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印度的现代化模式·独立前和独立初期两国经济发展比较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82 评论:0

从宏观角度说,由于印度是英国独家经营近200年的殖民地,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要比半殖民地的中国高出一头。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1851年创办了第一家印度的棉纺厂,1879年已有89个棉纺厂,共有工人4.3万人。1892年印度的大工厂就有956家,雇佣工人31.6万人。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印度已有工厂3936个,加上铁路、矿山等共有产业工人250万人。1931年时印度产业工人已有450万人,印度独立时发展到600万人。

中国情况与印度略有不同,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晚于印度将近一个世纪,直到1840年以后中国才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与此相适应,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就自然不如印度。中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大约晚于印度近半个世纪,而且水平也低于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才有产业工人65万,仅是印度产业工人总数的1/4。1930年印度的纺锭有880万个,中国才369万个。独立前印度铁路已达5.3万公里,中国解放前仅有2.1万公里,为印度的40%。

在两国独立和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在各方面几乎均落后于印度,1948年,在原煤、发电、钢材、生铁、水泥、硫酸等产量方面,印度均高于中国。[1]1950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据粗略的估算(按1980年美元计算),1950年印度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0美元,中国为70美元,中国为印度的1/2,印度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7%,亚洲平均数的104%,中国则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7%,亚洲平均数的39%。

(1) 在工农业所占比例方面:印度农业占国民收入总额的48.1%,工业服务部门占51.9%(1948—1949年);中国农业占国民收入的56.2%,工业和服务业占43.8%(1952年)。印度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占全印度劳动力总数的72.1%,工业部门占10.7%,服务部门占17.2%;中国农业部门劳动力则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3.5%,第二产业为7.4%,第三产业为9.1%(1952年)。印度工业化程度比中国要略高一筹。

(2) 在工业产品方面:钢,中国61万吨,印度147万吨,中国是印度的40%。原煤,中国4300万吨,印度3300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30%。石油,中国20万吨,印度26万吨,中国是印度的77%。水泥,中国141万吨,印度273万吨,中国是印度的52%。汽车,中国一辆不能生产,印度1.65万辆。自行车,中国2.1万辆,印度9.9万辆,中国是印度的21%。发电量,中国46亿度,印度53亿度,中国是印度的87%。棉布,中国26.2亿米,印度42.2亿米,中国是印度的60%。糖,中国24万吨,印度113万吨,中国是印度的21%。

按人均计算,印度则更是超过中国。如,钢,印度人均为4公斤,中国为1公斤(世界人均71公斤)。煤,印度为94公斤,中国为58公斤(世界人均为1063公斤)。水泥,印度为8公斤,中国为3公斤(世界人均为54公斤)。棉布,印度为10米,中国为5米(世界人均30米)。收音机,印度为1.27部(万人),中国为0.17部(万人)。

(3) 在农业方面,印度的粮食、棉花产量略逊色于中国。中国粮食产量为11318万吨,印度为5501万吨,中国是印度的218%,单位面积产量比印度高97.9%,人均产量比印度高14.9%。棉花,中国为69.2万吨,印度为51.7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34%,人均产量比印度略低一点点。但在其它经济作物方面如油料、甘蔗等印度则占优势。油料,中国为297.2万吨,印度为498万吨,中国为印度的60%;甘蔗,中国为264.2万吨(1949年),印度为5705.1万吨,印度为中国的2159%。

(4) 教育科技方面,印度在总体上也胜于中国。印度在校大学生数为36万,高中生122万,初中生312万,小学生为1915万。中国(1952年),在校大学生为19.1万,高中生为26万,初中生为223万,小学生为5110万。除小学生人数中国超过印度外,均落后于印度。印度大学生人数是中国的188%,高中生人数是中国的463%,初中生人数是中国的139%。科技人员中国也不及印度,中国解放初期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而印度在独立初期则有科技人员19万人,印度是中国的380%。

[1] 张文木:《印度国家发展极其潜力评估》,《大国》,2005年第2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80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