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环境方面原因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91 评论:0

主要是政府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制造业所需要的环境包括政府行政效率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软件”和“硬件”之说。在“软件”方面,我们在前文已经指出,目前从表面看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不仅不缺乏良好的制度,而且还拥有良好的“软环境”,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如今又实行了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政策。但这些宏观的制度还要靠微观的细节来落实。目前印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各种在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运行良好的制度汇集在一起不仅没有产生出积极的效果,反而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了一种效率低下、腐败严重的印度特色制度体系,各种制度之间出现了配合失灵、结构扭曲、效率低下的局面。目前,印度政府不仅在引进领域、外资持股比重等方面,对引进外资仍有很多限制,而且审批手续异常繁琐,旷日持久,调查显示,印度的经理们常常需要花费15%的工作时间与政府巡查员打交道,[1]在印度获得办实业的批准,平均需要88天,而这一过程在中国需要46天,马来西亚31天,新加坡和美国则仅有8天和4天。[2]这些制度方面的缺陷造成很多外资企业对印度投资时心怀顾虑,甚至望而却步,根本不愿进入印度市场。

在硬件方面,这是印度最为人诟病的问题,印度基础设施之差令人震惊,举世闻名,对此问题的各种描述比比皆是,几乎所有对印度经济的研究都要提及这个问题,很多研究将其列为决定印度经济将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甚至是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与中国竞争市场份额和投资时,印度的基础设施的简陋状况是最大的弱点。[3]概而言之,长期以来,印度一直面临着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目前,印度电力装机容量仅为中国的1/4左右,人均用电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电力供给为满足现有制造业发展的缺口就达9%;至今没有全国性公路系统,公路的路况较差;铁路运输仍然依赖蒸汽机车,而且铁路铁轨不统一,年货运量仅有4.3亿吨,而且交通事故频发。这些显然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工业发展和外资流入,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这些问题在中国早已解决,成为中国相对印度来说的一个重要优势。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基础设施上优势并不是真正的优势,因为这些看得见的问题非常容易解决,而制度和观念层面的问题更难解决。但问题恰恰在于,这些问题虽然对印度来说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至今却一直没有大的改观。仔细分析,这些“硬件”方面缺失的根本原因却在于“软件”方面存在缺陷,根源仍然要追究到印度的政治制度。首先,因为印度政府在各党派政治力量的制约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决策,从而集中有限的资源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其次,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投入,而目前印度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GDP的10%,很难再增加基础设施支出。而且,印度的土地归私人所有,地方政府也无法通过类似中国地方政府那样以土地批租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从而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足。这就需要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但这一点在印度一直存在争议,很难达成一致,而且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多少回报,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根本不愿进入。也就是说,印度的民主制度使政府很难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资源和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虽然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历届政府都怕影响选票,所以问题被一拖再拖,直到最近几年情况才有所改变。但由于基础太差,要想实现根本改变,尚需要时日,能否最终实现,也仍需观察。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挑战外,印度发展制造业还面临其他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等。这里,我们不再详细展开论述。

[1] 《印度的投资环境》,世界银行与印度工商业联合会的联合报告,2005年。
[2] 吴敬琏主编:《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53页。
[3] [德]德卡尔·皮尔尼:《印度中国如何改变世界》,陈黎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第3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2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