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王韬

王韬生平事迹《重构“天下观”》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02 评论:0

在论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对世界的总体认识时,美国汉学大师费正清(John K. Fairbank)曾这样表述:“在对外关系方面,19世纪初期的中国国家和社会仍然认为自己是东亚文明的中心。它和周围非中国人的关系是假定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这一神话为前提的……中国这个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在世界秩序中的形象,即雄踞于中国舞台之巅的天子是光被四表的。早期的历史学家就提出了同心圆式的等级理论,据认为,地理距离越大的外围蛮夷与皇帝的关系也就越淡,但不管怎样,他们仍得臣属于皇帝,和中国皇帝只能保持藩属关系。这种观点虽然不时受到重创,但一直延续了下来。”验之中国士大夫有关中外关系的言论,这位洋汉学家的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宋代文人石介在《中国论》中曾说:“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差不多与王韬同时的清代士大夫王炳燮在《毋自欺室文集》中也说道:“夫大地以中原为正中,阴阳之和会,最得五行之全,自古神圣皆成此地,此外四裔皆荒昧……大地自古及今皆以中夏数千里为正位,试观天星分野独应中国,即其明验矣。”王韬早年继承的正是这种同心圆式的“天下观”。
 自“佣书西舍”起,在西方传教士多年持续不断的影响下,王韬唯我独尊的天下观逐渐得到修正,不再把西方各国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夷狄之邦”,认为它们亦有可学之处。但他还没有认识到世界是由许多民族国家组成的多元结构。欧洲之行让王韬目睹了世界格局的真实面貌,促使他彻底抛弃孤陋不堪的一元天下观,而重新构筑符合实际的多元世界观。
 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优于一切其他文化、中国文化是一切其他文化源泉的文化中心主义的假设之上的。可王韬在旅行欧洲期间的所见所闻不仅没有证明这种假设,反而说明西方文化同样有其卓越的成就,其诗书礼乐、道德人心自有其不依附于中国文化的“别一世宙”。他在《漫游随录》中记录道:
 英国风俗醇厚,物产蕃庶。豪富之家,费广用奢;而贫寒之户,勤工力作。日竞新奇巧异之艺,地少慵怠游惰之民。尤可羡者,人知逊让,心多悫诚。国中士庶往来,常少斗争欺侮之事。异域客民旅居其地者,从无受欺被诈,恒见亲爱,绝少猜嫌。无论中土,外邦之风俗尚有如此者,吾见亦罕矣。
 都中(指伦敦)藏书之库林立,咸许人入而览观。有典籍院,中贮四海各邦之书,卷帙浩繁,简编新洁,异册名篇,分储于架阁。玉轴牙签,绨函锦帙,望之如城……都中人士,无论贫富,入而披览诵读者,日有数百人。
 埃丁濮(即爱丁堡)为北方一大都会,居民二十余万……远人之至其地者,无不竞相延接,雅意殷勤。关无讥察之烦,吏无诘诃之扰,从无以异服异言而疑其为宄为慝者。入其境,市不二价,路不拾遗,是足以见其宽大之政、升平之治矣。
 在这样的西国实情面前,那种视西方各国为“化外之邦”,认为西方人“犬羊成性”、只知“图利”“尚力”“尚机诈”的观念不攻自破。
 王韬甚至注意到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中国文化,他说,泰西文教学用结合,远非中国空疏之学所能比拟。如英国大学考试:“所考非止一材一艺已也,历算、兵法、天文、地理、书画、音乐,又有专习各国之语言文字者。如此,庶非囿于一隅者可比。故英国学问之士,俱有实际;其所习武备、文艺,均可实见诸措施;坐而言者,可以起而行也。”
 事实是促使思想转化的最有力的杠杆。王韬头脑中残余的文化优越感以及在此之上的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在现实对照下急速崩解。一个新的世界观在它的废墟上被构筑起来。
 王韬重新构筑的世界观是一个多元结构的认识世界的体系。它承认西方各国是超越中国皇权之外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承认西方文化是不依附于儒家文化的文明存在。东方与西方,虽然有“以政统教”和“以教统政”的区别,但两者都“必归本于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都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在人类社会走向大同的过程中,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东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承认西方也有圣人,承认世界为多元结构,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一种“观念革命”。在一元的世界观念下,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只能被理解为一种上下之间的等级关系(Interclass Relation),中国对外关系被圈限在上对下的家长式的模式里,不是大张挞伐,就是册封赐恩。多元的世界观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Interstate Relations),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不再是上对下惩罚与赐恩或下对上的反叛与归顺的关系,而是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王韬喜欢把19世纪的国际格局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其潜台词显然是:在名分上,如今的世界各国也像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一样已没有内外高下、正统与非正统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竞争对手;国际间不存在超国家、超物质的义礼束缚,谁能率先富强,谁就有资格立足于世界。
 承认国际多元竞争、把世界格局比作春秋战国之局,还意味着对传统“尚德不尚力”和“尊王贬霸”学说的修正。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家尽管在许多实际做法上并不排斥“力”的运用,但价值观上总觉得“德”与“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德”是高一级的根本的东西,“力”则是低一级的非根本的东西;柔性的“德”可以克刚性的“力”,刚性的“力”则不能克柔性的“德”。孟子曾把“力”分为有德之力的“王道”和无德之力的“霸道”,认为只有“王道”才能战胜“霸道”,行之久远。孟子的观点抑制了后代思想家对物质性的“力”的推崇与追求。王韬以春秋战国比喻现实世界,而春秋战国的最终结局是并没有什么“德”的秦消灭了群雄,一统宇内,这自然隐含着对“力”的承认。
 王韬从没公开否定过孟子“尊王贬霸”的观点,在谴责和警告西方侵略中国之时,他甚至以孟子的学说为武器,声称无德之暴力必然不能长久。但是,在更多场合,特别是在谈及中国自强御侮主题时,王韬最为强调的是“力”。他宣称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力”的竞争。义理不过“徒为具文”。1874年,在中日为琉球归属问题争持不下之际,王韬直言不讳地指出所谓国际公理的不可靠性。他写道:
 呜呼!海外万国,星罗棋布,各谋其私,大制小,强凌弱,夺人之国,戕人之君,无处无之,虽有公法,徒为具文。
 今日之事,非可以口舌争,亦岂能以笔墨战。我中国亦惟有内求诸己而已矣。夫中国非小弱也,乃至今日,狡焉逞者,何国蔑有,时挟其所长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飞扬,已非一日……志者于此,蒿目时艰,眷怀大局,未尝不痛哭流涕长太息,而卧薪尝胆之不暇;是惟有奋发有为,亟图自强计。
 1875年,他主笔的香港《循环日报》也发表长篇政论,进一步阐述世界多元竞争观念:
 


 

循环日报报头


 夫治国者,与其侈 谈王道,不如近尚霸 功……(春秋之际)吾夫 子欲以尧舜禹汤文武之 道,与之改政更法,立纲 陈纪,而其说终不行。 周游数十余国,身历七 十二廷,车殆马烦,卒不 见信。降至战国,已变 车战而为骑射,七雄相 长各尚诡谋,孟子之说益以为迂,岂孔孟之道不可行哉,亦以其时 非也。嗣是而后,随代递变,以至于今,诚古今以来未有之创局也, 窃以为开辟以来,至尧舜而一变,以荒陋之天下而为文明之天下, 至秦汉而一变,以封建之天下而为郡县之天下,至今日而又一变, 以中国独治之天下而为四洲相通之天下。我中国本为大一统之 国,四荒八极,无不来从来同,重译朝贡……今则无不立约通商,叩 关互市,地球中四大洲之人无不萃于我中国,其所尚之舟车则以火 轮,其所重之火器则以枪炮,其所操之工作则以机捩,其所以为日 用行习者,无不以技巧,奇思新法,层出不穷,各西国虽有强弱大小 之异,而于此数者皆无不能。独我中国茫然不知其所由也。彼常 挟以傲侮我,凌踏我,轻藐我,皆由我不能逮之之故也。故在今日 而与西国结好言欢,则莫如以此为先。由此观之,西学不得不重, 西法不得不行……势之不得不然者也。
 峰回路转,水到渠成,从承认西方各国同为平等的独立国家实体、西方文化同为有价值的文明存在,到推崇多元竞争中的“力”,王韬新型的世界观进而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学习西方和变法自强思想上来。
 那么中国富强之后,世界格局将如何演进呢?王韬跳出了洋务派思想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路径,提出了世界必将“大同”的思想。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长篇政论文章,详细论证他的这一观点:
 上下四方谓之六合,是统地球言之,虽同在覆载之中,而地则有山河之险,人则有良顽之异,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各安其政悦其俗,固不能混而同之者也。然道有盈亏,势有分合,所谓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者此也……盖天下之不能不分者,地限之也,而天下之不能不合者,势为之也。道无平而不陂,世无衰而不盛,屈久必伸,否极必泰,此理之自然也。凡今日之挟其所长以凌制我中国者,皆中国之所取法而资以混一土宇也……若夫拘于目前之见,狃于已然之迹,成败利钝,谓可逆睹,智取术驭,谓可长守,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酰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故谓六合将混而为一者,乃其机已形,其兆已著,惟见微知著之士,上稽天道,下悉民情,按诸中外古今之事,乃足以语之,而非徒可以口舌争也。
 有西方人士对王韬世界必将大同观点提出异议,王韬再作长文予以回答。他说西人不相信“天下各国将来必齐强弱,无大小,归于大同”,那是由于他们的胸襟狭隘,其认识世界的路径与中国的“愚妄之士”如出一辙。王韬断言华夷观念与西方至上观念最后都会随着东西方界限的消失而消亡于无形。他这样强调说:
 紫诠子曰,虽然,此言也亦非无因,苟以目前观之,则强弱之势似己形见,然强即弱之机,弱即强之渐,普国昔尝受制于法而勃焉以兴,不过十数年间耳,是岂英法之所及料哉?……今日者,西人之轻我中国也甚矣,每挟其所长以凌我,呜呼,是但知目前而已,未能默察天心,静观人事,由后以验前,由古以征今也,盖今日西人之恃以挟制我中国者,正后世圣王所以混同万国之法物也。道无平而不陂,世无衰而不盛,屈久必伸,困极必亨,此理之自然者也。……为今之世,全地球之众,彼此往来,声教之讫,无远弗屇,机械变诈之巧,至此而极,是则前之天下由合而分,后之天下由分而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wangtaozhuan/202212177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