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姓源于姜姓,系出河间郡,始于战国,以国名为氏。齐国姜尚子孙,受封于障。周有障国,今山东诸城一带,子孙以国名为氏。传至五世孙纪韅公,去邑为章,章姓由此始。
建德章姓始于元代,最先从淳安迁入洋溪街道上章村。至清同治年间,上章村章姓,为扩耕以求生计,溯江而上,经山河岭寻迁石岭,筑舍安居称石岭章村 (今新安江街道丰产章家村) 。
◎大洋镇章家村章燮故居(一) ◎
◎大洋镇章家村章燮故居 (二) ◎
大洋镇建南章家村,是章姓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始迁于明嘉靖年间。奉南唐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燕国公章仁嵩为祖。仁嵩长子士竦,仕浙江嵊县主簿,居家于嵊县。曾孙氿,复迁苏州。五世孙希文,又随任迁居江西南康府。八世孙讷,迁富阳县; 谕迁诸暨县青山泰南乡。士竦五世孙和仲、南仲、南寿,迁松阳、华宁县。第二子士廉,其六世孙承训,迁居福建浦城上相里浮流源。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 ,章承训长子克忠之长孙章衡,荣登状元及第,封吴兴县开国伯,由福建浦城浮流源,官迁吴兴居住。士廉次子世渙,其四世孙伯归,由福建浦城浮流源,迁居温州府平阳县; 五世孙章理,官迁睦州,卜居淳安渡渎村。章理之孙三七,为避方腊之乱,复自淳安徙金华府兰溪县,为不忘其祖,仍将迁徙地名为渡渎。
平渡 《渡渎章氏宗谱》载: “第九世元方,朝散大夫,官迁临安昌化览村,是为览村始祖,生二子,长琥,朝奉大夫,次理。第十世理,行十一,进士,仕宋承节郎,睦州推官 (知府之佐官) 。赴任之际,见一地山秀水丽,其爱其形。于是,举家迁居此地。因淳安上流有三水至此,合为渎,故该地命名为渡渎。十二世,三七,仁承事郎,因方腊倡乱,自淳安避居兰溪之渡渎。”
兰溪西乡渡渎之地,丘林中之平壤,东近濲水,北依建德高眉山,为生息之风水宝地。时过三百余载,渡渎地方章氏人头济济,丘陵之地可耕田地难容众口,章氏族人纷纷外迁,以觅生息之地。明嘉靖年间,兰溪渡渎章氏第二十三世孙章炼,字坚仲,迁居近邻建德南乡陈村庄,孝行乡,遂成下章村 (今大洋镇建南章家村) 。清嘉庆年间村人章燮,字象德,号云仙,今大洋镇章家人。每天以教子弟为乐,教课之余,注疏蘅塘退士孙洙所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章燮注疏本自道光十四年 (1834) 秋季刊印以来,广为流传,遍及全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就已三印其书,约五十万册。此外,尚著有《古唐诗精选注》 、《诗话合选》 、《针灸揭要》 、《高林别墅诗集》 等著作。之后,兰溪渡渎章氏,又有多支分迁建德,居住于南乡的西坞、南山下、新坞、麻车埠、马坞梁等地。
◎章氏宗祠◎
乾潭镇下包章家村章姓,于清初从兰溪游埠潦溪桥迁入,与大洋镇建南章家村章姓同宗。
之后,有洋溪街道团结村章姓,乾潭镇外章村章姓,先后于明清时,从兰溪、安徽迁入。杨村桥镇叶斗坞村章姓,于清末从温州迁入。
李家镇沙墩头西坑源、北坑源村、石鼓大坑源村章姓,迁徙于清道光至清末。时江西上饶南丰县沿畈乡,集居章姓族人,且善纸业。清道光年间,沿畈乡章姓相继赴寿昌县八都大坑源,九都西坑源、北坑源山区伐竹造纸。遂携家眷徙居西坑源、北坑源、大坑源,三地章姓是为同宗共脉。
章姓人口5366人,占总人口的1.08%。主要集聚地有大洋镇建南章家村、洋溪街道团结村、乾潭镇下包章家村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gshiwenhua/2022121518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