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徐悲鸿

徐悲鸿《筹赈星洲》生平事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0日 阅读:157 评论:0

1939年1月8日,徐悲鸿抵新加坡。不同于以往穷学生的默默无闻,码头上挤满了欢迎中国画坛巨匠的新加坡名人与记者。徐悲鸿下船之后,向在场的记者宣布,他将在新加坡举办画展,“尽其所能,贡献国家,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其实徐悲鸿并非中国画家赴南洋办展第一人,但他的义举得到了各阶层华人的认同。
日本军队在中国大举进攻之时,新加坡虽然远离战场,当地民众却很关注战局的话题。徐悲鸿受到老友黄曼士的款待,新加坡华人美术会与南洋美专也设茶会热情欢迎他。徐悲鸿向新加坡华人画家宣传中国抗战,与他们交流绘画技艺。他在欢迎茶会上的讲演以《中西画的分野》为题,发表在当年2月2日《星洲日报》。
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保存着徐悲鸿在当地留下的几张合影照片。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新加坡南洋美专,集中了当年南洋一批美术人才。在这几张黑白老照片上,徐悲鸿神态从容,眉宇间凝聚着一种自信。而照片上的人很多,尺寸放得很大,已经裱在木板上,下面还有说明,显然是展览用的。
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朱添寿院长说:“徐悲鸿先生是来新加坡筹赈义卖的,你可以看到徐悲鸿先生坐在这里,旁边这一位,就是我们南洋美专的老校长林学大先生。当时新加坡华人美术会和南洋美专在一栋楼,楼上楼下,什么活动都在一起。徐先生应邀来和艺术家见面,南洋美专老师都来听,有的也就是南洋华人美术会的。”
徐悲鸿参加欢迎茶会的老照片,再现了他与新加坡华人美术界的交往。会场上摆着几条长条桌,身穿衬衣的徐悲鸿不是占据画面的中心,而是自然地坐在一群人中间。
朱添寿院长是个懂艺术的明白人,他与中国的几家知名美术院校都有来往。他觉得,到他们学校了解徐悲鸿这样一位美术大师,是他们学校的一种荣耀。不巧的是,全校正在放暑假,留守的人很少。院长一声令下,学院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把馆藏有关徐悲鸿的照片和书籍都翻找出来,把一间展览室的几个展柜都摆满了。除了照片,还有当事人回忆徐悲鸿在南洋活动的文章、徐悲鸿送给南洋友人的印谱集、徐悲鸿早年在法国买的画册……
在新加坡的公开场合,徐悲鸿对同行毫不掩饰自己的艺术主张。
为什么绘画? 他说,一幅作品最少要反映一些时代精神。艺术要表现生活,别中了那些自描两条香蕉一个苹果就自命天才的画家的毒。
绘画的出路何在? 他说,用旧形式表现新精神。最恨临摹八股式的山水,即使有些相仿,也只不过是棺木里抬出的僵尸,一具没有精神的躯壳。
当人们看了徐悲鸿的画作,天才的恭维接踵而来。他又说,天才无非是观察和灵感有独到之处,别以为自己有天才就不屑多画,这是自己害了自己。我宁愿人家骂我是蠢才,我只管我埋头苦干,十几分钟画一张素描不是难事。
也许是靠近赤道的缘故,新加坡的阳光灿烂而耀眼。芽笼路35巷16号徐悲鸿老友黄曼士先生的故居,是一栋两层黄色小楼,在阳光中古朴有致,门额悬挂着“江夏堂”的横匾。当年黄曼士是黄氏总会会长,如今这里仍是南洋黄氏总会的办公地点。
“江夏堂”题字者叫黄培松,他是何许人也?
新加坡学者欧阳兴义说:“黄培松在当时黄氏乡亲里最有名,清末武状元,他题这几个字,是会馆最老的文物。黄曼士当时是南洋烟草公司驻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他在北京读过书,福建人。他能讲很流利的京片子、华语、上海话、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乡里乡亲的疑难纠纷,都找他当和事佬。他交友广阔,为人豪爽,发起筹建这个会馆,让乡亲们办事有个地方。事情多了,他自己也搬来住,建筑样式也是南洋风格。”
在“江夏堂”横匾的旁边,悬挂的镜框中有一张发黄旧画,这是徐悲鸿画的黄曼士肖像。黄曼士虽身处南洋,却有中国文人雅士的风度,每天挥墨习字,在家中挂满字画,并且喜欢收集中国折扇,扇骨有紫檀、雕漆、紫竹、象牙等等,扇纸字画多为名家所作。徐悲鸿画的黄曼士,身着中式立领布衫,手头摇一把纸扇,他给“江夏堂”起别名曰“百扇斋”。徐悲鸿为黄曼士题百扇斋:曼士聚扇不厌多,言百者举成数也。
也就在徐悲鸿到星洲的1939年1月,刚好是黄曼士五十岁。黄曼士去码头接徐悲鸿,请他住在“江夏堂”。徐悲鸿已不是当年穷学生,他回国后成为名教授、名画家,不变的是他跟黄曼士的交情。徐悲鸿给黄曼士画了肖像,作为生日礼物。当时能画像的人很少,而著名艺术家画像更难得,黄曼士像自然有史料价值。


徐悲鸿与挚友黄曼士


欧阳兴义说:“还是我发现这张画像的。原先这幅画挂在江夏堂大厅的角落,可能黄曼士后人不在了,不知道它的贵重。会馆里有不少其他人画像,就是街头墨炭画的那种,很差的,七七八八挂在一块。我一看,这一幅是徐悲鸿画的,不得了啊,跟别的画不一样,放在外面没人管,丢了怎么办? 我跟黄氏总会的人说了,他们才重视起来,放在里屋去了,平时不拿出来,你来采访,他们才挂出来。镇馆之宝啊。”
南洋对于徐悲鸿,曾是一个充满温暖记忆的地方,仿佛是他艺术生命的转折点。无论他是囊中羞涩,还是一筹莫展,星洲小岛都能给他带来转机。
然而1939年徐悲鸿到南洋时,与前几次经过有所不同,真是国破家亡,日军占了大半个中国,他自己婚姻濒临破裂。徐悲鸿带着一千多件艺术品,有几十个箱子,放在江夏堂。这里仿佛成为当年的美术馆了。华人士绅不用说了,爱好中国文化的洋人,都来这里参观。黄曼士的江夏堂,也就是百扇斋,一时门庭若市。
“江夏堂”二楼当中朝南的一间,就是徐悲鸿作画的画室。如今有一位黄氏总会工友居住,墙面也粉刷一新,挡住炎热夏日的木条窗,厚重结实的木制地板,还可以想见当年情景。徐悲鸿非常刻苦,在楼上作画,一画就是半天,不到吃饭不下楼。他在南洋的许多精品之作,都是在这间画室完成的。
1939年农历除夕,江夏堂按传统之俗,摆了几桌团圆宴,亲朋好友聚集一堂,黄曼士与黄孟圭请徐悲鸿上座。满屋欢声笑语,徐悲鸿却备加思乡,强颜作笑,很少动筷。黄曼士知其为人,不敢多言。次日大年初一,旅居南洋的郁达夫和友人到江夏堂贺年,在前厅只见黄曼士与黄孟圭,徐悲鸿却没照面,问起悲鸿大师在吗,黄孟圭轻声告之以原委,陪郁达夫等上楼拜年。此时,大清早就起身的徐悲鸿,埋头画一幅疏梅图。
拜年,拜年。郁达夫一行,给徐悲鸿画室带来了喜气。徐悲鸿放下画笔,长吐一口气,看着眼前的画作,也请大家欣赏。郁达夫是江夏堂的常客,跟这里的主宾都不见外,他面对着似乎流动着冷香的疏梅沉吟片刻,说一声有了,提笔用酣畅的书法,题下七绝一首:花中巢许耐寒枝,香满罗浮小雪时。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
徐悲鸿读一遍,感叹道:好诗,好诗。黄孟圭连声说,各记兴亡家国恨,妙句啊。他邀大家下楼喝酒,干杯。书画交友,有诗助兴,冲淡了徐悲鸿的愁闷心绪。
桂林的梦,似乎远去,但在徐悲鸿的潜意识中,它还活着。
在桂林漓江,徐悲鸿画过《漓江春雨图》,而在南洋,他也画过《漓江雨意》。当徐悲鸿寄情于南洋风情的时候,似乎漓江映照的倾心之恋,在夜深人静时闪现,挥之不去。蒋碧微的冷漠自负,徐悲鸿已经看淡,他知道,蒋碧微并不把他放在心上。而孙多慈的如水柔情,在家庭压力中的痛苦挣扎,不是几封信回绝,就可以忘却的。
黄曼士记载《漓江雨意》之由来:“某日清闲,谈话中说到桂林山水的美景,悲鸿忽发豪兴,裁纸调墨,濡笔吹毫,画漓江景色。连挥两纸皆不满意,正要撕画,曼士取画来看。悲鸿从纸背再看画,顿觉气象万千,大有风雨朦胧之妙,大叫:是漓江景色也! 即在纸背后题款:雨中山色,卅年岁始追忆漓江风味。盖上印后,即将此画送给曼士。”
漓江风味,漓江悲欢。徐悲鸿把往日美好记忆的思念,深藏于心底。也许是他们的命吧,有缘相逢,无法相依。徐悲鸿写信说:“慈之问题,只好从此了结(彼实在困难,我了解之至)。早识浮生若梦而自难醒,彼则失眠,故能常醒。弟有感而为诗:虎穴往往无虎子,坐看春尽落花时。平生几次梦中梦,魂定神情方自知。”
在“江夏堂”的收藏珍品中间,有当年的“筹赈名誉券”。发黄的硬纸片,印着徐悲鸿的画,还有徐悲鸿签名。
1939年3月初,徐悲鸿画展开幕在即,主办方乃是陈嘉庚等著名侨领组成的“星华筹赈会”。在筹赈预备会上,徐悲鸿对众人表示感谢,他说:“抗战一年来忧国忧家,心绪纷乱,作品减少,我希望能凭借画笔,为国家抗战尽责任。”
画展“筹赈名誉券”分100元和200元两种,前者换得徐悲鸿的画一幅,后者可得其画两幅。新加坡著名华商社团,如吾庐俱乐部、树胶公会、神农药房、星洲胶商研究社等,连同最有声望的华人侨领,踊跃认购,作为对徐悲鸿的支持。
由此,出现了当地从没有过的先例。一个画展未开,画展“筹赈名誉券”就预订大半,可见徐悲鸿的不凡声望。人们为徐悲鸿艺术倾倒,更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在“江夏堂”,徐悲鸿画了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画中的主角是中国著名演员王莹。
日本军队的侵略行径,理所当然地激起中国人的反抗怒火。不分行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中国人表现出空前团结。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中,街头活报剧十分活跃,最出名的是《放下你的鞭子》。王莹主演的这台活报剧赴新加坡演出,徐悲鸿看后很激动,请王莹到“江夏堂”做客,他要用画笔把这段历史留给后人。
1915年,王莹生于安徽芜湖,幼年就有唱歌天赋,曾在基督教会办的女学堂读书。母亲去世后,后母竟将她卖给一家富商当童养媳。后来她把童年悲惨遭遇写成长篇自传体小说《宝姑》。十四岁时王莹冒险出逃,考进湘雅医院护士学校。当反动军阀滥捕滥杀进步人士的时候,她挥笔写下《给何健军阀的公开信》,名震一时,得到著名女作家谢冰莹称赞。她原名王克勤,谢冰莹把自己名字拆开送给她,改名王莹。


徐悲鸿1939年南洋赈灾


三十年代初,王莹在上海的戏剧舞台崭露头角,她出演洪深编剧的《少奶奶的扇子》,戏剧家洪深、夏衍、阳翰笙等人都有好评。她又在《西线无战事》和《阿珍》中扮演女主角。“一·二八”事变之后,她成功扮演电影《女性的呐喊》中的包身工叶莲,由此开始成为电影明星。抗战爆发后,洪深带领抗战救亡演剧二队从上海到南京,请白崇禧批准他们到前线为抗战将士进行慰问演出,王莹也随队前往。
到南洋巡回的,就是这支演剧队,当时叫演剧社。在南洋各地巡回筹款义演中,演剧社无论走到哪里,都沉浸在海外华人的热烈海洋之中,“新中国戏剧热”席卷了马来亚半岛。在演员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就是美丽的明星王莹了,南洋中英文各报章一片赞誉之声,称这位二十五岁的中国姑娘是“马来亚情人”。王莹还会写文章,她被《南洋商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写了十几万字的通讯稿,宣传祖国的抗战之声。
他乡遇故知。作为一个艺坛前辈,徐悲鸿对王莹的才气与作为大加鼓励。而王莹能在国外遇到徐悲鸿,这位她仰慕已久的大画家能亲自为她画像,她也非常兴奋。演出的间隙,她有空就会到“江夏堂”和徐悲鸿合作。其他画家也画过《放下你的鞭子》这出戏,但徐悲鸿创作的是一幅大油画,以西洋技法表现乡土题材。
徐悲鸿在“江夏堂”给王莹画像,总是伴随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徐悲鸿放下画笔,主人黄曼士做东设宴,当地华人侨领也来助兴。徐悲鸿因为有办展的事务,只能插空作画,前后画了三个月。画作全部完成的那一天,徐悲鸿站在这幅油画的旁边,照了一张相。身穿白衬衫、扎着大黑领结的徐悲鸿,与画面上的农家女子装束的王莹,形成极大的反差。而徐悲鸿的脸上并没有成功的喜悦,而是紧抿着嘴唇,带着淡淡忧虑。
在南洋的徐悲鸿,有许多类似的照片。不论与他的画在一起,还与他的友人在一起,徐悲鸿表情都是凝重的,似乎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凄。
油画《放下你的鞭子》终于收笔,黄曼士与黄孟圭兄弟举行家宴庆贺,请来陈嘉庚等著名侨领出席。陈嘉庚连声说:画得好! 画得好! 黄孟圭即席题诗:“悲鸿绘事惊天下,莹艺名传遍大华;海外相逢如故旧,友情盛似牡丹花。”
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传达“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救亡呼声,由陈嘉庚担任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账会,曾为王莹等赴南洋演出募捐,他们以最快速度,将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印制明信片10万张,出售民众纪念并支援中国抗战。从两角、五角到一元,人们纷纷掏钱购买,一位华侨竟拿了一个金戒指换10张《放下你的鞭子》。
王莹担任主角的抗战救亡演剧队,其实是受周恩来的直接指派。王莹回国后,曾对周恩来说,南洋演出成绩徐先生之助力巨大。
1942年7月,王莹赴美国学习艺术,徐悲鸿介绍她认识了著名作家林语堂,由林语堂引见,她又相识了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她与赛珍珠合作,将《放下你的鞭子》翻译成英语。次年,应美国政府邀请,王莹到白宫演出这台中国活报剧,她还引吭高歌《卢沟桥》、《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美国记者说:“王莹在美国初次登台,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经历,引起了轰动。”
从童养媳到大明星的王莹,以她的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声誉。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坐着轮车,与夫人和子女来看演出。副总统华莱士和其他高级官员也都来了。演出结束,罗斯福夫人走上舞台,代表总统向王莹祝贺演出成功,对总统未能与演出者合影表示歉意。然而此时,王莹宣传中国抗战的义演不讲报酬,在美国学习与生存并不容易。有过欧洲留学经历的徐悲鸿,在通信中给王莹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1943年3月12日徐悲鸿复信王莹说:“莹弟惠鉴:我接连得到你几封长信,使我感愧。我当年从不欠人函件,比来大变,竟不爱写信。你那奋励精神,朋曾无不感动。我有数千美金交语堂先生保管,闻被冻结,但至少八百金可动用。你如有急需,可以附函寄去取用。倘若不愿,即作为借款,待他日还我亦可……”
1945年9月10日徐悲鸿又复信王莹:“莹弟惠鉴:得手书后辄拟作画奉复,奈病后精神不佳,屡画不成,以是稽复,良歉于怀,得悉近况,喜不自胜!
弟赴美仅需一种工具,语言文字是也。今以数年之力,已致获之,则弟之才能智慧学识皆能如愿发挥,其成功岂可限量,抑又得大文豪赛珍珠女士之支持乎? 所望勿骄勿夸,虚怀若谷,日进不已,树大旗于艺坛,予企望之……”
只要你有爱国之心与报国之才,徐悲鸿都会尽力扶持,给予的更多是理解与鼓励。王莹有缘在南洋与徐悲鸿交往,感受到一位艺术大师的无私胸怀。王莹不幸在“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1981年被平反昭雪,在她遗作出版时,丈夫谢和庚将她保存的资料公之于众,其中就有她在美国时,徐悲鸿给她的回信。
《放下你的鞭子》述说的道理,就是不要内斗、团结一心、抵御外侮。徐悲鸿之所以要画王莹扮演的形象,无疑寄托着争取民族解放、改变贫弱命运的理想,渴望消除中国人的劣根性。遗憾的是,王莹与丈夫谢和庚回到祖国后,被极左的“鞭子”打倒了,家破人亡。当我们再看到《放下你的鞭子》,想到主人翁的不幸命运,会扼腕叹息,也会为王莹深深庆幸,她有功于国家与民族,徐悲鸿油画可以作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ubeihong/202212146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