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王世襄

王世襄生平事迹《开研究之先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05 评论:0

广泛的接触投入和揣摩钻研,王世襄在明式家具之研究上积累了丰厚知识的底蕴,具备了在这一领域厚积薄发的基础。但“十年文革浩劫”让他的治学路程被迫中断,否则可以预见他的明代家具研究成果,可能更早地为世人所知,幸好天假以年,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出成果。这正如2005年王世襄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访谈时,直率而坦诚地说过这样的话:“做成一件事情,第一要有机会,第二要有恒心,第三还要寿命活得长。”(大意)这的确是肺腑之言,王世襄的许多大部头著述,都是在80岁以后撰写或者最后完成的。如果王世襄没有自选一条自珍自爱的人生之旅,没有他活得健康长寿的体质保障,那么他的40多部对人类有全新价值的著作,也许就默默地被湮没于人世了呢。笔者曾看到许多有作为有才学之人,在他们的生命里,是完全可为世人留下专业的或非专业的著作的,有的甚至积稿数十年,书稿盈箧,但是生命之树过早地凋谢因而未能留下果实,闻之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我们今天才去追溯明式家具形成的历史渊源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一门艺术,到了某一时期都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灿烂光辉,因而被称为黄金时代,这都是从它的前一时期的成就继承、发展而来的。被推崇为中国古代家具顶峰的明至清前期家具,当然也不例外,迎来了中国传统家具历史长河中发展而来的黄金时期。明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即明及清前期家具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城市乡镇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加了家具的需求,而且由于历史经济之转型,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生活的习俗,兴起了普遍讲求家具陈设的风气。二是海禁开放,大量输入硬木,使工匠有可能制造出精美坚实并超越时代的家具。这便是市民生活由传统与现代并存发展之结果。我们可以说,明代家具黄金时代之产生,也可佐证随着海禁之开放,为中国手工业向近代工商业之嬗变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再就江南一带新兴市镇而言,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与桐乡之青镇,东西相望。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以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地大户繁,百工之属,无所不备。”以丝织为中心行业,兼是货物聚散地的震泽、平望、双杨、严墓、檀丘、梅堰等镇,到明代嘉靖与万历年间,居民和商业都比过去数倍或十倍地增长。地方志虽没有提到当时当地的家具制造,但家具既然是生活必需品,必然属百工之一,和其他手工业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

范濂《云间据目抄》载:“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装杂器,俱属之矣。纨袴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厨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不难看出中国家具之历史发展至明代,随着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许多富家动辄花费数万钱,购置硬木家具,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时尚。正因为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断增长,推动了明代家具的生产水平,无论在其数量上或在其质量上(工艺的精益求精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之水平。笔者近读有关中国近代手工业以及其行会制度发展之历史,从明至清,在行会的分类上,大致有纺织业、绸缎业、油酒醋酱业、皮货业、国药业、木业等等,我想,王世襄所精心研究的家具业,在明至清代应归属于木业。如此看来,我们看一部王世襄的关于明代家具之研究,无疑是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部中国木业史及其近千年的生活史,让我们更可窥测到了明清以来中国人社会生活之演变。

1982年,香港三联书店看到王世襄撰写的多篇明式家具的文章后,希望王世襄能编写一本以明式家具为题的专著。这一邀请让王世襄兴奋不已,与明式家具结缘40多年,他自然希望将自己的心得与更多的人分享,自然希望明式家具的价值能为世人所珍,于是他捧出了自己持续三十年岁月笔耕而成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但香港三联书店作为成熟运作了多年的出版机构,考虑到市场需求,认为《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内容翔实丰富,但论述过于学术和专业了,不太了解明式家具的读者恐看不下去,如若先出一本全部彩图的,着重欣赏价值而不是学术价值的图录,让普通的读者了解明式家具历史艺术价值,必然会让读者非常受欢迎,以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探究热情,下一步再推出侧重学术分析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想必能获得更好的市场效应和口碑。王世襄听后欣然同意,之后年近七旬的他,开始了为图录奔忙并全力以赴拼着老命干。他延聘名匠,如与他合作多年的祖连朋师傅,将家中所藏家具全部修饰整理停当,又亲自一件件地搬到照相馆拍摄成彩色照片,尔后又忙碌着一件件地搬回,王世襄又到故宫博物院、京城私人收藏家处,寻访有价值的珍品拍摄照片,花了将近两年时间,终于编成《明式家具珍赏》一书,1985年由香港三联书店与大陆文物出版社合作出版。

《明式家具珍赏》香港三联书店1985年版封面

《珍赏》一书详细介绍了明式家具的用料、源流、艺术特色和实用价值,并精选162件明式家具珍品,图片中一件件明式家具,散发出如古玉般细腻静穆的光泽,优美的线条、玲珑的雕饰一览无遗。果然,这本精美的图录一经上市便受到好评,引起大陆、港、澳、台和欧美热衷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界、收藏家们的广泛关注。随即在1985年至1988年,《明式家具珍赏》又相继有台湾中文版、英、美、泰等国不同的英文本、法文本、德文本等九个版本问世。

随着《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海外掀起热潮后,王世襄又快马加鞭、夜以继日地将《明式家具研究》一书补充完整,又将妻子袁荃猷多年深夜伏案绘成的800幅家具线图插入书中,令此书图文并茂。王世襄要么不干,一旦干了则总想把它做得完美和极致,他还不惜功夫,从工匠口中和则例等古籍中收集了一千多条家具名词、术语依汉语拼音的次序编成一部名为《名词、术语简释》的小词典,置于卷末,以便于读者的了解与研究。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于1989年在港、台两地同时推出后,不久又出版了英文本。值得一提的是,《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两书的英文本的翻译,王世襄也都亲自参与,由他用英文口授书中内容给《珍赏》的译者韩德乐女士和《研究》的译者梅先生,再由他们最终整理完成翻译,正是由于他扎实的英文功底,才使两本著作迅速翻译成英文本出版,才使海外也认识了这位明式家具收藏和研究大家。王世襄至此于明代家具研究之成果最为丰硕,先后在国内外出版的两大专著,影响颇为深远。对于明代家具之研究的重要性,作者在两书之前言以及序中,已开宗明义说得很清楚,在此不必重述。王世襄多篇有关明式家具文章的发表和两部重量级著作的出版,可说是开了海内外明式家具研究的先河,因其以披阅古籍历史资料和实践考察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治学态度,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门类的研究基础,这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一种研究,就是说并非是靠图书资料在书房中产生之结果,王世襄其贡献之独特性也在于此。笔者认为除这些以外,王世襄在其对每一件明代家具的讲述中,可谓细细道来,似乎讲多于述,经此可看出他的研究方法显然突破了讲而不论或者论多讲少的一般传统研究方法,这也是他的先进处和与以往研究明代家具的不同处。考察整本《明式家具研究》,足见王世襄已掌握近代西方对考证研究的要旨,作者对明代家具分门别类以及每一细处的解释,从不作空泛的论说,而总实之以丰富的生活史料,甚或用古人的生活方式、古代书画上所可窥察到一些生活图景之细微处,并辅之以谨严的考据方法一一道出,从而犹如取烛照幽,使明代家具在其工艺发展史上之谬误处立见其病处。所以王世襄的两大著作一出世,即能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与深远影响,使人耳目一新,又让中国明代的家具熠熠生辉起来。

王世襄明式家具系列书

为了说明这一强烈影响,在这里我们只要一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Wilma Canon Fairbank,1909—2002),于1991年从美国致王世襄的一封非常钦佩与盛赞之信,就可知道王世襄的明式家具在海外的影响。这封信充分评价了明式家具之学术成果。为飨读者,把她从美发来之信译录如下:

亲爱的王世襄:

你的两大册漂亮而壮观的《明式家具研究》之于我可真是珍贵的圣诞礼物啊! 几天前你的一位好心的朋友将这两册书送来给我。我真无法想象你为你毕生追求之事业造就了如此非凡的成果,而且将它翻译成了英文,让中国之外的全世界国家都能了解到,真是全世界的家具爱好者们的幸事。他们中还有一些从未听说过中国的古家具工匠。

书中你太太所绘的线图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如此细致而明晰,再加上我之前并不知道她一直从事音乐领域的研究,因而更感了不起。实际上正如你所看到的,跟你这位我早年在中国认识的好朋友,我已经很久都未联系了。而今年秋天你在这里时我们又没能见上面,这让我只得继续感到遗憾了。

多年前,你曾将我写的有关武梁祠的文章译成中文,我一直对此非常感激。如今我已81岁了,收到你如此珍贵的礼物,我真是又欠了你一次情。因为你这本精美之作也为了纪念Larry(拉里)(他该怎样珍爱这份礼物),我想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赠上。那是我在拉里去世后写的传略,代表了我们对自30年代认识他以来这么多年友情的纪念,以及对他毕生成就的赞赏。我可以想象得到,那时你在堪萨斯城时,你和他是怎样热切地交流和分享,尽管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John(约翰)和我如今都已八十有余,年岁不饶人,可我俩依然忙碌着。他同时忙着3本书的写作,而我则忙着修改我写的有关思成和徽因的稿子,希望今年或者明年能够找到一家出版社将它出版成书。

真诚的祝福并非常感谢

慰梅

费慰梅,享年92岁,她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学者,其父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著名生理学家。1931年她从大学毕业后即来中国,后在北京与正在中国做博士论文的费正清结婚,抗战时曾任重庆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她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最好的朋友,她的《武梁祠建筑原型考》被王世襄翻译发表于1945年出版的最后一期(第七卷二期)《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wangshixiang/2022121724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