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王世襄

王世襄生平事迹《磨难岁月,相濡自珍》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50 评论:0

自“三反”运动开始王世襄便先蒙盗宝之不白之冤,后又无故被故宫除名,“五七”又被错划为“右派”,一系列荒唐的政治运动令王世襄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严重打击,曾经病重卧床,心灰意冷,甚至萌轻生之念。然而,不管外界怎么否定和污蔑王世襄,袁荃猷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而且坚定地鼓励他,她成了他避风雨的港湾。在多灾多难、风风雨雨中,她鼓励着他走出一条自珍自爱之路。

在王世襄被关押在东岳庙受审期间,袁荃猷曾在负责审讯人面前慷慨陈词,讲述世襄1945年至1946年追回文物的日日夜夜,她身上外柔内刚、深明大义的性格体现无遗。一个柔弱的家庭女子此时却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勇气令人感佩。而当王世襄无故被文物局开除时,荃猷则提出一定要坚强,对能否坚强的道理更是一语中的:“坚强要有本钱,本钱就是自己必须清清白白,没有违法行为,否则一旦被揭发,身败名裂,怎还能坚强?! 你有功无罪,竟被开除公职,处理不公问题在上级,因此我们完全具备坚强的条件。”荃猷一席话,令王世襄领悟到今后的人生之路,两人明确携手共同走上坚强自珍之路。也是这一决定,让他们两人能乐观地笑对坎坷、坚定信念、宠辱不惊。

“文革”十年浩劫开始后,1969年9月,各单位军宣队宣布上级命令,干部包括家属在本月下旬必须去干校,连当时肺病复发且有空洞,医嘱卧床休养的王世襄也在劫难逃,须赴湖北咸宁干校,而荃猷则须去天津静海的团泊洼干校。荃猷比世襄晚动身一天,世襄启程时她来沙滩红楼送别,此时世襄已坐在车里,车外人潮涌动、拥挤不堪,两人隔着车窗玻璃,无法言语只能挥手相别,这一别对当时前程未卜的世襄和荃猷来说犹如生死别离,不知何日能够再见。就这样,两人相隔千里,各自珍重,但仍心意相连。荃猷在团泊洼收到世襄由咸宁寄来的一把小小的扫帚,谓用爨余竹根、霜后枯草制成,盖借以自况。无须更多言语,她便明白他之深意,这把别人看起来不值一提的“敝帚”,荃猷对它却“自珍”,“文革”结束后仍什袭延用。“文革”时期,王世襄因被错划为“右派”,每月仅发25元生活费,交干校伙食后,所余无几,一家老小的生活费便全担在袁荃猷一人身上。她每月67元工资,得交干校伙食,得维持两位老人家的生活,还得用于给当时下乡至宁夏生产建设兵团的儿子敦煌生活用,手头常常十分拮据。王世襄后来回忆说,一次她回芳嘉园看望老人家,老人家心疼她买了两毛钱肉做了一碗肉丝面。荃猷看了看,谢了谢,但却没有吃。因为吃了必须补上两毛钱,她不忍影响老人家生活,想起随身带的静海干校食堂馒头还没有吃,何必浪费呢。这无疑是两人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但荃猷和世襄仍乐观如斯。幸运的是咸宁干校的村野生活反使困扰王世襄20多年的肺病不治而痊愈,不仅如此还得以陶醉山水自然之中。特别是与渔民老韩打鱼归来,王世襄兴奋地作了西湖观鱼十首,寄予荃猷,其中最后一首为:“花鳜提归一尺长,清泉鸣釜竹烟香。和盐煮就鲜如许,只惜无由寄与尝。”并序曰:“观渔为纪游之作,俾荃猷知予尚未衰老,而佐餐有鱼,亦未尝忘君也。”相信袁荃猷收到世襄的信应是会心一笑,欣喜感怀。

王世襄在烹调

王世襄和袁荃猷各自从干校回到北京后,芳嘉园他们两人原来的住房都被挤占,两人只住一小间房,还得摆放发还来的部分家具,连支张床的地方都没有。于是,王世襄灵机一动把成对的明代大柜的四扇柜门卸下,柜子面对面放,柜膛横木和柜顶都架铺板使柜内可以睡人。唐山大地震后北京仍有余震,王世襄笑称睡在这大柜中,即使房子震塌了也压不着我。而荃猷嫌柜内憋气,不愿做“柜中人”,又没法支床,只好睡在贴着柜子放的清鸂鶒三屉大炕案上,那炕案宽不足半米,荃猷却在上面睡了一年多,从未滚下来过。直到后来落实政策,发还被挤占的一间房,世襄和荃猷才终于告别“柜中人”和“炕为床”的日子。如今,捧读欣赏王老《明式家具研究》中那一张张精美绝伦的家具图片,看到那两件他们曾作为寝具的家具,不禁百感交集,在物质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王世襄和袁荃猷的精神世界却如此的丰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wangshixiang/202212172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