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北欧北极圈内的萨米人,通常被旅游产业界包装成“欧洲最后的游牧民”、“圣诞老人的民族”,是民族旅游中颇具人气的旅游产品。然而,在现今文化自治制度逐渐得到落实的情况下,萨米人在旅游当中并没有停留在被动地位,他们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并传播自身形象。
一、极光之旅与萨米人
(歌词)我想去看从未见过的神秘,
鲸鱼的舞蹈、北国的极光,还有小蚂蚁的眼泪
期待那一天,我一定会看到;期待那一天,我一定会看到
(铃与演唱组合的广告宣传歌)
暂且不提“小蚂蚁的眼泪”,现在,观赏鲸鱼、观看极光毫无疑问都是极为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尤其是“北欧的极光”,无论如何都要在自己一生中亲眼见证一次,抱有这样想法的人想必不少。挪威、瑞典、芬兰这些北欧各国北部地区形成的北极圈地域,又通称为拉普兰多地区(Lapland),是极光之旅的主要胜地之一。
首先,让我们看看由近畿日本游客旅行社策划的极地之旅的宣传册,它将带领我们前往位于芬兰境内的拉普兰多地区。
芬兰,是卡通动物河马姆敏和圣诞老人的故乡,还有神秘的极光让我们魂牵梦绕。
要点如下:
(1) 北欧极光度假地萨利色尔卡住宿三晚,罗瓦涅米住宿一晚。
(2) 游览位于北极圈内的圣诞老人村(拉普兰多省的首府罗瓦涅米)。
(3) 带领你进入卡通动物河马姆敏的世界。参观姆敏山谷博物馆(芬兰中部的坦贝尔)。
(4) 参观世界着名的陶器工厂阿拉比尔(Arabia)博物馆(首都赫尔辛基)。
(5) 乘坐浪漫的夜班列车“圣诞老人特快号”前往罗瓦涅米(赫尔辛基—罗瓦涅米)。
(6) 在萨米人的帐篷“阔塔”(kota)享用午餐(萨利色尔卡)。
(资料来源:近畿日本游客旅行社策划的旅游宣传册。即《北欧芬兰·挪威·极光 2006年11月号—2007年3月号》,括号内的文字为笔者所注。)
变幻莫测的极光,加上圣诞老人,还有可爱的卡通动物河马姆敏,这个旅游行程安排得可谓尽善尽美,是最理想的芬兰之旅。可是,为何第6项“在萨米人的帐篷‘阔塔’(kota)享用午餐”也成为该旅游行程中的一项呢?
再看另一个实例。让我们看另一家日本旅行社的极光之旅,它带领我们前往挪威境内的拉普兰多地区。这个行程中,“萨米人”与极光被并列誉为旅游中“最大的看点”。
体验原住民的文化之都,极光度假地卡拉绍客。
极光度假地又被称作是萨美人的首都。由于气温温差较大而广为人知,天晴的时候,极光出现的几率非常高,是着名的观看极光的最佳场所。
除了极光之外,最大的看点就是“萨普密”,它也是卡拉绍克的主题公园。在这里,您能了解到神奇的萨美文化。
还有,在萨美人的圣地魔法剧院里,会用浅显易懂的日语介绍萨美文化,使您更能够体会其纯朴而神秘的魅力。
(资料来源:日本旅行宣传册《北欧极光 2006年11月—2007年4月》)
旅游宣传册中提及的“萨美人”就是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极圈内的原住少数民族萨米人(注),萨米人有45 000人生活在挪威,25 000人生活在瑞典,6 000人在芬兰,还有2 000人居住在俄罗斯。
挪威、瑞典、芬兰三国交界的冻土高原地带里,现在仍然有一部分萨米人保留着大规模饲养驯鹿的传统。例如,瑞典的最北部地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北极圈内的自然环境和萨米人的驯鹿游牧文化同时被列入遗产内容之中。独特的驯鹿游牧文化成为世界遗产,并与极光一同成为旅客追逐的游览对象,看起来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尤其是在旅游宣传册中提到的帐篷“阔塔”,随同驯鹿群一起四处迁徙而成为游牧文化的重要象征。
二、全世界游客的必游之地——萨米人区
以芬兰为例,北纬66°33′以北的北极圈地区基本上都属于拉普兰多省,其最北部的乌兹约基郡、伊纳里郡、埃农泰基厄郡三郡的所有地区,以及武奥措(苏丹屈莱郡北部)地区都被指定为“萨米人区”(见下页图)。居住在萨米人区的居民尽管不到2万人,但芬兰全国境内的6 000名萨米人中,就有4 000人生活在这里。而全国仅有的以萨米语为母语的1 700名萨米人当中,有1 600人居住在萨米人区。
1999年,萨米人区内来访的外国游客的住宿统计数据共计163 343晚。按照各国游客数量的多少来排序:(1)德国人(43 070晚);(2)挪威人(21 680晚);(3)英国人(18 897晚);(4)瑞士人(11 940晚);(5)法国人(1 415晚);(6)荷兰人(1 288晚);(7)意大利人(6 793晚);(8)俄国人(5 778晚);(9)日本人(5 350晚)。如果仅仅只观察日本游客,在芬兰全境内共住宿129 002晚,拉普兰省内为23 358晚,萨米人区境内是5 350晚。(Haahti and Turkia,2002)
如上述数据所示,涉足拉普兰多省最北部萨米人区的游客并不少。慕名前往圣诞老人村的游客只需要到达罗瓦涅米。但是如果要观赏极光,那就必须踏入高纬度的萨米人地区。近畿日本游客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行程,都安排前往位于萨米人居住区中部伊纳里郡内的萨利色尔卡,1999年日本游客留宿在萨米人区的5 350晚中,实际上4 797晚都是住在伊纳里郡。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地图
三、民族旅游与萨米人
以对伊努特人的研究与旅游研究而着称的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曾经从宗教的朝圣中探寻观光旅行的原型。同时他认为,经历了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产业革命以及浪漫主义性质的自然主义,观光旅游的类型逐渐分化和发展为历史旅游、民族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不同类型。在这些旅游类型当中,民族旅游是通过体验与“自然状态”紧密联系的“自然人(原始人)”的生活文化,间接获得旅游愉悦的旅游活动。作为实例,格雷本列举了将“拉普人”即萨米人作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活动。(格雷本,1991)
的确,萨米人作为“欧洲最后的游牧民”,即“欧洲最后的自然人”一直受到世人的特别关注。长期以来,萨米人保留的游牧生活,恰恰与以定居生活为最低限制条件的近代欧洲文明相对立。同时,由于他们的游牧行为跨越了北欧各国的国境线,也反映出萨米人过着跨越了现代国家疆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一视角来观察,对民族旅游活动来说,萨米人是最合适不过的商品了。
例如,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发行的《库克旅游手册》(Cook's Travellers’Handbooks)已经网罗了世界各地的旅游信息。其中,北欧旅游手册(共564页)中,生动地描绘了拉普兰多的海峡上巡游游轮的豪华,冻土高原上空的清新空气,赞美在“午夜里太阳照耀下的大地(Land of the Midnight Sun)”上,登山、钓鱼是何等的愉悦;同时,也有不少篇幅介绍“拉普人”的身体特征、居住地域和他们的驯鹿游牧活动等。(Thos.Cook& Son,1923)
四、圣诞老人旅游与萨米人
1984年,罗瓦涅米建成了圣诞老人村,每年平均有40万人来访,在夏季的旅游高峰期间,甚至曾有一天接待5 000名游客的纪录。从而,在过去一直被定格为“欧洲最后的游牧民”的形象基础上,作为饲养“圣诞老人的驯鹿”的萨米人,创造出“圣诞老人的民族”的新的旅游形象。来拜访圣诞老人的游客不仅想一睹驯鹿的风采,更对那些放牧驯鹿的萨米人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圣诞老人村配备了驯鹿和身穿萨米人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在罗瓦涅米周边,特意修建了几个旅游用的驯鹿牧场(那里也安排了身穿萨米人民族服装的人和游牧用的帐篷)。
然而,实际上只有生活在拉普兰多省最北部的萨米人才饲养驯鹿,罗瓦涅米附近从没有过饲养驯鹿的萨米人。尽管现状如此,到罗瓦涅米来观赏“圣诞老人的民族”的游客,无一不在寻找比现实中的萨米人更加真实的“萨米人”。换而言之,他们期待文化上与自己完全迥异的、拥有独特异文化的他者。其结果是,圣诞老人村和驯鹿牧场上演了如下欢迎仪式,如用刀摩擦游客的脖颈,往游客后背里放冰块等,奇特的仪式文化就这样诞生了。
如上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半期,非萨米人(旅游产业界人士)创生了萨米人的民族旅游。在这样的旅游活动中,把过去的萨米人的生活当做他们现在的生活重现在游客面前,并创造出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专门供游客参观欣赏的旅游文化。萨米人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换而言之,在民族旅游的框架下,对于萨米文化的展示这个主题,即谁是展示的主体(谁拥有展示萨米文化的权利),以及从主体问题上衍生出来的内容问题(应该如何来展示萨米文化)等,萨米人开始表示他们的抗议并表明自己的主张。(详细内容请参照葛野,1998,第5章)
五、原住民萨米人的自我呈现以及新的民族旅游
罗瓦涅米的圣诞老人村旅游、驯鹿牧场旅游现在仍然在进行。但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大多数游客更愿意去到最北部的萨米人区。站在萨米人的角度上看,随之就有大量的游客蜂拥来到他们跟前。
另一方面,现在的萨米人,无论是在挪威、瑞典还是芬兰,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与国会相同级别的独立的民族议会,政府承认他们在语言、文化方面的自治。萨米语成为公用语言和教育语言。在博物馆等场馆里萨米文化的展示,以及为了展示而进行的相关调查,完全都以萨米人自己为中心来进行。
例如,挪威境内的萨米人地区卡拉绍克,萨米人自身承担着展示萨米文化的主题公园“萨米”(sapmi,萨米语:“萨米人的地方”)的运营和管理工作。芬兰伊纳里的萨米人也管理着萨米文化博物馆“西坦”(siida,萨米语:“驯鹿的鹿群”、“驯鹿游牧集团”、“驯鹿地”),每年都迎来5万人以上的游客。
这些“萨米”、“西坦”与圣诞老人村不同,是萨米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展现自我文化的具象化形式。例如,由“西坦”组织设计的特别展览“西坦斯塔兰”(siidastallan,萨米语:“照顾驯鹿群”),获得游客一致好评。在展览会的展示说明图板上,如下文所示那样,从事饲养驯鹿的一名萨米人直接表达了他的心声。
从小大人就告诉我,放牧驯鹿就是我将来的工作。我不可能随便就放弃这个工作,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只要情况还不是太糟糕,我估计自己是不会不做的。虽然这工作每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工作就是融入我身体的一部分。……自然,我也希望我的儿子们接着放牧驯鹿,可这也不是强制的。当然,也不是一定不行。但是,孩子们一生下来就一直在放牧驯鹿的生活中成长,他们的血液里融进了放牧驯鹿的气息。(展示板上写有萨米语、芬兰语、英语三种文字)
当前,萨米人的民族旅游正迎来认真倾听每一位萨米人心声的时代。这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地追求与自己不同的异文化的他者的过程。面对那些拥有与自己不同文化的人,自己该如何对待,又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思考这些问题的旅游,不正是在培育新的民族旅游吗?
[注]“萨美人”把自己以及自己所居住的地区称作“萨米”(sapmi,a是长元音,p接近无声)。另外,例如英文中,他们也把自己写为Sammi,Sami,Sami等。而带有“边境民”含义的“拉普人”的民族称呼,现在在北欧各国并没有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