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印度

《甘地绝食》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8日 阅读:212 评论:0

莫罕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上波尔班达城,1948年1月30日遇刺逝世。甘地作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为印度的独立和各民族、各教派的团结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印度的反英斗争中,曾三次被捕入狱,十五次绝食。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从小受印度教思想的熏陶,熟读印度教的经典,深受印度教圣典《薄伽梵歌》中“非暴力、自制”、“宽宏、容忍”等教义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一生中,共绝食18次,均是以非暴力方式来阻止暴力行动。甘地1888年9月进伦敦大学攻读法律。1891年6月获律师学位后回到印度。1893年做为一家印度商行的法律顾问去南非。1894年在南非印度人聚居的城市纳塔尔创办学校,出版刊物,开展反对种族歧视的宣传,揭露南非歧视印度人的状况,宣传和平抵抗思想。1914年在南非,甘地第一次绝食,为了感化他的学生改正错误,决定绝食七天,他认为:“如果师生之间没有真正的爱,如果学生罪行没有打动老师的心,如果学生对老师缺乏敬意,绝食就不适当,甚至有害。”甘地于1915年回到印度。1917—1918年,他把在南非斗争的经验运用于国内,先后领导了比哈仓巴伦地区靛青种植园劳工的斗争和孟买达县农民的抗税斗争,以及阿默达巴德纺织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在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工人一边,与工人约定,坚持到底,同时要求工人不要进行破坏,不施行暴力。当罢工进行20天以后,在关键时刻,甘地采用绝食策略来鼓舞工人的斗志,迫使厂主让步,使罢工斗争取得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在印度的声誉日益提高。1920年他成为印度国大党最有权威的领袖。1919年至1948年,甘地多次采用绝食方法限制群众对敌人的暴力斗争,以达到禁止民族间、教派间的敌对行动,促进民族间、教派间团结的目的。每次绝食,虽然形式相同,性质各异,但大多数是出于非暴力斗争的策略。甘地限制群众对敌人的暴力斗争,主要出于他的非暴力斗争的信念。因为印度人民没有武装,暴力行动必然招致殖民政府的血腥镇压。在当时英属殖民地印度内部还有和平斗争的希望存在,做为律师出身的甘地正式利用了这一机会,来达到他的目的。甘地认为,暴力是弱者的行为,而非暴力是强者的表现。他推崇用“精神的力量”或“爱的力量”来感化对方。因此,他采取了绝食和自愿入狱这一独特的斗争方法。绝食是他进行非暴力斗争的最后武器,他正是利用这一武器,以必死的决心为印度谋取自由和幸福。甘地的做法说明,在双方矛盾激化时,做为一名有威望的领导人,如果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制止暴力发生,有时采取恰当的绝食策略,去感化各方,也能够化解对立情绪,携手抗击外来侵略者,达到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独立的目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yindu/2022121073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