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化

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与国际环境·越战对台湾经济的刺激作用有待研究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328 评论:0

笔者在2000年3—6月访台期间曾与台湾学界同仁谈及“越战与台湾经济的关系”,咸以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但做来不易,因为很难看到完整的档案资料,所以只能是“有待研究”。
我们现在只能就一些现象提出问题:
(1) 越战是继朝鲜战争之后发生在亚太地区的又一次冷战中的“热战”,而且其规模远远超过朝鲜战争。相比当年,美国投入了远远超过在朝鲜投入的兵力和武器弹药。在越南的美军曾经多达54万余人。用于越战的巨额开支造成美元大量流出,加剧了美国的财政危机,甚至给世界经济带来动荡。但“越战特需”却使亚太一些国家(如日本)大获其利。对此,日本学者已有论述。[1]台湾如何?我们先来追踪一下越战期间美国在台军事设施、驻军与军援的情况:
1970年1月,中美大使级会谈恢复,美国表示将随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增长,削减美国在台湾的军事设施。
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承诺:目前美国在台湾的军力2/3与印度支那战争有关,将随战争结束先行撤出,其余部分随中美关系改善再撤出。
1973年1月27日,《巴黎协定》和《万象协定》相继签订, 随后美国从东南亚撤军。7月,美国宣布中止对台无偿军事援助。
上述“2/3”的确切数字是个什么概念?“2/3”以及整个越战对台湾经济提出的需求有多大?这些都值得认真考查研究一番。
“台湾史料编撰小组”编撰的《台湾历史年表——终战篇》透露了一些有关越战期间美国在台军事设施、驻军、军援和台-美、台-越军事交往与商贸的情况,可以看出越战对台湾经济起飞作用的一些“蛛丝马迹”。这里只列出对1966—1972年的记载(按和注为笔者所加,其余照抄原文):[2]
1966.1.29.美C-130型大力士运输机进驻台湾,以支援对越作战。
2.24.美国防部长麦纳玛拉国会作证,强调继续军援我国(按:此处及下面的“中”、“华”、“我”均指台湾地区),计划部分军援转为销售。(注:50 年代末美国已经逐步将对台援助改为贷款,60年代中停止经援。)
5.10.“中美联合委员会”成立以实施美军在台地位协定。
6.27.外贸会核定“中华民国输美棉纺织品出口管制实行细则”。
7.17.本省纺织品全年外销总值今年可望达到七千万美元,将跃居输出品中第一位。
8.19.中、越签订空运临时协定。
12.3. 高雄加工出口区兴建成功。(注:越战期间兴建高雄加工出口区是台湾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最重要决策之一。)
1967.1.17.越南(按:指南越,下同)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阮友固访华。
4.2. 越南商业部长阮景天恩访华表示:越南决以美援外汇,来华采购民生物质。
7.2. 副总统严家淦与美副总统、韩总统、日首相在汉城谈论……越战及经济合作。
12.12.中美资源交换计划签约。
1968.2.5.财政部同意我国包商承建美军工程得免营业税、印花税。
2.21.中美基金削减1969年度赠、贷款五亿元。
3.9.外贸会同意以“PD-31”(记账付款)方式,由驻越美军向我采购。
4.6.美同意我钢筋两千吨售越南。
5.17.美国海湾石油公司签字投资华夏塑胶。
1969.2.8.国贸局成立“美援采购临时工作小组”协助供应越南物质之商人了解美援规章。
5.20.国贸局宣布,除销往越南外,水泥将暂停出口。
1970.10.2.美军C-130机于新竹插天山附近失事。
1971.1.26.驻台美军C-46型运输机坠毁于新竹县蓬莱乡山上。
2.11.美国陆战部队再度调至越南布防。
12.26.美国决定延后至12月30日前出动一千架飞机轰炸北越。
12.31.美国务院表示驻台美军决不削减。
1972.5.30.中、韩、菲、越四国于台北税务及关务会议揭幕。
7.8.美陆军驻越财产管理处与国防部签约,在台设废品标卖场,处理越南美军超量工程设备。
(2) 台湾医药业和服务业的繁兴,都是在越战期间。1953—1963年间台湾GNP年增率在5.5%到9.6%之间,平均年增接近7.7%; 1964年突然激增到12.3%, 1964—1973年间年均增长达到11.13%; 1974年、1975年骤降为1.1%和4.2%, 1974—1980七年间平均增长8.2%,大大低于此前十年。论者多注意到新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扩张造成的台湾经济起飞,和1973年开始的“石油危机”对1974—1975年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但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一个重要背景:1964—1973年恰是“越战”时期——从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到1973年美军决定撤退,美国全面卷入了对越南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越战与台湾经济发展速度激增在时间上难道只是巧合?
从以上简短的“消息报道”也许能窥见越战与台湾经济关系之一斑。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资料均采自当时或后来的公开出版物,而非有关的原始资料,因而只是表象,内中实情只能等待档案公布。
相比之下,日本史学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已经清楚地了解并分析了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起飞的巨大作用。为什么日本的档案资料可以公开而台湾不能?希望只是时限问题,而非其他原因。不妨看一下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作用,以资对照思考“越战与台湾”:
冷战开始后,美国转变对日政策,修正甚至中断正在进行中的民主改革,通过巨额美援支持日本稳定经济和重建工业化(“再工业化”)。但是由于多年实行以煤、钢为中心,以基础原材料为重点的“倾斜生产”方针,带来严重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强力推行“道奇路线”对“倾斜生产”急刹车又导致生产停滞,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猛增,整个经济处于呆滞状态。恰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了。这一场冷战中的“热战”给日本带来了“特需繁荣”。“特需”中约有70%属于军事物质,如枪炮、弹药、卡车、汽油桶、钢材、毛毯、棉布、麻袋、干电池、铁蒺藜等等;此外30%为劳务,如枪械和车辆的修理、运输、保管、电讯等。大量的战争特需不仅将积压的货物一扫而光,而且使工业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战前的1950年第一季度比1949年同期生产增长仅为5.8%,1951年,生产增长达37%,其中制造业增长40%。“特需”定货的两个重点行业——纤维和钢铁业利润率增长都高达4—5倍。日本1950—1955年间“特需收入”35亿美元,占外汇总收入的27%。1949—1952日本外汇储备增加了5倍。
关于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本学者正村公宏曾这样写道:[3]
朝鲜战争一爆发,以军需物质为中心的世界商品市场立即活跃,出现了所谓“动乱景气”。日本的出口也急增。日本成了出兵朝鲜的美军基地,也是美战斗部队的集结地、疗养地。军需物质的大部分在日本筹集,武器的修理也在日本进行。具有生产大量军需经验的发达工业国日本很容易地就适应了美军的要求。日本因朝鲜战争,从多种渠道获得了美元。这种美元收入被称为“特需”。日本贸易收支在1949年有1.92亿美元的赤字,但到了1950年反而有了3800万美元的黑字。其他的特需收入也达到6200万美元。特需收入在1951年以后进一步增大,1953年达到8.03亿美元。1952至1953年,特需收入超过出口总额的六成。正是朝鲜的大杀戮战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越战比朝鲜战争历时更久,侵越美军比当年侵朝美军数量更多。对比之下不难想象,作为越战期间美军集结地与军需供应地的台湾,从中获取了多大的经济利益。

[1] 参见正村公宏《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87页。
[2] 台湾史料编撰小组:《台湾历史年表 终战篇 Ⅱ 》,台北:业强出版社,1998年2月。
[3] 正村公宏:《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1—27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andaihua/202212183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