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化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南亚印度教文化圈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45 评论:0

南亚文化圈包括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在很长时期中,这个地区都被叫做“印度”。

宗教是印度悠久文明的重要因素,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内核。婆罗门教的出现标志着印度文明核心价值的形成,后来,从婆罗门教脱胎而来的印度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显著特点,它与婆罗门教-印度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将社会划分为四大等级,每一个等级下都有许多不同种姓,形成复杂的社会等级体系。在古印度人的观念中,种姓制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宇宙图式中的一部分,甚至连《薄伽梵歌》也默认了种姓制度。

印度教有超脱尘世的特点。古印度人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力图摆脱围建界墙以图扩展的欲望,人生目的不是获得而是亲证,去扩展自己的意识,达到人与周围事物的契合。他们认为真理是包容一切的,证实真理的途径是使生命融于身外的对象之中。[1]在印度文明熏陶下,人们形成梵我合一的宇宙观、直觉领悟的思维方式和寻求解脱的人生目标。[2]

在笈多王朝(320—570年)时期,印度的领土包括北印度全境,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很高水平,成为西方和中国贸易交换的中心。与罗马的贸易处于优势地位,在文学、艺术、建筑、哲学、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612年,戒日帝国形成后,其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唐代玄奘在旅访印度的14年中,有8年就是在戒日帝国度过的)。在东西方贸易中,印度输出商品主要是棉布、金银首饰、珠宝、香料、象牙、靛蓝等,输入的商品主要有中国丝绸、瓷器、阿拉伯马匹、西方的金属制品等。佛教产生在印度,虽未能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却向东南亚传播,约10世纪前后在东南亚各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印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但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成为印度走向现代化的沉重包袱。印度教的“梵我合一”的目标和因果业报、灵魂轮回的思想与现代价值观背道而驰,它宣扬个人精神的解脱,漠视物质生活的改善,主张听天由命而不是积极创造。种姓制度则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障碍,成了维护印度传统社会的固化剂。印度几千年的发展是自成体系的,如果不是外力的作用,它是不可能自行走向现代社会的。

[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人生的亲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4页。
[2] 梵我关系问题是印度哲学、宗教及一切文化的核心。《歌者奥义书》中说:(他)包容着一切业,一切欲望,一切气味,一切味道,环绕着整个世界,他就是我心中的“我”,他就是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xiandaihua/202212182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