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建德《郑姓》研究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1日 阅读:393 评论:0

郑姓源于姬姓,系出荥阳郡。始于周朝,以国名为氏。郑姓出自周文王之后,周宣王封弟姬友于南郑,史称郑桓公。郑桓公被犬戎联军杀害,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建立郑国,都城新郑 (今河南新郑) 。郑国被韩哀侯出兵攻灭后,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建德郑姓始于后梁乾化元年 (911) 从西安 (今衢州市)石室迁入,卜居寿昌西乡久山之麓,因麓下有湖,故名村为久山湖。宋代,有浦江麟溪(即郑义门) 郑氏迁入。始祖郑淮,字巨渊,郑氏浦江肇基之祖。始迁祖郑逵 (字遵道) ,郑淮五世孙。追溯远祖,为西汉文帝时官居大司农的郑庄。郑庄 (字宜衍) ,世居河南荥阳开封府,遂以荥阳为郡望。

◎郑姓始祖——郑友◎

◎郑姓始迁地新安江街道横路村村景◎

郑庄第二十二世孙郑温,生有四子,名涛、奕、简、恬,时为南北朝。此时,郑氏家族分支自立,以南祖、北祖、中祖三支系各居一方,繁衍郑氏族人。横衢 《郑氏宗谱》 载: “温生四子,涛、奕、简、恬。涛居陇西; 奕后魏建武将军,南阳公,为北祖; 简为南祖; 恬为中祖。”建德郑氏归属北祖,郑奕为肇基之祖。南北朝至五代间,郑奕裔孙一直居住北方。唐代有青州刺史郑庶,大理寺卿郑鄘,宣州观察使郑回。郑奕第十八世孙郑凝道,字伯定,宋真宗年间,南渡江南,官仕安徽歙县令,携家人居住歙县城隅。至此,郑氏北祖其一支南迁,建德郑氏之源始出于此。郑凝道宦居歙县,生子自牗(字孟纳) ,宋仁宗年间官居殿中侍御史,由歙县复迁遂安(今属淳安) 居住。

宋仁宗年间,国泰民安,郑自牗宦游遂安,择基筑寨安家,生十九子,时郑氏门庭人气旺盛。谱载: “吾本支凝道公,官于歙,而家焉。长子孟纳公,复迁于遂,盖十九子,何其盛也。” 时郑自牗第十三子郑安仁 (字尔熟),生三子: 长子郑渥(字伯渊) ,次子郑说 (字仲渊) ,三子郑淮(字巨渊) 。宋元符年间,郑淮提议,兄弟三个同迁浦阳(浦江) 麟溪,又名感德乡仁义里居住。因兄弟友爱,人皆仁义,被乡人誉称 “浦阳三郑” 。明洪武初,浦阳郑氏一门十世同居,朱元璋召郑濂,问对治家之道,郑濂对答:“不听妇人言而已,凡同宗者俱效之,恪守义门之规。克勤思俭,蔚然起光大之业,敦伦睦族,蔼然成礼义之风。” 朱元璋赐勅 “江南第一家” ,命村名为 “郑义门” ,凡郑氏均赐以 “孝义匾” 示旌。后人传颂: “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门。”

南宋景炎二年 (1277) ,郑淮五世孙郑逵,字遵道,因年四十而不育,有卜卦相命之人说离祖必兴,故从浦阳麟溪迁徙建德西乡横衢 (今新安江街道丰产村横路) 居住。横衢《郑氏宗谱》 载: “逵以四旬外不育,据星士谓,其离祖必兴之说,乃迁于建邑之横衢。” 横衢之地今为横路,其地名由来有说。《横衢村图记》 载: “由山河浦溯流而入,溪迴路转,约十余里,登峻岭,其发脉从师老峰 (马目岭) 迤逦而来。两山排出,中为平阿……半有路横列,数百余步,通严杭,此横衢所由名也。” 说白了,横衢即通衢大道,是通往严州、杭州大路旁的一个村寨,人居生息之圣土。

郑逵筑寨横衢,开垦扩疆农耕传后,果然人丁兴旺。郑逵之子郑祺,字用绅,生育五子,分别以行序为名,即成一、成二、成三、成四、成五,五子皆以开垦为业。元仁宗皇庆年间,成一公守祖基,自立横衢派祖。元顺帝至正十八年 (1358),成二公挈成三、成四、成五兄弟,同迁龙门 (今新安江街道丰产村龙门上) 开垦耕作,渐成殷实人家,而立龙门派祖。至此,郑氏分为横衢、龙门两派,各序行第,自立嫡祖祀奉。

横衢支系九世孙郑义泉,克敦孝行,刲股熬汤侍亲,父母亡故而守墓三载。被誉为孝子之门,以匾式示奖励,故以“敦睦” 为堂名。

郑逵第十二世孙士鼎,于清康熙七年 (1668) 迁居近邻山河,其弟士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 迁居山河 (今新安江街道丰产外龙村) 。兄弟二人拓疆开垦,互敬互爱,携手建造华宇,自立“雍睦”为堂名。

横衢郑氏虽分多支,但都居于近邻,相互间仍然往来频繁,不失宗氏友爱。横衢村图记载: “建邑浦祖郑氏,主居横衢、山河、龙门三地,相距咫尺,族相依互助,郑氏美德续沿。” 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郑逵第十六世孙记字行时,横衢、山河、龙门三地郑氏又归源合一,同序行第合谱归宗。

建德郑氏主系横衢支系。而横衢之郑氏,自宋景炎二年(1277) 郑逵从浦江麟溪迁入以来,多以农耕为业、勤俭持家为本,仁义孝行为德。虽然历经八百余年,且外迁者屈指可点,大多在本乡地域流动,守故土乐耕耘,传美德衍子孙,是较为典型的中国古代传统人居模式。谱载: “虽在两地,仅隔数里,彼此制田里,教树畜,不愧难弟难兄。” 谱言清楚而朴实地表述,横衢郑氏的团结、品行、敬业精神,而这种精神很值得后世子孙传延,亦是当今时代之必须。

横衢郑氏也有迁徙较远的,明末,郑国树入赘江山石门周氏; 郑国圣入赘兰溪永昌徐氏。清乾隆年间,郑逵十六世孙郑元珪、郑元球兄弟迁居莲花昴畈。时至民国,横衢已改横路,有郑氏裔孙迁居近邻上洋安村。

建德郑氏以横衢之郑迁徙为先,源流清晰,宗脉繁茂,为建德郑氏之主支系。除横衢之郑,迁入建德的郑氏还有多支,有的与横衢郑氏源流较近,有的则要远些。

洋溪街道郑家村郑姓,清代道光年间,浦江郑贵州携妻儿避迁于此地。

新安江街道黄泥墩邵坞里村郑姓,于清咸丰年间,避太平天国战乱从江西南丰迁入。

三都镇乌祥郑家坞村、松口郑家垄村,大同镇大同郑家村、丰畈郑家蓬村,洋溪街道郑坞村,航头镇溪沿村郑姓,于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相继从江西、福建、浦江迁入。

下涯镇乌驻寺村郑姓,始迁于明洪武初年,始迁祖郑建定,避洪武之乱,由温州永嘉八字桥迁居严州界坑,遂分迁谢山、乌下、郑田等地。

郑姓人口8890人,占总人口的1.76%。主要集聚地有新安江街道丰产横路村、外垅村,洋溪街道洋安上洋安村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gshiwenhua/202212151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