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新西兰

早期大洋洲各殖民地社会·《怀唐伊条约》-新西兰殖民时代的开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88 评论:0

与澳大利亚不同,新西兰是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引起西方殖民者注意,并招惹来掠夺的,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新西兰史实记载中,既有西方殖民者与当地毛利人发生冲突的描述,又有欧洲商人与毛利人进行贸易的记录。尤其是1788年英国人进入澳洲后,对新西兰的殖民主义商业活动大规模发展起来。欧美人在这里猎杀海豹、鲸鱼,再将所获贩运到欧洲、美洲和亚洲,牟取暴利。这些活动的后果是毁灭性的,到19世纪20年代,新西兰沿海的海豹几乎已经被灭绝,以致商人们感到已无利可图了。应当指出的一点是,最初移居新西兰的欧洲人有不少是从澳大利亚流放地逃出来的流放犯以及不愿忍受过重负担的海员。由于两地相距不远,澳洲新南威尔士的英国殖民当局一度曾将其行政权力延伸至新西兰。[1]

英国海军早就觊觎这里可作为造船业主要原料的野生亚麻和林木资源,1794年,英国军舰“幻想号”为此来到新西兰。从此,亚麻和木材逐渐成为新西兰最主要的出产。英国的殖民官员们也认为“为了在悉尼和诺福克岛建立服装工业,利用新西兰的亚麻是可行的”,于是,澳洲的总督们曾下令从新西兰“抓一、两个懂得制麻的土著居民”来向澳洲罪犯传授制麻技术。再有,新西兰的优质木材也使澳大利亚商人和当局认为“这种近便的木材供应,对新南威尔士的初期移民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2]通常是英国商人用布匹、铁制工具、滑膛枪和酒同毛利人交换亚麻和木材。英国人在这宗贸易中获利巨大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毛利人的传统生活和传统生产,加速了毛利社会的变化。

然而,英国对新西兰并没有表现出兴趣。1769年10月7日,库克一行航行到今天新西兰北岛的东部海岸,9日登陆,并以英王名义宣布北岛属英国所有。在耗时49天环绕新西兰航行一周后,他宣布英国已经占领此地,随后便踌躇满志地扬长而去。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英国政府对它无所表示。1817年,英国议会明确指出新西兰“不在英王陛下的统治版图范围内”。1823年,在J.T.比格发往英国的关于澳洲殖民地社会的调查报告中,再次确认“(根据英国法律)新西兰是英王领地之外的地区”。1830年,英国殖民部官员明确表示:毛利人“是这片土地(新西兰)的所有者和统治者”[3]。新西兰的欧洲传教士以及来英国和澳洲的人道主义者不但指控来自英国和澳洲的商人和捕鲸者在新西兰对毛利人的巧取豪夺,而且控诉他们对毛利人的种种戕害行径。30年代,传教士S.马斯登写道:新西兰“没有法律,没有法官,也没有行政官,所以魔鬼不受干扰地统治着这儿”[4]。他们认为“在传教士的影响下,毛利人能够组织起来,成为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同欧洲国家交往的独立国家。所以,他们最初既反对英国政府确立对土著民族的控制,同时也反对在新西兰开拓殖民地。”[5]

在19世纪初期,在新西兰活动的西方殖民者大约仅有数百名商人,而定居者寥寥无几。进入30年代后,澳大利亚遭遇持续干旱,于是,许多垂涎新西兰土地的澳大利亚人来到这里,随后,英国本土的移民也闻讯而来。“按照最大限度的估计,在1839年底,新西兰的欧洲人口约为2000人左右……是一个小型而精致的群体。”[6]这些殖民者一边从事着开发,一边鼓动英国政府将新西兰兼并为殖民地。提出“系统殖民化理论”的威克菲尔德已将注意力移至新西兰,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于开拓殖民地的地方”。1837年,在他的召集下,一批打算移民新西兰和关心新西兰问题的英国人组成了“新西兰协会”,游说英国政府兼并新西兰,鼓动英国平民移居新西兰。

正是在这一系列影响下,英国政府对新西兰的既定政策逐渐发生变化。1820年,针对英澳商人与毛利人之间的贸易纠纷的有增无减,澳洲新南威尔士总督麦夸里委任传教士肯德尔为治安法官,前往新西兰进行调解,以免导致混乱。1827年,法国军舰出现在新西兰海岸附近,进行了诸如测绘之类的活动。接着,法国人在新西兰的各种活动逐渐增多,如购买土地、捕鲸、修建教堂等。英国对此感到惊慌,于是,它对新西兰的控制措施较前有所加强。1833年5月,英国任命澳洲悉尼的J.巴斯比为英国在新西兰的驻扎官。为了“赢得他们的善意”,他以英王代表的名义向新西兰的毛利人酋长们表示“(英国)将对新西兰的居民提供保护”,并且有意“促进(毛利社会)与英国的友谊和联盟”。但是,他没有被授予“各种决定的权利和手段”,其作用是“把你的各种措施建立在你将取得的对各土著酋长的影响的基础上”,其地位可被概括为“不带枪炮的军舰”。[7]

而在30年代中期,新西兰的局势愈加令英国不安。1837年,巴斯比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长期无政府状态导致犯罪不断增多,人口持续下降,一个又一个的地区已沦为无人区。”[8]他一再呼吁英国应尽快将新西兰收为殖民地。在这一时期,法国人在新西兰的活动日趋频繁,法国政府开始对一个正筹备在新西兰建立移民区的法国公司给予支持。此时,英国国内在新西兰问题上出现两种声音。一派赞同英帝国对外扩张,另一派则予以谴责。但后者最终还是占得了上风。[9]

“新西兰协会”在1839年5月更名为“新西兰公司”,声称将着手承揽向新西兰移民的业务,并在新西兰设立代理机构,收购用以向移民出售的土地。此举使英国政府感到了压力,立刻采取了相应行动,即一方面限制“新西兰公司”在新西兰的行动与权限,另一方面表示将马上采取兼并新西兰主权的行动。同年8月,英国政府委任英国海军军官W.霍布森为女王陛下的新西兰领事,再度前往新西兰。霍布森得到指示去“处理新西兰的原住民事务并让他们认可陛下在全部或部分岛群的权利”。与此同时,一些毛利人酋长开始关注他们的文化所遭受的破坏以及无节制的土地开发,并且向维多利亚女王求助。作为当时主要的海上强国,英国是有能力提供如此保护以及法律秩序的,更为重要的是,英国不希望法国人和美国人获得对这片新土地的任何控制。

1840年1月29日,以英国在澳洲新南威尔士殖民当局的副总督的身份,霍布森率一行人抵达新西兰北岛的诸岛湾,其使命是在这里建立英国的权力机构。2月5日,他在一个名叫怀唐伊的地方召集毛利人各部落酋长,要求他们在一份已经起草好的条约(即《怀唐伊条约》)上签字。谈判中,霍布森语气傲慢地对酋长们说道:“女王陛下一贯乐意保护她的臣民,她也一贯乐意约束他们的权力。我公开地要求你们这样做(指签字)……我想我已经不用再多说了。”如果接受该条约,那就意味着新西兰正式纳入大英帝国的权辖之下,毛利人放弃领土主权,但仍拥有土地、森林、鱼类及其他财产权。对此,酋长们反应不一,有的拥护,有的反对。一位叫里瓦的北方酋长对霍布森反唇相讥道:“我们土著人要总督干什么?……这个国家是我们的……无疑,我们,这片父辈们的土地的酋长们就是总督。对总督大人留下来,我不会说‘Yes’。不,不,不,请你回去。……我,里瓦,对你总督大人说,回家去!”[10]

激烈的争论立刻在酋长们中间展开。两天后,有45位酋长首先“签字”,也就是在条约后画上自己的固定脸谱图案,或是画十字、圆圈,或是任何当时能够想到的图形,而更多的酋长拒绝签字。在以后的几个月中,经软硬兼施,英国人征集到了500多位各地酋长的签字。于是,5月21日,霍布森匆匆宣布英国对整个新西兰拥有主权,并出任新西兰第一任总督。新西兰由此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新西兰起先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殖民当局管辖,次年正式属于单独的英国王室殖民地。时至今日,《怀唐伊条约》仍被新西兰人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重要文献,5月21日也因此而被当做重要的纪念日。

[1] 田森:《大洋洲探秘——澳新社会透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2] J.B.康德利夫、W.T.G.艾雷:《新西兰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0—32页。
[3] G.Byrnes,The New Oxford History of New Zealand,p.101.
[4] 蔡佳禾:《新西兰——追随中的创新》,第6页。
[5] J.B.康德利夫和W.T.G.艾雷:《新西兰简史》,第68—69页。
[6] J.Phillips & T.Hearn,Settlers:New Zealand Immigrants from England,Ireland & Scotland 1800-1945,Auckland,Auckland University Press,1978,p.30.
[7] G.Byrnes,The New Oxford History of New Zealand,p.102;J.B.康德利夫和W.T.G.艾雷:《新西兰简史》,第76—77页。
[8] 蔡佳禾:《新西兰——追随中的创新》,第6页。此处提及的“人口”和“地区”指向为毛利部落。
[9] W.H.Oliver and B.R.Williams,The Oxford History of New Zealand,Wellingt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p.53.
[10] 蔡佳禾:《新西兰——追随中的创新》,第11—1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xilan/202212183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