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原文-翻译-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阅读:297 评论:0

用间第十三

【题解】

“间”,古时候称为细作,现在叫作间谍。战争中使用间谍,一是为了探听和窃取敌方真实情报,二是向敌人传送和散播我军的虚假情报。古今中外的战争,都极其重视情报的作用。了解敌方真实情报,能助我军事半功倍;可万一得到虚假情报,也可能万劫不复。

“用间”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伤人,用不好反而会伤己:如果我方间谍不够聪明,就可能收集到敌人故意放出来的假情报;如果我方间谍不够忠诚,就可能被敌人策反,出卖我方机密。正因为如此,选择间谍时才需要慎之又慎。一个合格的间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头脑灵活、心存仁义、观察入微。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1),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2),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3)。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4)。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5),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注释】

(1)奉:供养。费:花费。内外骚动:朝廷内外皆不得安宁。怠:疲惫。操事:做好己方工作,这里指从事农业生产。

(2)爱:吝啬,不舍。

(3)人之将:带领众人的将军。主之佐:协助国君的臣僚。一本作“仁之佐”。胜之主:夺取胜利的国君。

(4)成功出于众:取得的成功超过众人。先知:提前知道敌情。

(5)取于鬼神:利用鬼神占卜。象于事:通过类似的事情推测。象,通“像”,类似。验于度:用尺子来丈量。验,检查。度,衡量长度的工具。

【译文】

孙子说:凡要聚集十万大军,远征千里,不但国家要出资供养,百姓也要多交赋税,一天就要耗费千两黄金,朝廷内外都受其牵累。为了输送粮草物资,百姓长途服役,非常疲惫,因此而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大概有七十万家。两军相持多年,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取胜,但是却舍不得给间谍官职和财物,不能利用间谍探听敌方虚实,以便迅速结束战争,这真是太不仁义了。做出这些决定的人,绝不是能带兵打仗的将军,辅佐国君的谋臣,夺取胜利的国君。所以,贤明的君主,优秀的将军,每次出兵都能取胜,战功能都超过别人,是因为他们能提前探知敌军的情况啊。提前探知敌军的情况,不能依靠鬼神占卜,不能依靠以往的经验,不能从外部准确丈量,只能依靠了解敌军情况的人。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重宝也(1)。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2);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3)。

【注释】

(1)五间俱起:同时使用五种间谍。莫知其道:没有人能探知其方法。神纪:鬼神难测的法度。重宝:珍贵的财富。

(2)因间:应为“乡间”。因:凭借,利用。乡人:敌将同乡之人。官人:敌国的官员。敌间:敌人派来的间谍。

(3)为诳(kuáng)事于外:外表做出一定的假象。诳,诈,欺骗。传于敌间:告诉敌人。此“间”疑为衍字。反报:能够亲自带着情报返回。

【译文】

使用间谍有五种方法,包括乡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综合使用这五种间谍,敌人就无法弄清我方策略,这就是最神奇的法则,国君的宝贵财富。所谓乡间,就是利用敌军将领的同乡探听消息;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国的官员探听消息;所谓反间,就是策反敌军的间谍而为我所用;所谓死间,就是我军做出骗人的假象,让我方间谍知道后故意告诉敌人(等到事情败露,这些间谍难逃一死);所谓生间,就是运用有谋略的间谍,可以活着将情报带回来。

【原文】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1)。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2)。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3)。间事未发而先闻者(4),间与所告者皆死。

【注释】

(1)莫亲于间:没有比对间谍更亲密的。事莫密于间:没有什么比间谍更需要保密的。

(2)圣智:圣明有智慧。微妙:思虑深,观察细。这三句话所指,后人有不同解释。一说所指为间谍本人,间谍有智慧,才能在敌营保全自己;讲仁义,才不会出卖主公;心思细微,才能探到真实的敌情。一说所指为用间之人,用间之人有智慧、讲仁义、心思缜密,才能找到合适的人做间谍,判断间谍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

(3)微:微妙精深。无所不用间:没有任何时候不用间谍。

(4)未发而先闻:还没有行动,先有人来告发。

【译文】

所以在军队里面,将军最亲近的就是间谍,给予赏赐最多的是间谍,行事最隐秘的也是间谍。如果没有大智慧,是不能做间谍的;如果没有忠肝义胆,也是不能做间谍的;如果不能观察入微,就不能得到敌方真实情报,也是不能做间谍的。微妙啊,微妙啊!简直无时无处不能利用间谍。间谍还没有开始行动,就有人出来告发,那么间谍和告发的人都要被处死。

【原文】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1)。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2),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3)。

【注释】

(1)军之所欲击:想要攻打某支部队。守将:守城的将军。左右:将军身边的人。谒者:进出传话的人。门者:守门的人。舍人:守在家里的人,即私人门客。索:求,探查。

(2)因而:然后,顺着前面的动作。利之:用利益引诱别人。导:引导。舍:在我方安排之地居住。

(3)为诳事:做出骗人的假象。可使如期:可以让他如期归来。

【译文】

想要攻打哪支部队,进攻哪座城池,杀害哪些人,一定要探查敌人守城将军、将军身边的人、进出传话的人、看守大门的人、寄居门下的人,让我方间谍探明这些人的姓名。另外,还一定要查清敌人派到我方的间谍,然后用巨大的利益收买他们,带他们入住我方安排之地,这样就可以利用反间。通过反间摸清了敌方情况,就可以进一步安排乡间、内间;通过反间摸清了敌方情况,就可以有针对地制造假象,故意让死间透露给敌人;通过反间摸清了敌方情况,我方的生间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往返传递情报。

【原文】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1)。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2)。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3),三军所恃而动也。

【注释】

(1)必:一定。在于反间:取决于反间提供的信息。厚:厚待。

(2)伊挚:即伊尹,名挚,商朝初期的丞相。商汤伐夏之前,伊尹曾在夏朝腹心地带潜伏,结交夏王冷落的妃子,探听夏朝机密。吕牙:即姜尚,字子牙,西周初期的丞相。姜尚早年曾为商朝做事,商纣无道,他才成为周文王的谋臣。

(3)上智:特别聪明的人。要:关键。

【译文】

使用间谍的这五种方法,国君一定要清楚,了解五种用间方法,最主要的在于反间,所以不能不厚待反间人员。以前商朝兴起之初,伊尹曾经在夏朝打探消息;周朝兴起之初,姜尚曾在商朝从政,了解情况。所以,贤明的国君,优秀的将军,能够派遣有智慧的人做间谍,必定能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是战争的关键,全军要依靠这个采取行动。

【赏析】

孙子前面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说起来容易,但是想要真正了解己方军队,认清己方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缺点,有时候也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气。不过比较起来,知彼会更困难一点。为了准确评估敌方实力,准确预测敌方动向,前几篇也提到过一些方法,比如观察敌营附近的环境变化,观察敌军的反常举动,本篇也提到一些方法,包括根据鬼神的指示,根据过去的经验等,不过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派间谍去敌军营中。

我方派间谍进入敌营,一定要得到敌方信任,才能得到准确的情报,比如敌军将领的同乡,或者同僚。其实想要亲近敌军将领,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只要能够投其所好,就容易获得信任:如果贪财,就广施财物结其欢心;如果好色,就派出美女中其下怀。之前有人议论,说西施是勾践派到夫差身边的高级间谍,当然有一定的臆测成分,不过夏朝国君少康派遣“女艾谍浇”,从寒浞手中夺回政权,却是写进史书的不争事实。

在各种间谍之中,孙子最看重的是反间,也就是把敌人派到我方的间谍策反后为我所用。这类间谍本是敌国国君或将领的亲信,最清楚敌军的详细情况,而且我军还能利用他向敌人传递虚假情报,诱惑敌军走进圈套。正是因为反间重要,我方才要不惜爵禄钱财,用尽一切方法笼住。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就能帮我军在最小伤亡的前提下顺利取胜。正是因为间谍的重要,在选择间谍之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否则不但得不到准确的情报,还有可能被策反,反过来出卖己方。所以我方想要对付敌方的方法,也要防止敌人使用。

通过见不得人的手段刺探机密,这本身当然算不得仁义,但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使用间谍是可以被接受的。前面曾经强调,中国人尤其看重目的的正义,而不是过程和手段的正义。只要把间谍当作一种工具,就不必再对它进行道德判断。

作为“绝圣弃智”的道家代表,庄子曾以盗跖的口吻,对儒家倡导的仁义进行解构。盗跖认为,真正能够成器的大盗,也要拿起仁义的武器:“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仁义和智慧一样,都是一种行事的工具,好人可以用它做好事,坏人也可以用它做坏事,就像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来制作烟花庆祝节日,西方人却用来制造武器杀人。工具都没有道德的属性,主要看用它来做什么。老子提倡“绝圣去智”,也是担心坏人打着道德的旗号,运用智慧,让这个本来就混乱的世界变得更糟。

本文在最后搬出道家的论述,不仅是要为间谍开脱,同时也是为战争“洗白”。战争本身也是一种工具,坏人用它来荼毒生灵,好人用它来保境安民。如果说老子是用消极的眼光,用无为的方式避免让世界变得更坏,孙子却是用积极的眼光,用有为的方式争取让世界变得更好。孙子的战争,和孔子的仁义,同样是积极改造世界的工具,而且从历史的实践来看,至少在当时的历史阶段,论及弥乱致治的现实成就,兵家似乎比儒家还要更直接一些。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nzibingfa/20221113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