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新加坡

《新加坡外向经济的金融体系》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60 评论:0

金融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新加坡政府在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逐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充分发挥了金融政策对出口主导型经济的调节作用。新加坡政府的主要作法是:

第一,建立与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制度。1971年,新加坡设立金融管理局,它是国家最高金融机关,负责执行中央银行的一切职能和权力,但不包括货币发行。金融管理局负责确保金融和汇率稳定,监督和调节本地银行和金融体系。它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有关利率、货币发行等重要的国家金融政策,并与财政部相互协调地管理全国及国际性的资金流动计划。自成立以来,金融管理局积极利用新加坡金融市场原来的基础和其他有利条件,对国外银行采取开放政策,逐渐放松外汇管制和黄金管制,对金融制度进行改革,锐意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第二,制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外汇汇率政策。新加坡的货币单位是新元,它可以自由浮动,新元对美元的汇率每天由外汇市场决定,它对其它货币的汇率则是根据美元的汇率以及有关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套价而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所采取的货币和兑换率政策,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防止通货膨胀,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确保出口的竞争能力。为此,金融管理局密切注意新元的价值与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价值的对比,并通过中央公积金局、邮政储蓄银行、发展银行和其他政府金融机构,掌握了大量新元与外汇存款,如决定减少新元流通量,金融管理局就抛外币买新元,使银行减少贷款;反之则抛新元买外币,从而稳定利率。1972年12月,1美元兑换2.576新元,1973年6月新元脱离美元实行自由浮动以后,新元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上升,1987年12月1美元兑换2.03新元,使新元成为亚太地区较为稳定的一种货币。

第三,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支持对外贸易。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发展国际金融,欢迎外国银行来设立分支机构,经营外币。自1968年10月1日开始,批准美洲银行(美国)设立“亚洲货币单位”,经营亚洲美元,随后获准设立“亚洲货币单位”的外国银行迅速增加,到1982年达115家,存款总额为543.9亿美元。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从而使新加坡形成了门类齐全,资金力量雄厚的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银行、金融公司、贴现公司、国际货币经纪商、租赁公司、开发公司、托收信贷公司、邮政储蓄银行、中央公积金组织、保险公司和黄金交易所。为了促进出口业务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对金融业采取了活而不乱的政策,对外国银行开放,让它们进来开设分支行及各种金融机构,直接经营业务,放宽金融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如废除亚洲美元单位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境外金融业务课收的营业税由40%减为10%,对外币存款免征利息预扣税,允许本地公司和居民在亚洲货币单位开立外币帐户和取得外币借款,使同出口业务有关的本地工商企业容易得到外汇资金。自1968年放松外汇管制后,经过10年逐渐松动,于1978年6月全面取消外汇管制,银行向国外汇款不受货币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外商可以自由向国外汇出资本、利润、股息、外籍人员可自由向国外汇出个人的收益。外资企业在本地借款也不受限制。在外汇市场上各种货币可以自由买卖,取消了黄金买卖和进出口的一切限制,开放二级市场等。为了促进出口,1975年5月,金融管理局为合格出口或准备出口而使用的票据,在银行设立了一个再贴现机构,对出口贸易给予金融支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jiapo/202212104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