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徐光启

《徐光启传》通州练兵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2日 阅读:172 评论:0

通州练兵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春天,北京城的百姓似乎没有感觉到明媚的阳光所带来的春的气息,没有什么要紧事都不愿出门。人们心头笼罩着一层阴云。

早上,徐光启照例到詹事府去上班。

刚走进大门,一个官员就偷偷地对他说:“听说三路溃败,还有一路保全下来,也撤退了。”

徐光启低声说:“唉,损失太惨重了。”

两人边说边往屋里走。陆陆续续走进屋的官员都面带忧郁之色,三三两两低声谈话。

人们谈论的是东北战事的消息,这本来是个私密消息,可是满城都传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是明朝的领土。那一带住着的女真族,也就是满族,是明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明朝初年在东北设置官府,女真各部酋长也都担任了明朝的官职。可是过了200多年,明朝的政治已很腐败,而女真族吸收了汉族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逐渐强大。女真族统治者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少数民族的政权,国号后金,就是后来的清朝。接着努尔哈赤筹办军器、马匹、粮草,整顿军队,进入辽河以东,准备进攻明朝。

明朝派杨镐为辽东经略,各省调集军队8万多人由他率领,到东北与金军作战。杨镐率兵分四路前进,准备围歼金军。金军集中兵力,将明朝三路军队先后击溃,只五天时间,斩杀明军45000多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些消息本来是偷偷传播的,似乎是谣言。可是,隔了几日,官府的公文证实了这些消息的真实性。

真是沉重的打击!问题不仅是死亡了45000多人,而且整个东北已经没有什么精兵,能够抵挡金军的进攻。整个北京城震动了!明朝政府震动了!怎样挽救这个危急的局面呢?

徐光启从詹事府回家,饭也不想吃,话也懒得讲。家里的仆人以为他生病了,再三问他,他说:“没有病,在想事情!”

他一边呆呆地想着,一边展纸磨墨,写起文章来。

他想起了西汉军事家晁错的话,就引述到文章中,“器械不利,那就是把士兵送给敌人。士兵不会打仗,那就是把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懂军事那就是把君王送给敌人。君王不懂得选用将领,那就是把整个国家送给敌人。”

老仆人端了一杯茶走了进来说:“老爷,天晚了,早点睡吧。”

徐光启说:“你把灯添上些油,就先去睡吧。”

仆人说:“你不睡,我也不睡,我在外屋等着,你有什么事就叫我。”

徐光启继续伏案疾书。他分析辽东战事的失败,将领杜松被箭射中头,潘宗颜被箭射穿背,可见连将领也没有好盔甲,何况士兵呢?双方兵力相差不大,而分为四路,金军却集中兵力,以四倍的军队攻我一路,我每一路都面对着四倍的金军,这是不懂得分兵、合兵的道理。出关20千米,遇水不能渡,遇险不能过,进入埋伏圈还不知道,这是不懂地理形势,不懂侦察敌情。这样的军队怎能打胜仗呢?

徐光启认为,从长远着想,必须赶快练出一支精兵,也就是器械锋利、武艺纯熟、将领善于指挥的军队。否则,即使调集百万军队,打起仗来,好比以卵击石,软碰硬,一碰就碎。这次辽东的失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所以,徐光启主张:精求天下“勇力捷技奇才异能之士,”薪饷要厚,装备要好,给养要足;精求良将统率他们,选用教师,集中在一起,日夜进行训练;博求巧工利器,制造车辆、盔甲、军火、器械等,供他们装备;练好武艺后,再教以号令节制、步伐整齐,分合进展的阵式;要有严明的赏罚,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令出必行,赴汤蹈火,无不听命。

徐光启认为:像这样选练出来的军队,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有三万兵,就能扫荡辽东,打败金兵。

直到鼓楼的鼓声报了三更,徐光启才把文章写完,他又反复地看了两遍,稍加修改,觉得还算满意。心情似乎也轻松些了。

仆人端着饭菜走进来说:“老爷,都过三更了,吃点东西吧,到现在你还没吃晚饭呢。”

借着徐光启吃饭的机会,仆人和他聊了起来。

仆人问:“你写什么文章,这么重要,不吃饭不睡觉的。”

“关系国家兴亡的大文章!”徐光启严肃地说,“天一亮,我就进宫去,把它上奏给皇上。”

“老爷不睡了吗?这里面讲的什么大事?”

“打仗的事。”

“啊哟!”阿招也早听说过东北战事不利的消息,害怕徐光启要上前线。就劝说道:“您是读书人,从来不带兵,何必去管打仗的事?早点睡觉去吧。”

徐光启毫无睡意,慷慨激昂地说:“你以为我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吗?我少年时候,曾常听祖母给我讲倭寇的故事,倭寇在上海烧杀抢劫四年之久,我家房屋财产全部毁掉,祖母和我母亲在外流浪几年,勉强保住性命。所以,我从小学习兵法,要抗倭报仇。后来倭寇受到我国的多次打击,不太来了,我也丢掉打仗的念头了。可是我一直认为,要国富必须发展农业,要国强必须整顿军队。二十年来,我逢人就讲,人家都当书生之谈,一笑置之。如果这些主张早日实现,岂有今天的惨败!唉,现在我老了,57岁了,没有力量了,可是我能袖手旁观,不顾国家的兴亡吗?”

仆人似懂非懂地听着,徐光启滔滔不绝地讲着。

“哎呀,”仆人突然打断徐光启的话,说道:“只顾说话,你也没吃多少饭,都凉了,我拿出去热热。”

“不用了,我吃完了。”

忽然,鼓楼报五更了,仆人忙说:“老爷,您累了,快睡吧。”

“不睡了。”徐光启说:“备马吧,我要上朝了。”说着,把上朝的衣帽,端端正正地穿戴起来。

在朝廷,徐光启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极力主张练一支精兵,并把自己写的文章作为奏本呈报皇帝。明神宗正感到情况危急无计可施,看了徐光启的文章,神宗认为徐光启对军机大事提出的种种建议是可行的。于是越级提升徐光启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循御史,并派他管理练兵事务。

徐光启领了圣旨,就来到离北京城不远的通州(现在北京市通县),准备在这里练兵。

练兵先要招兵,而徐光启的原则是不能滥招,必须精选。他本来雄心勃勃,要选练十万精兵。因为国家财政困难,减为二万,可是选了几个月,才只选到三四千人,不得不一面进行训练,一面继续选拔。

清晨,徐光启匆匆吃罢早饭,就来到了兵营。这里原来是座破庙,经过修理粉刷,成为兵营,庙后一块大空地,是练兵的操场。操场四周旌旗招展,还有几排帐篷,这是士兵们的临时宿舍。

徐光启转了一圈,看到招来的士兵都在操练,他们手持长矛大刀,喊杀的声音直冲云霄。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徐光启走进庙前面的院子里,已有几位官员等在那里了。一位官员站起来说:“徐大人,选拔新兵几时开始?”

“现在就开始。”徐光启边说边坐在一把太师椅上。

这位官员高声喊道:“选拔开始。”

全场立即严肃起来。院子四周和门口的卫兵都肃然立正。一位军官引进一位农民,这人恭恭敬敬站在徐光启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徐光启问道。

“李铁柱。”

徐光启核对了名册以后又问:“多少岁?”

“二十二岁。”

徐光启点点头,又叫那人抬起头来,那时没有照片,徐光启仔细看这人的身材面貌,有什么特征,就记下来。

“你知道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吗?”

“我原来是山西农民,这次听说皇上招兵守卫京城,县官派我们来的。”

徐光启对李铁柱说:“这次选拔出来的人,必须能固守京城,又要能遵照命令到外地作战。你行吗?”

“行!”

徐光启满意地点点头,指着地上一把100千克重的石锁说:“把这石锁举起来!”

李铁柱用两手把石锁轻轻一提,用力举过头顶,轻轻放下。接着,他又按徐光启的要求,跳上一个三尺高的土堆,跳过地上一条六尺阔的浅沟。

按照徐光启的录取标准,凡能举100千克,跳高三尺,跳远六尺,李铁柱全部合格了。徐光启又把合格的兵分为上、中、下三等。像李铁柱这样远远超过标准的,可以列为上等。

“你有什么特殊本领吗?”

李铁柱摇摇头,忽然又说:“我会用鸟铳打鸟,算一项本领吗?”

“当然算!我们这里要学习火枪、火炮,你会打鸟铳,当然算一项本领。”徐光启提笔在名册上写了一些字,并对李铁柱说:“好,你被录取了。”

李铁柱退下去后,又进来一位农民。一问年纪,是四十二岁。叫他举石锁,他两手抓锁,面孔涨得通红,还只提起石锁的一角。

“你知道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吗?”徐光启问。

“给皇上守卫京城。”

“不对,我们要选练一支精兵,又能守京城,又能到处打仗。你的年纪太大,力气太小,不过你如果有什么特殊本领,还是可以选上的。有什么特殊本领吗?”

这位农民摇摇头。

“啊,像你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不该送到这里来的。现在,只好再送你回去。”他对一个官员说,“带他下去休息。”

紧张地选拔了一上午,先后考问了50个人,合格的只有15人,徐光启看着名册,摇头叹气说:“为什么送这么多不合格的人来呢?白花了多少路费!还骗他们说只是保卫京城,将来怎能出关作战?”

下午,徐光启着重了解武器装备情况。负责制造武器的官员汇报说:“工场虽然勉强有了,但人力远远不足。各地招聘能工巧匠,只到了七八个人。煤已经弄到一点,生铁却差得很多,而且领到的钱,只够目前少数人吃饭用,哪有钱买大批生铁?没有铁,是造不出武器来的。”

徐光启皱着眉头,把这些记录下来。

另一位官员汇报了现有武器的情况,说是从军库领来了大批武器,但是质量不太好。徐光启说:“我们大家一起去查看一下吧。”

先看盔甲。一个军官把一顶头盔放在地上,取钢枪猛刺,一下就刺穿了。另一个军官也取了一顶头盔,拿小锤子用力一敲,顿时敲开一个大裂口。大家面面相觑,摇摇头。再取战甲来,里面塞上草,用刀猛砍,就出现一个大裂口。换一件,当胸一刺,立时洞穿,大家又都摇头。

徐光启对大家说:“你们看,这种盔甲,如何打仗?听说金兵能炼钢铁,他们招了些上等工匠,大量制造武器。他们的刀枪都很锋利,还从我军手中夺去许多。我们如果穿戴这种盔甲去和他们打仗,岂不是送死?”停了一会,他又说:“不过,战场上虽不能用,在操练时用还是可以的。”

他们逐一检查了矛和箭,大刀和长枪,有少数好的,多数不够好。

徐光启说:“这些武器按好坏分别入库。好的准备出征时用,差的供操练用。”徐光启把官吏集中到一起强调说:“我们的敌人用的都是好武器,我们如果用这样糟的武器去打仗,只有挨打的份儿。当然,有了好武器,还要有好战士,否则武器落到敌人手里,那就更危险了。所以,严格训练最重要。”

一个官员问道:“请问大人,要不要看看佛郎机?”

“看”,徐光启说,“也试放几炮。”

“啊哟,试炮要到郊外去,今天恐怕来不及了。”

徐光启坚决要在当天试炮,于是趁天色尚早,用马车运了四门佛郎机到郊外去试放。

佛郎机是什么呢?它本是国名,也许就是法兰西,即法国。可是明朝人对高鼻子、蓝眼睛的白种人区分不清,把占据澳门的葡萄牙和占据菲律宾的西班牙都称作佛郎机。有一次,三条外国船侵入广东省新会县,明军保卫国土,经过激战,赶走一条船,俘虏两条船,船上有铜制小型火炮。明朝仿照制造,就把这种炮也称为佛郎机。

徐光启看到士兵给佛郎机点火,就屏住呼吸等待响声,等了一会没声音,正想查问,忽然“轰”的一声巨响,佛郎机烟火乱喷,爆裂开来。徐光启等人把火炮仔细察看了一会,他命令在剩下的三门佛郎机中仔细挑选一门,再试放一次。

“轰!”这回刚一点火,炮就炸裂了,把大家吓了一跳。那点火的人更是惊慌失措,摸摸脸上有些疼痛,原来皮肤烧焦了一块。炮里的碎铁、碎片四处横飞。

待到大家安静下来以后,徐光启说:“不必再试了。火枪火炮本来是我们所发明,可是现在西洋火器比我们的好,我们学也学不像。这仿造的佛郎机,用来打敌人,先伤自己,真笑话!我有个朋友李大人,当年曾向利玛窦神父学过西洋火器。我已经写信托他设法购买西洋炮,以后还要请他指导仿造,一定要造出精良的大炮。”

徐光启试完炮就回到那座旧庙里,天已黑了,一个官员递给他一份公文,他在灯光下拆开一看,原来是兵部的紧急公文。

公文表扬了徐光启精通兵法,练兵有方。命令说,因为辽东危急,兵部计划在各省招募新兵六万人,分别驻在通州、昌平、天津三处,全部由徐光启负责训练。

徐光启看完命令,用力甩在桌子上,又握紧拳头,在那命令上狠狠地捶了一下,震得茶杯、砚台、笔筒、笔架都发出了响声。他沉重地坐在椅子上,皱眉沉思了许久,抬头一看,看见几个官员惶恐地站在他面前,他不禁感到自己的举动太过火了,连忙低头把兵部的命令折好,带在身边,然后微露笑容,对那几位官员说:

“今天没有什么事了,都回去吧。”

徐光启骑马回到家里,立即走进书房,准备再写一篇文章。

仆人跟着走进来招呼道:“老爷,先到客厅吃饭吧。”

“不吃,我不想吃饭。”

“为什么?你又要写关系国家兴亡的文章吗?”

“唉,”徐光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国家兴亡,我管不着了。”

“皇上不是重用老爷了吗,怎么又管不着了?”

“皇上给我越级提升,似乎很信任我,可是对我提出的主张,并不认真采纳,各级衙门,敷衍搪塞,叫我如何办事?”

几个月来,徐光启感到处处不顺手。他要精兵,而各地选派供他挑选的大半是衰老病弱的人,他计划选两万人,合格的只有几千。即使这几千人,至今也没有固定的营房。他要求给士兵较优厚的粮饷,户部却说无处筹划。

仆人劝说道:“虽然有烦恼,但也得把饭吃了才好哇。不然的话,身体怎么能吃得消呢?”

徐光启看着仆人焦急的样子,只好对付着吃了几口饭。

这时,他手下的一个官员走了进来。这位官员看出徐光启有心事,特意来看望徐光启的。

“大人,您近来瘦了,白头发增多了,您要保重身体啊。”

“辛苦一点,瘦一点都不重要。事情办不好,责任重大呀。”

徐光启拿出兵部的命令给这位官员看。并且说道:“练兵毫无头绪,你是知道的。可是兵部竟然嘉奖,真叫人哭笑不得。我们勉强练两万兵,困难已经这样多,兵部不解决困难,却叫我在三处地方练六万兵。这不是把练兵当做儿戏吗?”

“大人,既然兵部有命令,即使兵没练好,也不能全怪大人,兵部也有责任。”

“胡说!”徐光启很生气,把这位官员吓了一跳。“这练兵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怎能随便敷衍?我多次对你们说过,朝廷不是没有兵,而是兵很多。可是兵多有什么用呢,老弱病残,纪律松散,又不重视武艺的操练,一旦有紧急情况,把这样的士兵派往前线,他们有的半路溜走,有的临阵溃散。这样的士兵和强悍的后金军作战,就好比以卵击石。现在我要练兵,必须练精兵。如果练而不精,一战而溃,那和不练有什么两样?我戴了这四品官的官衔又有什么意思?”

这天晚上,徐光启又是彻夜不眠,再一次上书给神宗皇帝。他痛切地陈述了练兵的困难情形,请求皇帝下令户部、兵部和工部,研究能否不在三处练六万兵。如果决定要练,户部应预算需要多少饷粮,向何处筹措;工部应预算需要多少盔甲、武器、车辆、火药、材料,向何处支给;兵部应预算需要多少马匹、草料,向何处取用。还有六万人的营房、教官,都要及早准备。三处训练,他一个人实难兼顾,只能负责一处,另两处还得另外派人。

三更了,仆人送来一碗甜粥,他看见徐光启满面怒容,就劝道:“老爷,您给皇上上书,火气不能太大呀!”

“你也看得出我有火气?”徐光启压住心头的怒火,含笑对仆人说,“今天不说老实话不行!”如果我不指出这样做法的危险,我就是欺骗皇上;把未经精练的兵赶到前线作战,必定全军覆灭!如果皇上不采纳我的主张,我只能请求皇上把我撤职!

……

这次练兵使徐光启更深刻地了解了明朝官场的腐败情形。他的心里非常矛盾:为了国家兴亡,他很想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一遇困难,他又灰心丧气,感到没有希望。就在这时候,还有些无知短见的官员,对他进行讽刺打击,有的甚至上书皇帝,对他公开指责。神宗皇帝对徐光启终是“用其人而不用其言”,兵叫他练,却又听任各部对他阻挠。使他的练兵计划,有空名而无实效。选了几个月兵,只勉强选到七千多名,而且训练不久,兵部就把其中的一部分调往辽东防守。徐光启对于这一支不符合要求的军队,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了。他屡次上书,请求或者执行原来练兵计划,或者把他撤职,总之,不能再拖下去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明神宗死了。他的大儿子朱常洛继位,只一个月,又死了。他就是明光宗。光宗的儿子朱由校还只有十五岁,就做了皇帝,他就是明熹宗。1621年3月,徐光启由熹宗批准休假养病。徐光启把军队和物资移交给兵部派来的人接管,自己回天津种田去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uguangqi/20221131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