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新加坡

《新加坡宏观经济调控策》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387 评论:0

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以后,充分发挥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制定各个时期的经济计划,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通过政府的计划指导以及各项政策的配套实施,把国家的宏观经济与私人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联系起来,把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新加坡专门设有一个发展计划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总理担任,财政部长、国家发展局长以及各有关部长、局长任委员。财政部属下的发展局是发展计划委员会的秘书处,负责审查政府各部和其他机构所制定的计划是否符合发展战略,并根据审查结果,把方案提交到发展计划委员会考虑。发展计划委员会不正式开会研究各个计划和项目,而是把有关文件在全体委员中传阅,征求意见,任何计划和项目必须征得全体委员通过后,才能列入发展预算计划,然后,由政府内阁做出最后决策。新加坡自独立20多年来,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要求,分别制定了两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两个十年经济发展计划以指导国民经济发展。

从1961—1965年,新加坡制定并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为了实施经济发展计划,新加坡成立了经济发展局和住宅发展局。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新加坡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纺织、食品、塑胶等轻工业初具规模。

从1966—1970年,新加坡制定并执行了由发展替代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为特点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为了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的任务,新加坡政府于1967年通过了“经济扩展奖励法案”,对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所得税给以优惠,同时还设立了“国家生产力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和训练计划,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良好工业关系的建立。政府还采用特别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制造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加坡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新兴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70年—1979年,新加坡政府又制定和执行了第一个十年经济发展计划。进入70年代以后,新加坡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劳工技术和国际市场问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十年经济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工业调整为高度精密技术、附加价值高的、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

从1980—1989年,新加坡政府制定并执行了第二个十年经济发展计划。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经济发展进入“经济重组”、“第二次产业革命”阶段。为了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打破低工资—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的恶性循环,新加破公布了“经济重组计划”,并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1)在1979—1981年三年内,每年增加工资20%,目的在于减少雇工,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以节约劳动力的使用。(2)公开宣布所有非传统外来移民(即非来自马来西亚者)于1984年逐步停止工作,现有的工作许可证不得延期,1984年以后不再发出工作许可证。(3)提供财务上的鼓励(如加速折旧、豁免税款等),以鼓励公司采用更为资本集约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并从事研究和发展活动。(4)设立技术发展基金,帮助公司培训职工,提高技能。(5)对文化程度较低或无文化的工人实行基本教育和技术训练,强调学习英语和数学。(6)成立全国计算机局,进行计算机教育和训练,在公私部门的计算机化中进行协调工作。(7)发动提高劳动生产力运动。

新加坡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特别是经济计划的指导,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新加坡经济是自由市场经济,但是政府巧妙地把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自由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运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政府计划指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指导作用,保证了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jiapo/202212104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