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吴祖强

吴祖强生平事迹《中国国土上的第一次国际音乐比赛》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69 评论:0

1986年9月18日,在刚刚建成不久的北京音乐厅,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正式揭开赛幕,这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音乐比赛,也是在中国土地上举办国际音乐比赛的历史性突破。而这种形式和规模的国际音乐比赛能够在北京举行,离不开吴祖强的奔走和努力付出。

自从1983年率中国青少年小提琴手参加耶胡迪·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归来后,吴祖强就按照他与梅纽因先生共同的约定,为能够在北京由中国主办一次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开始奔走。

回国后,吴祖强在向文化部领导和国际处汇报了比赛有关情况后,就谈到了接受梅纽因先生之约与他的正式谈话以及按照梅纽因先生的要求向文化部转达他在中国举办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建议。之后,按照周巍峙部长的要求,吴祖强在征求了一些有关同志的意见后,又正式向文化部领导书写了一份报告。

吴祖强在报告中主要提到的是“关于在北京举办一次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的建议”,他在其中写道:“鉴于我国这次参加梅纽因小提琴比赛成绩很好,也基于对我国近些年来小提琴专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的了解,梅纽因十分认真地提出了希望能在北京由我国主办一次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的建议。”

梅纽因先生曾对吴祖强说,他觉得在中国举办这样的比赛可以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小提琴演奏事业发展,也有对世界产生影响的积极作用,而且比赛曲目中可以列入中国作品,这对于向外介绍和促进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也很有益处。此外,我国小提琴界的同行和专家听到了梅纽因先生的这一建议后也都非常感兴趣。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系小提琴教研室主任韩里代表全体老师给吴祖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不仅非常赞成在北京举办这样的比赛,而且为这项活动从各方面包括经费开支等问题做了一些计算。韩里认为,比赛不但不存在大的困难,还会有很多益处。文化部国际比赛工作小组的同志们也一致赞成,他们同时还表示愿意承担这次比赛的具体组织工作。此外,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同志也表示支持梅纽因先生的这项建议,并表示音协愿意在具体活动中给予协助。

这些无疑都给吴祖强增加了莫大的信心,他把这些情况都一一写在了书面报告中,而且也把自己的看法明确地在报告中写出:“我个人也基本同意梅纽因的总的看法,可能这也是我国进入世界小提琴行列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行动,在这一行动中能得到如梅纽因这样有影响的人物的支持和协助,机会也属比较难得,应该趁他健在时利用这个机会。和体育一样,我国在音乐领域迟早也需要国际性活动,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方面我国目前略有把握,因为仅系青少年比赛,规模可较小,比赛会用国家、城市(北京)甚或音乐学院名义均可,作为一次国际音乐活动试办项目,问题不致太多。现在距1986年尚有3年,准备时间还算充裕。部里如果同意这一建议,可以责成部国际比赛工作小组和中央音乐学院组成一个筹备组提出具体计划,并和梅纽因先生就必要准备工作进行磋商。”

可以看出,为了促成1986年的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吴祖强不仅向领导书写了详细中肯的书面报告,更在写报告之前向音乐界同行、专家及音协领导等有关同志做了大量工作。而正是他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努力,才使得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能够得到中国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及中国民航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已经在英国受封为爵士的耶胡迪·梅纽因先生是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的名誉顾问,在此次比赛的筹备过程中,他一直密切关注比赛筹备情况,并特别在评委会的组成和确定章程等方面给了比赛委员会不少帮助。此外,为了保证这次比赛的应有水准,在吴祖强的努力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评委会也已经顺利地由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家组成,这其中包括了苏、美、英、法、日、罗马尼亚、中国等世界不同地区的,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

为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历尽辛劳的吴祖强对这次比赛充满信心,他相信,这不仅将是北京的一次音乐盛会,更对中国的音乐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就如他在《写在比赛开始之前》一文中述说的那样:“……大家知道,国际音乐比赛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久远的历史,它对音乐事业的开展,促进人才的成长,对音乐家之间交流经验,活跃社会音乐生活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和习俗的差异,中国缺少这类活动的传统,我们把这次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作为一次有着重要意义的、组织国际音乐比赛的尝试。”

这次比赛最后被批准参赛的选手分为青、少年两组各20名,总共40名。他们来自13个国家,年龄最小的仅11岁。让评委们惊讶的是,虽然这是一次青少年比赛,但众多强手们显示出的演奏技巧和对乐曲表现的成熟度却非常高。评委们高兴地看到,12名获奖者都有各自的特色并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鲜明的才华,他们既为又一批获奖者脱颖而出庆贺,又对还有一些才能很好、表现亦不弱的选手因为名额限制,虽然分数过线但未能获奖而感到非常遗憾。

比赛结束后,吴祖强在《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写在比赛之后》一文中对这次比赛给予了很高评价:“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结束了,许多人都说这是一次水平相当高的比赛,由于选手们表现出色,评委们一直兴致勃勃,场内听众也始终保持着炽热情绪。比赛令人兴奋的结果还反映在获奖音乐会上暴风雨般的持续掌声中。电台、报刊及时广播、报道,电视台3天之内转播了两场获奖音乐会实况,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说这次比赛获得了圆满成功是不过分的……

最后结果表明,强手们的分数差距并不很大,有些获奖选手名次之间得分差别甚至异常接近。所以说比赛水平相当高,并不是意味着只推出了两三个尖子,而应是指这次比赛清楚地展示了一大批很有希望的优秀青少年小提琴演奏人才……

所以当有一些同志问我,为什么少年组第一名是董昆而非谢尔盖·克雷洛夫?为什么青年组第一名是戚鸣而非吕思清或圣·约翰·斯柯特……其实每项比赛都可能出现类此情况和提出相似的问题。我倒以为,若因此而涌现出更多的‘第一名’也并非坏事。一项比赛也许原本就不应该只限于产生一个第一名。我衷心地祝愿这些可爱的青少年们在来日方长而且往往不一定平坦的途程中,力争无负于前辈和听众的厚望,继续努力前进。如果这次比赛能够为今后产生更多个第一名真正起着促进作用,那就再好不过了。”

让中国音乐家感到自豪的是,这次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的比赛曲目除了莫扎特、贝多芬、帕格尼尼等大师的小提琴作品外,马思聪的《思乡曲》等中国的小提琴曲也被列为规定曲目。在国际音乐比赛中演奏中国音乐家的作品,无疑又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而这一突破的创造者仍然是吴祖强。

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圆满结束了,但无论是在中国土地上举办国际音乐比赛和演奏中国音乐家作品的两个“突破”,还是这次比赛的热烈场面和圆满成功,都让我们看到吴祖强的努力付出和他在这场比赛中起到的无人可替代的作用。就如音乐理论家王安国教授所说的那样:“在中国举办国际音乐比赛,与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的地位是相称的,其意义和影响无需赘言。但要操办这类涉及外事方面的活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主持这项活动的领导人,对外、对内、对上、对下,祖强先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自己动笔给文化部党组各位成员及部长起草报告函,详陈活动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及操作设想,以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如果不是他的热心倡导、周密策划和亲身参与,如果没有他的声望和影响力,是很难办成、办好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wuzuqiang/2022121730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