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新加坡

《新加坡吸引外资策》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83 评论:0

大规模地吸收外国资本,是新加坡经济的特征之一。如果说新加坡是靠外资发展起来的,这话也不无道理。

60年代,新加坡面临失业严重、基本消费品缺乏、国际收支逆差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新加坡政府开始推行工业化。新加坡原来只是一个商业城市,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资金不足,新加坡政府从本国情况出发,大胆积极地提出了利用外资的战略设想,并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一、一视同仁、全面开放的外资政策。新加坡政府对各国资本都一视同仁,外国资本与本国资本享有同等待遇。新加坡政府没有专门规定外资的经营方式,也没有规定合资企业中外资的股份比例,甚至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外资法。它的关于投资的主要法令《经济扩展奖励法案(减免所得税)》适用于国内外所有的投资者。新加坡政府的这种做法,与东南亚各国在利用外国技术和资本时,把民族资本放在首位,对外国资本采取有限制的欢迎政策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新加坡政府还坚持多边吸收外资,这样既可以使工业发展尽可能多的吸收外资,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本国经济对个别国家或地区的片面依赖而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让各国外资一起前来竞争,新加坡也就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二、积极引导、灵活机动的投资政策。新加坡的外资政策虽然是全面放开,但却也是积极慎重的。外资的引进是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主,并通过经济和行政措施,积极主动地引导外资,使外资的投向符合各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60年代初,新加坡经济主要依靠转口贸易,那时虽然也应发展工业,但资金不足,而且当时失业率高达10%。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就把吸收外资的重点放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能替代进口的工业部门,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70年代以后,新加坡政府又根据工业发展计划,将发展重点从替代进口转向促进出口,因而重点鼓励以出口为主的工业部门,如炼油、造船、电器、机械等。70年代中期以后,鼓励重点又逐渐转移到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部门,以增强出口竞争能力。

三、效率高、环节少的管理体制。新加坡政府于1961年成立了经济发展局,主要任务是统筹工业,拟定投资政策,审批投资项目,确定对投资申请的待遇,协助投资者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外国投资从最初的洽谈引进到项目建成一直管到底。外资项目经批准后,有关租地、建厂等事宜则由裕廊市政公司主管。这样经济发展局和裕廊市政公司就成为管理外商投资的两个主要部门。由于部门少、环节少,提高了办事效率。经济发展局还派驻国外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有权与外商谈判,初步达成协议后,外商再到新加坡正式签约。签约的整个程序还可在机场办理,不用走出机场,当天就可以办好手续回国。有的外商到新加坡投资设厂,前后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对于讲究时间和效率的外商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新加坡在吸收外国投资时,特别注意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尤其是鼓励外商独资经营,并注意消化和吸收随外资而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新加坡政府认为,采用直接投资的形式不但不会影响主权独立,而且由于新加坡本国的科技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不高,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反而有助于国力的增强。而且,吸收国外直接投资,还可以避免以贷款形式引进外资而背上沉重的外债包袱。

新加坡独到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迅速改变了国家面貌,实现了经济起飞。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jiapo/202212104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