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泰国

《泰国以农立国策》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303 评论:0

70年代泰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世界经济进入了停滞和衰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困境,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并通过“奖出限入”不断扩大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把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而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条件又特别苛刻,因此,当时的泰国靠出口发展经济已不可能。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泰国农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并有继续稳定发展的潜力和条件。因此,泰国政府选择了一条农业立国的经济发展之路。

泰国政府推动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就在于选择了一条发挥本国农业资源优势,以农业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以农产品加工工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从本国国情出发,使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得到稳定持续发展。为此,泰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增加农业投资,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农业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很大比重。1980—1981财政年度,农业支出占经济方面支出的40%;二是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协调和控制作用,把农业的发展紧紧和商业捆在一起,以农业产品商品化促进农业的发展;三是调整农村生产发展政策。1982年2月宣布,从过去重在救济捐赠改为加强农村技术和农村各项生产建设,以提高农民的自力更生能力;四是重视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发挥本国农业及矿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为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要实现工业化,必须首先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泰国政府选择了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及金属锡等的出口换回外汇,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并解决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和设备的作法。在发展粮食出口万面,泰国政府注意利用国际环境,抓住有利时机。同时还及时调整其出口对策,从而使粮食成为泰国第一大宗出口产品,同时还大力发展其他加工农水产品的出口。使农水产品为泰国换回大量的外汇,占外汇总收入的60—70%。泰国锡矿藏量占世界的40%,1966年建成炼锡厂后,大量出口金属锡,并出口橡胶等传统初级产品。

第三,从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入手,推动产业结构转化和演进,逐步实现工业化。泰国的工业化是逐步推进的,先是以农林渔业为基础发展农水产加工工业,然后再以农林渔和其他加工工业为基础发展高技术出口导向型产业。60—70年代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水产品加工工业,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纺织业、制糖业和采矿业。70—80年代,实行以发展非传统的出口商品,以及加工后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等,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的办法,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使农业逐渐向“农业工业化”转变,对农业生产组织进行了调整。如以公司形式经营农业,不单搞种植业、养殖业,还兼营工业、商业和外贸,开发介乎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的“新兴农产品”,如罐头等。

80年代开始实行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型的演变,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出口导向型演变。政府成立了技术咨询服务处,专门负责推广新技术。技术引进费用从1976年的3.6亿铢猛增到1982年的15亿铢。政府还批准优先开发以微电脑和电脑软件的研制生产为重点的信息技术,使微电脑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在外贸的带动下,纺织、汽车、制造业以及集成电路等工业都迅速发展。90年代初,泰国还乘美国取消亚洲“四小龙”普惠待遇之机大力发展五种轻工产品的出口。

泰国选择的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发展农业入手,不仅保证了粮食的稳定供应和较稳定的物价,把劳动力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以农产品为主的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了资金,使从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起来的工业得以逐步升级,并迅速发展起来,从而推动泰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高速度的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taiguo/202212105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