题做出的分析更为全面。他们认为,印度之所以不重视基础教育,原因有三点,第一,保守的高等种姓认为知识对低种姓不重要或不合适;第二,对甘地的“识字本身不是教育”观点的曲解;第三,某些激进地区相信现有的教育体系是压迫下层阶级的工具或殖民地时期的残余。我们认为,这三种解释其实都是表面现象,或者说是为高种姓主导政府的辩护之辞,印度之所以不重视基础教育的根源根本就在于高种姓对于低种姓的歧视,尽管这种歧视已经不可能体现在任何书面文件中,但在内心意识及各种政策安排中,这种歧视却到处显现,教育便是其中之一。

[1]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630页。
[2] 张立、王学人:《印度服务业增长的绩效、原因和问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 吴敬琏主编:《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6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3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