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关于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78 评论:0

“文化”是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最为常见、常用概念之一,但也是最为复杂、多样概念之一。不同时代、不同研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内容不同的定义。从17世纪德国法学家普劳多夫初步确立文化的概念后,学者们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展开了诸多争论,形成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关于文化的定义,侧重点和着眼点各不相同,其中有的表述不同,但内涵基本相似,但也有的差异甚大,还有的甚至是给出了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概念界定。据统计,到20世纪50年代,关于文化的定义已经有160种之多。鉴于本书研究的主题,我们并不试图对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做深入的探讨。这里,我们仅列举几种影响比较大的关于文化的概念。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文化具有清晰的内在的结构或层面,有自身的规律。”[1]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定义:“从最广泛意义上讲,文化可以看成是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物质、理智和感情等方面显著特点所构成的综合性整体。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播和信仰。“《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文化的定义:“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他有关成分。”[3]中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在对文化所包含的内涵结构方面,也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分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层次说,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四层次说,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六层次说,分为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这其中以三层次说比较普遍,这种分析方法在对文化进行分析时,把文化相应地划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在普遍性的定义中,物质文化指人类文化的物化形态,包括人的物质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精神文化”是指人类文化的精神形态,包括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领域,比如:知识和经验、思想和观念、情感和意志、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人生体验、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学术见解、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生活情趣、社会风气等。精神文化往往被看作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意识、观念层面的东西,精神文化必然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制约,但某种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它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阶级、阶层或群体、个人的心理定势、精神风貌的总和,就具有无形的强大力量,反过来也会对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实践中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重要的,很多时候,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由精神文化决定。制度文化是指社会生活的制度、体制、规则、程序等方面的现实特征,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是将一定范围内人们社会交往和公共行为的结构和规则,加以确定化、形式化的产物。人类社会中比较典型的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或显或隐的宗教和伦理规范体系等。制度文化这一概念虽然出现较晚,但事实上它却无处不在,任何社会、国家或民族、地区或行业部门、有组织的群体或社会团体,其日常活动都必然有自己的基本制度、基本规则和具体的体制、机制、操作程序等系统。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制度之间,保持一致的相互联系,体现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准则,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这些就构成一定的制度文化。

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文化既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更有一定的个性和特殊性,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比如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印度文化、日本文化等等。这些不同的文化类型有着相互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全球化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化当然会对生活在其他文化中的人产生影响,特别是目前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文化更主要的还是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既是人自己的生存活动,也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因此,每个个体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境中,就将受到某种文化的影响和支配,这种影响和支配不仅个体所无法选择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体所无法克服的,一个人的行为总是体现出某种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在文化中生存和活动并参与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曾获得的文化来支配。”[4]支配人的行为的,表面上看是外在于人的事物及其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它们必须转化为知识、价值、意义才能内在地控制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文化是渗透在生活在这个“文化”之下的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处事态度。文化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文化具有普遍渗透性和广泛影响性,而文化的普遍渗透性和广泛影响性又必然使文化影响到它所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活动。简言之,文化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而影响政治和经济。正是由于文化的这种影响性使人们关注文化对一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前面简要论述了文化的概念和影响,那么是传统文化呢?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与“传统”二者在概念上很大程度是重合的,但是二者又是有区别的。很多学者对“传统”进行过严密考察,对“传统”的本质和特征做过各种力求科学的说明。这些说明大同小异,都认为“传统”是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并世代相传的思想、道德、习俗等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传统就是把人的过去和现在联系、连接起来的那些社会因素和生活方式。因此,“传统”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并且流传至今、或仍存在于当今社会的文化元素。也就是说,传统是指保存或流传到“现在”的“过去”,是“过去”在“现今”的存在和显现。正因为如此,传统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形成和变化。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东西,不一定都能成为传统,因为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多东西都只是曾经存在,最终却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而没有流传下来,这些东西就无法成为传统,对现代社会也就没有影响,只有那些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并对社会有着影响的东西才能称其为传统。基于“传统”的这种特性,“传统文化”可以简要界定为:在历史上形成,至今仍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文化现象或文化因素。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分析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至今还对该国或该民族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现象或文化因素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1] 转引自庄春波:《文化哲学论纲》,《管自学刊》,1996年第1期。
[2] Edward Burnett Tylord, Primitive Culture,London,J Murray,1871,p.1.
[3]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55页。
[4] [德]米希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彭富春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第277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1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