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复姓源于葛姓,始于商朝,系出琅琊郡,以地名为氏。远古时有葛天氏,至商有葛伯,为商朝诸侯,封地诸地(今山东诸城西) 。后裔为念古地,取其葛氏从诸地迁来之意,将诸地之“诸”和葛氏之“葛”二字结合,是为本族姓氏,相并为诸葛氏。
建德诸葛氏始于五代,奉三国时忠武侯诸葛亮为祖。始迁祖诸葛浰(诸葛亮第十四世孙) ,始迁地寿昌城隅,从蜀地迁入。
建德为诸葛氏南迁的始居地,奉汉末诸葛丰为始祖,始迁祖第十六世孙诸葛浰。五代后周广顺二年 (952) ,诸葛浰与弟诸葛深因避兵燹,由蜀地转河南经山阴 (绍兴) ,寻迁寿昌棣村 (今寿昌镇桂花村上桂村) ,遂卜居于棣村,再迁徙寿昌南乡。
◎诸葛亮像◎
◎大慈岩镇双泉村诸葛氏居住地◎
诸葛氏自始姓始,先后经历数次较大的迁徙。从山东琅琊迁河南南阳,而后入川为蜀地望族。寿阳 《泉麓诸葛氏宗谱》 载: “诸葛出自葛伯之后,居琅琊诸县,时人称诸葛复姓,子孙流寓天下。”谱又载: “诸葛琅琊郡,宦族也。由琅琊徙蜀者,丰也。”诸葛氏世居琅琊,以琅琊为郡,后迁河南南阳,又以南阳为郡。再徙四川成都,遂成蜀之望族,官宦人家。
始祖诸葛丰,字少季,汉司隶校尉,后加秩光禄大夫,生三子: 珪、逮、琽。诸葛珪为建德诸葛氏之嫡祖,汉末仕泰山郡丞,生三子: 瑾、亮、均。次子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谥忠武侯,建德诸葛氏为诸葛亮嫡系。泉麓 《诸葛氏宗谱》 载: “亮一代贤臣良相,遗子孙者,不过田十五顷桑八百株,噫此之谓大丈夫。”诸葛亮娶妻齐氏,生子名瞻,字思远,蜀汉行军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夫人鲁氏,生二子尚、京,尚无传。五世诸葛京,字行宗,为江州刺史,夫人诸氏,生子名冲。诸葛冲,字茂长,仕晋廷尉,夫人夏氏,生子名铨。诸葛铨仕零陵太守,安人金氏,生子名规。诸葛规仕义阳太守,安人郑氏,生子名颖。诸葛颖,隋炀帝大业年间,为参军学士加正议大夫。夫人皇甫氏,生子名嘉会。诸葛嘉会娶妻秦氏,生子名神力,为文林郎。诸葛神力娶妻冯氏,生子名纵,唐广德年间仕当涂县令。诸葛纵娶欧阳氏为妻,生子名夷,唐中和年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擢检校司空。娶妻占孙氏,生二子,长子名浰,次子名深。诸葛浰隐居博学,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蜀地累遭兵燹,诸葛浰携弟诸葛深避迁出蜀地,转河南,经山阴之地,不久迁居寿昌棣村。这就是建德诸葛氏之始迁祖。时诸葛深未在寿昌久居,即由寿昌再迁福建泉州,为福建诸葛氏始迁祖。
诸葛氏迁徙建德历史久远,为南方生息发祥之始迁地。自三世孙诸葛亮出茅庐,辅佐刘皇叔玄德公立国蜀地,诸葛氏主系随迁西南。亮公子孙视己为蜀人,视蜀为郡,在长江之滨、雾都之隅,生生不息。司马炎立晋称武帝,诸葛氏族隐蜀地不仕而居。至唐末,诸葛氏第十四世孙诸葛爽,出仕中书门下平章事,再任河南节度使。子袭父职诸葛仲芳继任河南节度使,至此,诸葛氏再登宦门。宋绍兴年间寿阳 《泉麓诸葛氏宗谱》 载:“仲芳生二子浰、深,自后周广顺二年,岁次乙巳孟春,兄弟惧避兵燹渡江而南。深抵闽,浰抵越,寻迁寿昌棣村居焉。”仲芳之子浰、深兄弟二人,出蜀地北上河南,拜别父母渡江南下,徙居于吴越国土。时南方吴越之国,钱镠坐镇临安为王。钱王爱民护民治国有方,吴越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应是诸葛浰兄弟二人避兵燹之患,南渡吴越国辖地寿昌的真实原因。
◎诸葛氏始迁地大慈岩镇里叶村直坞口岘山后◎
◎诸葛氏世系图◎
诸葛浰、深兄弟二人,渡江南迁却又分二支多派。谱载: “忠武侯传十四世,而二宗南迁。一居越,传三世分为六宗,六宗之分则有若干宗矣。一居闽,传九世分三宗,三宗之分则又若干宗矣。”诸葛氏南迁,浰、深兄弟各居一方,诸葛浰为浙江支系,又以寿昌为始迁发祥地。而后又分六支多系,遂分迁衢州之常山、龙游,明州 (宁波) 之舟山,婺州 (金华) 之兰溪,睦州之淳安。远至广东、江西之贵溪等地。诸葛深远迁福建泉州,为福建诸葛氏之始迁祖。
诸葛浰为隐居博学,迁徙寿昌卜居棣村,娶妻高氏,生一子名清。北宋天禧二年(1018) ,诸葛清由棣村复迁寿昌南乡,卜居岘山后 (今大慈岩镇里叶村直坞口一带) 。寿阳 《泉麓诸葛氏宗谱》 载:“清于天禧二年,复迁居砚山之后 (岘山为兰溪与寿昌里叶分界线,时以砚山为界,砚山东南面属兰溪辖,称砚山脚,砚山西北面属寿昌辖,称砚山后) 。以农桑起家,娶徐氏,无出 (未育) 。遂纳叶氏,生六子……户系上等。本贯严州府寿昌县仁丰乡,置衢严婺三州田产九千余石。”诸葛清勤劳致富,垦田种粮,开荒植桑,时兰溪县的太平乡 (今诸葛、双牌、水亭、圣山一带),龙游县的横山乡 (今横山、志棠、模环一带) ,寿昌县的仁丰乡 (今大慈岩镇里叶及航头镇石木岭一带) ,皆有诸葛氏族的产业。田产之多,分布三州之界,管理至关重要。因而诸葛清六子拓基分疆,各自操理一份产业,而分居自立支派。
北宋明道二年 (1033) ,诸葛清的六个儿子自立门户,以田产分割各居一方。谱载:“明道二年,岁在癸酉,分析六子,卜地异居。” 时,长子承荫,居岘山后祖宅。次子承祐,迁徙兰溪县太平乡,地名西诸,以农桑为业。三子承载,迁居兰溪太平乡,地名水阁。四子承晔,居寿昌县南乡泉山下 (今大慈岩镇双泉村) 。五子承咏,卜居前诸,历六世无传。六子承遂,入赘绍兴府山阴县甲子巷王氏之家,子孙皆以诸葛氏入谱。
建德为诸葛氏之始迁地,周边邻县的诸葛氏皆归此宗。今建德市境内主要集聚的诸葛氏村落为大慈岩镇双泉村 (即泉山村) ,其次是新叶村诸坞,寿昌镇的里诸村,李家镇的石鼓村。李家镇诸家村,本姓诸葛,从兰溪诸葛迁入,后简称诸姓。市境内其他散居的诸葛氏,同出一脉皆有源流关系,为诸葛浰之裔。
大慈岩镇双泉村 (泉山) ,原居诸葛浰之第四孙诸葛承晔。承晔娶妻洪氏生二子,诸葛十四、诸葛三十,兄弟二人皆无儿孙传后,诸葛承晔支系绝嗣,泉山下已无诸葛氏族。现在泉山村的诸葛氏之祖为承晔长兄承荫的第八世孙诸葛祖益。寿阳 《泉麓诸葛氏宗谱》 载: “承荫,清之长子,泉麓祖益之祖也。”诸葛祖益为诸葛氏第二十五世孙,诸葛清之九世孙,诸葛承荫第八世孙。诸葛承荫膝下有二子: 诸葛明、诸葛诜。诸葛明娶妻邵氏,生英、苾二子。诸葛诜娶童氏为妻,生择、捷、持三子,继娶胡氏,生子抡;三子持、四子抡无传。长子诸葛择娶叶氏为妻,生一子名沔。诸葛沔娶妻叶氏,生知新、知微、知彰三子。次子诸葛知微,娶妻田氏,生一子名悌,宦仕教谕。诸葛悌娶妻童氏,生祖皋、祖禹、祖尹三子,继娶鲁氏,生一子名祖益,为诸葛氏第二十五世孙。祖益为继诸葛氏第十八世孙诸葛承晔之后,迁入泉山村之始迁祖。
自诸葛承晔由祖宅砚山后,分支泉麓自立一派后。本可以泉山之泉水,灌田农耕生养子孙,无奈二子无传,承晔一脉绝嗣,泉山之麓已垦田产荒废。时至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 ,诸葛氏第二十五世孙诸葛祖益,惜祖辈废弃泉麓的田产,才携妻梅氏及子斗然、斗圭、文焕,由砚山后祖宅,复迁狮子山麓续耕。因狮子山有四支泉水奔流而下,冬夏不竭,诸葛承晔初迁时,故以山旁有泉,山麓之村,称卜居地为泉山村 (亦称泉麓) 。诸葛祖益从祖宅迁居到此,仍沿用祖辈村名泉山村。
从建德砚山后分迁的诸葛氏族,另分迁石达头、溪头、庙山头、下诸、后诸、旺塘边(泉山脚) 、双岩下、上山边(泉山脚) 等地 (今建德、兰溪、龙游交界一带) 。明嘉靖二十年 (1541) ,诸葛祖益之裔孙龙、广、庆迁居广东。诸葛承载之裔、诸葛祖益之堂弟,由兰溪水阁迁居龙游横塘(今兰溪圣山乡横塘) 。诸葛祖益之兄,迁居淳安,自立支系。
诸葛氏族在今浙江境内最大的集聚地为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溯其宗脉源流,始祖为寿昌棣村诸葛浰,始迁祖为诸葛浰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狮。时诸葛浰之孙、诸葛清之三子诸葛承载,由寿昌县里叶境内砚山后,分迁兰溪县太平乡水阁。南宋咸淳年间,其二十五世孙由南塘水阁复迁本乡葛塘(今兰溪市诸葛镇双牌葛塘朱) 。元至元末,诸葛大狮由葛塘复迁近邻高隆。诸葛氏居高隆遂成兰溪西乡之望族,因而以姓命村名,改高隆为诸葛村。
由寿昌县南地岘山后,分迁兰溪县西地的诸葛氏族,亦有回迁寿昌县境地的。时诸葛浰之孙诸葛承祐,由寿昌县南地岘山后,分迁兰溪县西地太平乡之西诸。明中叶,诸葛承祐第二十一世孙诸葛林,与兄诸葛开二人,自兰溪西诸经商至寿昌八都。见石鼓地方山明水秀,俗美风淳,由兰溪西诸回迁寿昌八都。先卜居金鸡岭背,三世孙诸葛康复迁黄家基,六世孙诸葛富盛徙居童村畈脚下。时寿邑八都诸葛氏族,经三迁才择圣土而固基业,为今李家镇石鼓村诸葛氏之祖根。寿阳童村畈脚 《诸葛氏宗谱》 载: “承祐公由二十一世孙林越六世,复由富盛公改迁童村畈脚。” 谱又载:“十八世林公,山埭村迁居邑西金鸡岭背,继又迁居黄家基,后又徙居童村畈脚。”《诸葛林行传》 中亦载:“林,世居兰邑西诸,与兄开公,因经营寿阳八都石鼓金鸡岭背,见山明水秀,俗美风淳,厥后二公同卜筑而居焉。” 明季,又有一支诸葛氏回迁寿昌,由兰溪高隆迁居寿邑九都,因姓而名称卜居地为诸家。今诸家村诸葛氏,为本村主要姓氏,却已简称诸姓了。
在建德境内,诸葛氏多数居住于原寿昌县地面。寿昌镇城北村里诸村之诸葛氏,为诸葛承荫之裔孙。大慈岩镇新叶村诸坞之诸葛氏,为诸葛清长子承荫之裔。散居于新安江、寿昌、梅城三地的诸葛氏,多数属于清末民初,由大慈岩镇双泉泉山村及兰溪之诸葛村迁居,以从事中医中药而徙居异地。周边的衢州、龙游、淳安、金华等地的诸葛氏,皆源于诸葛浰之宗脉。诸葛浰为浙江诸葛氏之始祖,而建德为浙江诸葛氏之始迁地。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便是诸葛氏族信奉的处世之道。
诸葛家族历朝历代多出官宦,后遂步入中医中药行业。传承先祖诸葛亮济世良药,当年诸葛亮行军作战所用良方“行军散” ,代代相传,济民于病疾痛苦之中。全国各地及东南亚诸国,凡中医中药者,皆有诸葛家族名人。闻名于世的便是“天一堂” 。大慈岩镇双泉村,承先祖诸葛亮之遗风,世为耕读人家,行医济世代有名人。改革开放族人如鱼得水,十里莲塘香溢四方,村民富庶遂奔小康。
诸葛姓人口1571人,占总人口的0.32%。主要集聚地有大慈岩镇双泉泉山村、寿昌镇里诸村、李家镇石鼓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