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建德《张姓》研究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1日 阅读:309 评论:0

张姓源于姬姓,系出清河郡,始于春秋,皇帝赐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是姬部落的星官,挥在观天象时,发现排列形状似弓的星,称为孤星,亦称“天之弓” 。而后由星形发明弓箭,挥被封为 “弓正” (监制监管武器的长官) ,始制弓矢,子孙赐以张姓。从战国时游说六国的张仪,至汉初辅佐刘邦得天下的张良,张姓已显赫中华。西汉时留侯张良后裔,从陕西首次进入江南,张良为江南张姓先祖。

建德张姓始于宋代,从兰溪椒阜迁入,奉张良为祖,散居于大洋镇、梅城镇辖区。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930) ,官居内翰的张鞭 (字鸿开,号天蒙) ,见朝纲之紊,遂弃官远遁,从湖州乌程奇埠 (今吴兴县奇阜乡) ,迁徙兰溪纯孝乡之深泽里 (今云山街道黄湓村) 隐居。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 ,礼部尚书赵志皋撰椒阜 《张氏宗谱》 谱序中载:“兰江张氏,盖汉留侯后也。侯生于韩,封于留,自汉而下,四世孙骞以及孙孙子子派,广支繁衍。在隋末天下逐鹿,二十七世孙仲坚,知唐太宗必为中华令主,将身退处海滨,留子一人寓居浙江乌程,其地有奇阜乡,此张氏肇基旧迹也。五代梁季,朝纲繁乱,鞭公职居内翰,知国事已非,遂弃职远遁,托为庶民,适兰之深泽里居焉。传及后世,深泽之地,水冲沙涨。斯际,鞭公之孙昆、季、惟三人,分居于大阜、石阜、焦阜,各创居址,皆以阜名。盖不忘本音,此张氏乔迁世业也。”宋庆历年间,其裔孙张锡从兰溪黄湓首迁徙睦州,卜居州城北郊碧溪之地,为建德张氏之始。宋理宗年间,张鞭裔孙张都之幼子张京,由黄湓迁居建德南郊焦阜,是为建德南乡张氏之祖。

◎张姓始祖——张挥◎

张鞭之裔,自张锡迁入建德城北碧溪后,又有张氏第二十二世孙张理,贸易至建德,遂 卜居南乡是为张店 (今胡店 )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严州建南大洋下源《里张张氏宗谱》 载: “增公携子义十公,生理,来严富春之南乡,大洋下源三里,经营贸易,号为张店,即今胡店(今徐店张村) 。”张增为张仁之子,张氏二十一世孙,张理为二十二世。张理由兰溪焦阜经商至大洋下源,开设店铺自号张店,时为元末明初。至明末,张氏第二十四世,由里张分迁上宋村。

◎张姓始迁地江村埠◎

建德张姓为兰溪 “三阜张” 之宗系。自张鞭迁入兰溪后,至宋初张氏第四世孙始分支各居,张邑、张都、张京各为一支,分居兰溪大阜、石阜、焦阜三处,故称 “三阜张” 。原建德南乡之张氏,系出三阜中的焦阜。兰溪焦阜今称椒石张公村,属女埠街道管辖,明清时期,张公村张氏族人,遂迁建德南乡。

自张鞭徙居濲水之滨,族兴丁旺,张氏之裔遂分 “三阜”而居,濲水两岸皆有张氏族人。张氏发迹归源于张氏世为忠孝仁爱之族,族人相处和谐,邻里视为一家,尊老爱幼盛贯族里。明万历年间,时有张一源者,割臂肉救母,孝心可敬,世传佳话。

焦石之地,宋时本无村落,因焦石依兰江而立,山清水秀风光艳丽,故招引张鞭之裔张京卜居于此。椒阜 《张氏宗谱》 载: “京公,字季华,号完吾。性嗜山水,卜地至椒石山,见山突水迴,当公之意,遂创居家。公久居于斯,成家立业,繁衍后代,聚成村落。于是京公季华乃是村之始祖也。” 因村全是姓张的后裔,无异姓之杂,时人就以张公居住之村定为村名,称张公村。张公村张姓世代以孝为本,族人皆有仁爱之心,这该是张氏望族之本源吧! 到了元初,张氏族裔遂向外拓展基业,建德南乡大洋、三河之地,已有张氏落足立业,兴建村寨传衍血脉。

朝朝世世,几度春秋,张氏生生不息。时至民国,又有张公村张氏族裔迁徙建德,卜居近郊大洋、麻车。张公村张氏第三十三世孙,张坤和之三子张汝滨,字寿芳者,与麻车小吉村杨氏女联姻。因张汝滨负有管理杨氏家业之重任,于19世纪20年代迁居麻车小吉村。张汝滨与杨氏生有三子:信轩、信立、信三,今已传衍至四世孙。随迁建德者还有张炳荣之长子,张氏第三十三世孙张深清,于19世纪20年代,由张公村迁徙大洋下王村。

宋代白沙已有张姓居住,由淳安迁入。白沙张氏,祖居安徽休宁县街口村,其祖从休宁县街口分迁分水县前山上。嫡系之祖张曹,字祈昌,宋太宗年间由国学任员外郎。宋真宗咸平二年 (999) ,由分水县东乡前山上,迁居淳安县青溪之地,卜居敦福乡小溪牛山头。姚村 《张氏宗谱》 载:“寿阳 (寿昌) 张氏,原居徽郡休宁县街口,后迁分水前山上。至宋咸平二年,员外郎曹公,由分水而徙严陵青溪敦福乡小溪牛山头。” 张曹迁居青溪小溪牛山头后,娶齐氏为妻室,生鼐、鼎二子。长子张鼐,宋仁宗时由青溪敦福乡小溪牛山头,分迁建德白沙江亭(今新安江街道江村埠) ,是为建德江亭张氏一世祖。次子张鼎,仍留居祖宅。鼐娶妻邵氏,生縯、缃、绶三子。

张鼐一族在白沙江亭居住十余世,至第十六世孙张宗贵,携弟张宗华,再徙另居寿昌东乡姚村 (今更楼街道张家村) 。姚村 《张氏宗谱》 载:“长子鼐,由牛山头而分建邑白沙江亭。相传十五世 (应为十六世) ,讳宗贵公,由白沙江亭而 卜居于此,则姚村张氏。以昌四公 (张曹) 为鼻祖,宗贵公为始祖焉。” 张宗贵于明成化末,携弟张宗华由白沙江亭迁居寿昌东乡,时为二都姚村。自张姓迁入姚村后,姚姓遂绝嗣,故姚村便改称张家村了。

三都镇松口张坪墈村张姓,清代中叶从江苏迁入。清末,江山张世海,逃荒至杨村桥卜居项山顶村 (今长宁村),开荒安寨,为项山顶村张姓之祖。杨村桥镇张家村,自清代中叶张姓从本邑迁入。

大同镇上马村张姓,始迁于清咸丰年间,因避太平天国战乱,从江西广丰迁入。城山村张姓,清咸丰年间因 “红毛” 之乱,从江西避居城山村。航头镇庙口张村张姓,于明代从江西迁入。大同镇上马莫家村原为莫姓,清光绪年间莫姓绝嗣,本地儒博村张姓迁入,与上马村张姓同宗。

三都镇梓里村张姓,始于清光绪年间,从浦江县麻岭脚村迁入。

梅城镇南峰桐溪村,清末相继有二支张姓迁入,一支迁自兰溪,一支迁自安徽安庆。

张姓人口14054人,占总人口的2.82%,为建德第九大姓。主要集聚地有大同镇上马村、航头镇庙口张村、三都镇梓里村等。

附录:

《张氏宗谱·张一源小传》

吾里有张公者,讳溪,字一源。业来耜,不谙经史,如曲礼内,则杳不知为何物,而性则近之。早失怙,母以疾卧,公则笑不满容,笑不至矧左右之,子夜不休。母疾锢翳于目,不辨黑白。公日以唾舔之不廖,割臂肉以进,得一旦复明,且欣欣有气色。公伛偻承之,进退不违其志。将衽奉盘,则于楬灌之燂汤,授巾涤背,悬絺惟以蚊,扶而就枕,且起以衣衣之。寒日则举枕席裳衣,悉以熏笼进也。饮食必侍食毕,然后力于田间。有诸姑邀老媪者,负之去,必侯于门。即有他急事,亦不敢转其跬步。尝斋戒以祝亲黄耇,迄于今。母年迈矣,公亦邻艾事之如一日,而不替以公养。无脯修不过含菽,无裘帛不过缊絮。且不知亲之所当,孝亦不知事之亲所以。孝悌悌其一念所至,必如此则快,不如此则谦者,天性之爱故然也。公其笃于性,而懋于天者乎。予方嗟今之穷诗书,服冠裳者,果皆承欢聚,顺如公耶? 愧公多矣! 吾故表之,以为世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ngshiwenhua/202212151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