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教训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71 评论:0

历史往往总是惊人地相似。欧美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出现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问题,后来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避免,反而不断陷入这种发展陷阱。而更加糟糕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如同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成功解决贫富分化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使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反而使社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拉美国家的失败教训。拉美国家曾经有过快速发展的辉煌,1960年到1980年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为5%,人均收入增长75%。但后来却遭遇发展瓶颈,到80年代到90年代,经济增长率只有3%左右,人均收入仅仅增长7%,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倒退的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期,拉美的人均收入几乎是亚洲人均收入的两倍,而到了2006年,亚洲的人均收入比拉美人均收入多出近两倍,拉美也由此成为人们讨论经济发展问题时屡屡提及的一个反面典型。特别是拉美国家的贫富分化问题,更是成为阻碍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拉美并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一般认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应当是非洲),但拉美却是目前全球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近几十年来的拉美地区,一方面是暴富者不断增加:1994年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拉美亿万富翁1987年6人,1994年42人,7年增加6倍;另一方面则是贫困者持续增加:1980年1.36亿,1994年2.09亿,2000年2.2亿,2003年以来贫困人口有所减少,但仍达2.13亿。目前,拉美最富有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是最贫穷的20%人口平均收入的20倍,[1]各国平均基尼系数为0.65,所有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两极分化问题。在墨西哥,按照《福布斯》公布的数字,世界最富有者中的墨西哥人,1990年2人,1993年13人,1994年24人;但同时贫困人口大幅度增加:1982年2500万,1994年6000万。在阿根廷,1975年收入差距为8∶1,1991年为16∶1,1997年为25∶1,2000年扩大到50∶1;1998年,10%最富有人口占有国民总收入的37.3%,10%最贫困人口只占有1.6%;2000年,百万富翁比上年增加12%,达到28万人,但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州,就有270万中产阶级人士落入穷人行列。在智利,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5年,20%高收入者占有国内生产的60.4%,而20%低收入者仅占有3.3%。在哥伦比亚,2001年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在玻利维亚,截至1996年,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农村贫困人口达到94%。在危地马拉,贫困人口达85%。在秘鲁,1990到1995年贫困人口增加一倍,达到1200万,10%最富的人收入比最穷的10%高80倍。在巴西,1989年,基尼系数高达0.635,1995年有所下降,仍达0.601,1999年占总人口50%的贫困人口拥有全国总收入的13.5%,占总人口1%的富人拥有总收入的13.8%,富人收入超过穷人收入的50倍。

如果对二战后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拉美经济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发展战略和政策出现失误,致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没有充分重视和正确处理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问题,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反过来又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导致拉美经济陷入长达十几年的停滞状态。事实证明,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不可能在贫富分化极其严重的情况下获得持续发展。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遭遇的经历和拉美国家正在遭遇的经历,使人们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形成问题。在理论层面,不同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在实践层面,避免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分层结构,成为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极为重视的一个问题。

[1] 吴敬琏主编:《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0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