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孙子兵法

中国兵法有哪些主要思想观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阅读:299 评论:0

《说兵论道》具体内容是解读《孙子兵法》《将苑》《黄石公三略》这三部经典。之所以称为“说兵论道”,是因为这三部经典尽管篇幅长短不一,甚至有些真伪莫辨,但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其作者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阐释了对兵战的深刻认识;同时,他们谈论兵战问题所阐释的道理,穿越历史长河,成为现代组织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概括来说,从他们的谈兵论战中我们可以感悟管理之道。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作者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全书共十三篇,在揭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的同时,又能超越一般军事著作就兵战谈兵战的局限,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和哲学层面来认识战争、分析战争。正是这样的卓尔不凡,既奠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不可撼动、无法超越的兵家鼻祖的位置,又使之成为一部不朽的哲学思想论著。

今天,孙武在其兵法中提到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观点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行动时遵循的基本法则;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往往成为人们致力追求的完美结局;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用兵之法常常成为人们战胜对手的策略选择;其“经之以五事”“未战而庙算”“知胜有五”的论迷,成为人们在实践中对事情进行预测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指导原则;其“将有五危”“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等观点,成为防范管理工作失误的重要借鉴。

军事家不讳言战争,但不以战争为乐,不是好战之徒。在孙武看来,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一是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二是要损耗大量的社会财富(“日费千金”),因此,孙武的态度和观点是,面对战争“不可不察”,不可不慎。他不主张穷兵黩武的慎战思维,才使得他能够站在政治的高点,从整个社会的视野剖析战争。当战争不可避免,非战不可的时侯,孙武强调在战争中尽可能不要把对手斩尽杀绝,他致力于追求用最小的毁灭力量谋求最大的完胜结局,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今天的人们习惯于说“商场如战场”,这一论点往往忽略了商场与战场的本质区别。战场上的较量是你死我活,兵战以消灭对方或最起码以打败对方为目的,而商战则是以发展自己为目的。意识到这一点,把《孙子兵法》的思想观点应用于现代组织管理才会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可资借鉴的科学价值。

比如,孙武强调战前分析的重要性,指出可以从“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七个方面的优劣比较中预判胜负,这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化。

又比如,孙武强调“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一旦采取军事行动,就必须力争做到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夺取战争的胜利,因为“夜长梦多”,久则生变,“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

再比如,孙武强调“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面对激烈、残酷的竞争,首先要让自己处于不可被战胜的状态,然后再寻找和利用对方可以被战胜的机会。这一思想观点,正是今天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时应当确立的基本认识。只有自己不可被战胜,才有可能战胜对手。那种置自己安危于不顾而一心想战胜对手的做法,就是孙武所谓“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取胜的把握微乎其微。

再比如,孙武明确提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心火如魔,任何冲动之举都注定要付出沉痛的代价,刘各讨东吴为关羽报仇本就是严重的战略决策失误,又是在情绪激动的非正常状态下做出的,其最终惨败并丧命的结果正好印证了孙武的这一观点。所以,孙武提出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观点,应该成为组织重大决策的最高原则。

《将苑》又名《心书》,相传是诸葛亮所撰,是我国古代兵书中难得一见的专论为将之道的奇书,全书五十篇,五千余字,主旨皆在阐释“为将之道”。尽管有学者指出此书乃假托诸葛亮之名,属于伪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内容所达到的高度的敬重和认可。

《将苑》所论,有明显借鉴《孙子兵法》等多部兵战名著的痕迹,但其以“为将之道”为主旨,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迷了将领所应具各的各种品质、修养、能力和素质,以及应该防止的弊端和应该杜绝的恶习,堪称古代论迷为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该书所揭示的为将者应有的道德修养、个人素质、用人之道,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君主的关系、如何实施严格的制度化管理等基本问题,相当于构建了“领导科学”体系的完整框架。

《将苑》所论为将者当以“高节,孝弟,信义,沈虑,力行”为“五强”;应能避免和杜绝“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各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之八恶;要特别注意“贪而无厌,妒贤嫉能,信谗好佞,料彼不自料,犹豫不自决,荒淫于酒色,奸诈而自怯,狡言而不以礼”等八弊,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苑》围绕识人、用人、待人,分别阐迷了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为我们今天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

《黄石公三略》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与《六韬》齐名,相传是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所著。据说黄石公曾点化张良,终使其得以辅佐刘邦成就大业。《黄石公三略》也叫《三略》,与其他兵书不同,该书兼采众家之长,而又自成体系,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从战略上论兵的兵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为国之道,恃贤与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才是重要的力量,这一观点出自《三略》。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事不成,这一观点出自《三略》。

“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不仅要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更要用情感留人,用精神留人,这一观点出自《三略》。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身为领导,既要有人格魅力,又要能施威用权,这一观点出自《三略》。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高明的领导既能道法自然,又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一观点出自《三略》。

“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实行制度化管理,既要能管控人的行为,更要能影响人的思想,这一观点出自《三略》。

类似的思想观点在《三略》中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nzibingfa/20221114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