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吴冠中

吴冠中生平事迹《最后回眸》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83 评论:0

2010年6月25日深夜,吴冠中在北京逝世。

在北京城南,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中,楼道里很安静,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百合花香味。看电梯的阿姨说,这一家这几天很安静,除了来过一群手持鲜花的学生。

进门的那一刻,吴冠中的儿媳妇把花圈上的挽联轻轻拿去。此刻,吴冠中的老伴还不知道吴老去世的确切消息,她现在面对满屋亲人和花篮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当听说中国美术馆临时决定7月5日举办吴冠中馆藏作品展时,吴冠中的小儿子一下就哽咽了:“爸爸生前说,他所有的心绪和想法全在作品里。”

吴老家里的案台上,有一张吴老的遗像,下面放着九卷本的《吴冠中全集》,没有牌位。这个简陋的家是2003年“非典”时装修的,深色的木地板和浅色的墙漆,除了迎门的墙上有一幅织有梵高油画的挂毯,没有任何装饰。

事实上,吴冠中走得很清醒。关于后事,他生前就反复交待了多次。大儿子吴可雨说,周三(6月23日)时,吴老就已经预见到自己这次出不了医院,周四时特意嘱咐自己的孩子带母亲过来——此前,吴冠中住院期间一直不让老伴去医院看望。

“爸爸说死后要做到‘三个不需要’,即走了以后,不搞遗体告别,不搞追悼会,不留骨灰。”吴可雨说。临别,父亲还不忘向他交待:把今年刚画完的四幅画送到香港参加香港艺术馆的吴冠中捐赠展。而吴冠中自己认可的那些画,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都捐赠给了国内外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不留遗产给子女,我的作品属于人民大众”——这是他生前的诺言。

一则百余字的简单讣告挂在清华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吴冠中生前所在单位清华美院新闻负责人关春妍解释说:“为了不违吴老生前遗嘱,清华大学吴冠中治丧办公室只举行一个简单的悼念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回忆:2009年1月15日,上海美术馆揭幕《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各样活动结束后天色已晚,观众也已散去。他和妻子徐虹从楼上喝完茶下来,顺路又进了展厅,却见吴冠中先生独自站在厅里,一张一张地看画,认真得好像从未见过。吴冠中抬起头,对水天中说:“这次之后,我怕是再也见不到这些画了。”偌大的展厅,就吴冠中一人。回想起这个场景,水天中觉得,吴冠中先生那时恐怕已经在和自己的画作一生做告别。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最后一次见到吴冠中出席公开活动是2010年3月17日,他来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乔十光漆画艺术回顾展”。范迪安回忆道:“17日那天他来的很早,我到展厅的时候9点不到,他已经快看完了。吴先生的神情显得比往常疲惫,送他到车前的时候,他嘱我找时间去家里坐坐,好好聊聊。没想到那就是最后一面,6月25日深夜就得到吴先生去世的消息。”他遗憾地说道,“吴老今年还先后两次邀约,想和我深入探讨中国美术的问题。奈何我一直公务缠身。”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总是想起吴先生逆光而坐的样子,他告诉采访的记者:“每次去家中拜访,他都喜欢这样靠窗坐下和我们说话。“2005年9月上海美术馆举办“吴冠中艺术回顾展”,李磊去火车站接吴冠中先生,记得他穿了一件红色夹克,指着衣服跟我们开玩笑:平生第一次做这么大的展览,特意穿了件红色的衣服。那次展后,他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6件作品。2008年初,吴冠中先生打来电话,说想跟我商量一些事情。我们到北京后,他把在新加坡工作的长子吴可雨和小儿子吴乙丁都叫回家,拿出一张清单,上面66件作品都是准备捐给上海美术馆的。吴先生那天说的话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自己年纪大了,现在要考虑身后事了,有两件事情必须完成:第一是把想说的话说完,说真话会得罪人,但他年纪这么大了,没有什么顾忌。第二是一生孜孜以求寻找艺术真理,画了很多画,自己认为是有一些成就的。以前为了做展览卖过一些画,但还留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作品,一直不舍得卖,“她们都是我的女儿,我要为女儿找个好的归宿”。后来有人说吴先生捐画是作秀,这种人的胸怀实在是太小了。吴先生做这件事情基于两点:“一是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艺术是好的艺术,所以敢说它们属于人民。再就是无私,他认为自己一生的艺术道路始终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作品不是家庭财产,做出捐赠时甚至没有和3个孩子讨论过。3次共捐赠87件,这是吴冠中先生给国家和人民的馈赠,只不过选择了上海和上海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和吴冠中是忘年交,2006年许江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和吴冠中先生有过一次长谈。吴冠中说:“我一直都在怀念杭州。现在画价普遍高了,当然是好事,但让我悲哀的是,美少了,描绘多了,技法多了,这些东西是另外一个行当。现在许多美术院校离美越来越远,都往技术上去了,杭州我的母校还留着美的宗旨,对杭州母校真正的感情还是希望发扬美的东西。美术,美术,如果‘美’消失了,变成‘术’,那是悲哀。”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裁王雁南则表示:“吴老一生坎坷,但从不失率真和诚实。吴老创造财富无数,但从来简朴无华、淡泊名利。”

大连收藏家郭庆祥正准备即日赴京吊唁,他收藏了近50幅吴冠中生前画作。在与吴冠中先生交往的日子中,郭庆祥觉得吴老每一次发人深省的思考都给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他说,我每一天都在否定自己;他说,如果我是一头牛,要是挤不出有营养的奶,那就挤出血来;他说,中国的美盲比文盲多;他说,我就像医生一样,给你们看病。”

在艺术评论家贾方舟看来,“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

大儿子吴可雨说,“他没有什么遗憾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创新,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作品推到一个高度。现在这个目的实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人民的欣赏,现在他把作品捐出来,获得这么大的反响,这个目标也达到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卢新华,在吴冠中退休后一直代表学院帮他处理生活和社会事务。2010年7月1日早上4点20分,他和其他7名学生一起,随同家属到北京医院向先生的遗体做了最后告别,然后在一片静寂中送往八宝山火化,没有打扰任何人。“吴先生去世后,李政道先生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得知消息的两个小时前他正在无锡做一场报告,在回程的车上,他脑子里不知为何显现了一下吴冠中先生的样子,他赶忙打听先生最近怎样,别人跟他说好像身体不太好。”

李政道和吴冠中相识,缘于1987年以来的国际科学学术会议每年都邀请中国艺术家根据科学会议的主题作画。吴冠中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两次为会议作画,以《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表现“镜像对称与微小部对称”,又以一幅《流光》来诠释“复杂性与简单性”的意境,李政道观画后深感与吴冠中心意相通,称他为:“天道之艺的探寻者”。

他是这样认识吴冠中的艺术的:

冠中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画中如火如荼地燃烧着。在创作中他紧紧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强烈的形式用极精炼的笔墨色表达了出来。他对形式美感的理解,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他在东方与西方的情感形式的对话与碰撞中不懈地探索,最终寻找到自己情感皈依的语言,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花园——生命的风景。

去世前一个月,他表示“我愿当柏拉图理想国的城门卫兵。”吴冠中在他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中如是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wuguanzhong/2022121751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