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虚实第六》原文-翻译-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阅读:159 评论:0

虚实第六

【题解】

“虚实”二字,竹简本作“实虚”。“虚实”对应的是军队力量,兵力强大为“实”;兵力弱小为“虚”。在对敌作战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实就虚,利用局部的相对优势,轻松取胜。

在战争中,一方面要探知敌方虚实,另一方面,又要隐藏己方虚实。既要善于用己方“实”攻击敌方“虚”,又要防止敌人用“实”攻击己方之虚。这就要求我方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善于调度敌人,努力分散敌人,然后集中力量消灭之。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1)。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2)。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3)。

【注释】

(1)佚:安逸,闲暇。趋:进击。劳:劳累,疲劳。

(2)致人:把敌人吸引过来。致于人:被敌人吸引过去。致,招致,吸引。

(3)利之:用利益诱敌。害之:攻击敌人必救的要害。

【译文】

孙子说:我方部队先到战场,等待敌人来攻,就能轻松备战;如果敌人先到战场,我方长途跋涉作战,就会劳顿困乏。所以擅长打仗的将军,一定要调动敌人来我方安排之地,而不是被其牵着鼻子走。能让敌人主动根据我方的安排走,靠的是利益诱惑;(如果我方准备不足)不想让敌人前来,就要出兵攻打其要害(使其分兵去救)。

【原文】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1)。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2)。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3)。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4)。

【注释】

(1)佚:安逸。劳:使疲惫。安:稳定。动:调动。

(2)出:出兵。趋:行进。意:意料。

(3)不知其所守:不知道在哪儿布防。不知其所攻:不知道从哪儿进攻。

(4)微乎微乎:布置隐蔽,难以窥测。神乎神乎:行动神秘,难以应对。司命:决定人生死的天神。

【译文】

敌人如果太安逸,就要想办法让他疲劳;如果敌人粮草充足,就要想办法使其饥饿;如果敌人按兵不动,就要想办法调动他。从敌人无法救援之地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之时出兵。行军千里却不觉得劳累,是因为沿途没有敌人阻击。从敌人疏于防守之地发起进攻,就一定能够取胜;在敌人无力进攻之地布防,防守一定非常稳固。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能使敌人不知道在哪儿布防;善于防守的人,能使敌人不知道从哪儿进攻。我方布兵隐蔽,完全不露行迹;行动神秘,完全悄无声息,(所以每战必胜)故能决定敌方生死。

【原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1),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2),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3)。

【注释】

(1)御:防御,抵御。冲:冲撞,冲击。

(2)高垒深沟:筑起高墙,挖下深沟,比喻防守稳固。

(3)画地而守之:在地上画一道线进行防守,比喻防守薄弱。乖其所之:在敌人所经之地留下可疑的迹象。乖,怪异,反常。

【译文】

进攻之时,敌人无力防守,因为我攻击的是他兵力最空虚之地;撤离之时,敌人无法追赶,因为我方行动迅速,敌人追也追不上。如果我方想跟敌人打,就算全力防守,也不能不陪打,因为我方会突袭敌方最重要的关口;如果不想跟敌人打仗,就算防守很薄弱,敌人也不敢前来,因为我方会在其经过之地布置疑兵。

【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1),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2)。

【注释】

(1)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行迹,而我方不露行迹。我专而敌分:敌人行迹明确,我方可集中兵力;我方行迹不定,敌人需要分兵布防。

(2)约:少。我方兵力集中,敌方兵力分散,则我方面对的敌人就更少了。

【译文】

及时察觉敌方行迹,同时又不暴露己方行迹,这样一来,我方就能集中兵力,敌人则需要兵分多处。我方军队集中在一起,敌人军队分成十部分,这就相当于用十倍的兵力与敌人作战,我方士兵多,敌人士兵少。我方能够以众击寡,就很容易战胜敌人。

【原文】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1)。

【注释】

(1)备人:处处防备别人。使人备己:让别人处处防备自己。

【译文】

我方想在哪儿打仗,敌人无法知道。敌人不知道作战地点,就得在很多地方布防,布防之地越多,真正作战的士兵就越少。敌人如果在前方设防,后方的士兵就少了;在后方设防,前方的士兵就少了;在左方设防,右方的士兵就少了;在右方设防,左方的士兵就少了,每个地方都要设防,每个地方的士兵都很少。作战的士兵少,是因为要处处防备对手;作战的士兵多,是因为处处让对方防备自己。

【原文】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1);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2),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3)。

【注释】

(1)千里而会战:(知道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越地千里也能会同作战。

(2)吾:本应为“吴”。度(duó):估量,猜测。越人之兵:孙武为吴王阖闾论兵,越国是吴国的主要敌人,所以这里以越人为例。一说“越”为“超过”,不能准确掌握作战时间和地点,就算兵力远超过敌人,对胜败也没有帮助。

(3)胜可为:胜利可以靠人为争取。使无斗:让(敌人)没有战斗力。

【译文】

(军队各部之间需要呼应)如果知道何时何地打仗,各部就算相隔千里,也能实现会同作战;如果不知道何时何地打仗,左方的部队不能救右方,右方的部队不能救左方,前方的部队不能救后方,后方的部队不能救前方,更不用说各部的距离,近的也有好几里,远的要有几十里了。从吴国的角度考虑,(只要善用虚实之道)越国的士兵虽然很多,对战争胜败又能有什么帮助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人为争取的,敌人数量虽然多,(也可以通过战略战术)使其失去战斗力。

【原文】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1)。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2),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3)。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4)。

【注释】

(1)策:筹划。作:起,为。动:进攻。静:防守。形:成形,布置。角:斗。

(2)无形:兵无常形,则敌人不能窥测。深间:深入我方的间谍。

(3)因形而措:根据敌方情势,采取相应的策略。因,凭借,根据。措,放置,使用。胜之形:战胜敌人时所用的阵形阵法。制胜之形:根据敌人阵形阵法,随机应变而制胜。

(4)不复:不重复以前的战法。应形:根据现实情形而变化。应,因应,随着。

【译文】

在敌人刚开始谋划之时,就要探知其计谋得失;刚出动军队之时,就要知道其攻防安排;敌人刚布下阵形之时,就要看清何处可以逃生;刚和敌人正面交手,就要分清敌方虚实所在。所以,排兵布阵最高明的境界,就是不露形迹。只要不露形迹,就算敌人派间谍长期潜伏,也探听不到什么消息;就算敌方有再多的谋士,也想不出对付我方的办法。(自己不露形迹的同时,还要善于观察敌方形迹)然后采取不同的对策战胜之,敌人却还不知道我方是怎么赢的。就算都知道我方赢得战争的策略,却仍然不知道我方是如何根据敌方布局想出对应之策的。用这种方式取胜,下次却不一定还用这种方式,敌人有不同的形迹,我方就变换不同的策略,所以有各种无限的可能。

【原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1)。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2)。

【注释】

(1)因地而制流:根据地形高低,决定己方流向。因敌而制胜:根据敌方情况,设法取胜。

(2)五行:即阴阳家所谓金、木、水、火、土。根据五行相克的说法,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所以没有一个是常胜。四时:即春夏秋冬。四时循环往复,没有一个可以常年居其位。日有短长:每天的日照时间有长有短。月有死生:月亮有新月、半月、满月等不同形态。

【译文】

战争的态势就像是水,水的流动是舍高就低;军队的态势是避强就弱。水根据不同的地势改变流向,军队根据敌方的变化制定取胜的策略。水没有固定的流动路线,军队也没有固定的作战方式。能根据敌方变化,制定不同的策略,取得最后胜利,这就是战争的神秘莫测之处。(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就像五行相克,没有一个是常胜的,四季中没有一个季节是一直存在的,日照时间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缺之变。

【赏析】

在上一篇中,孙子强调奇兵的作用,利用我方的精锐部队,攻击敌方薄弱环节,不管总体兵力对比如何,至少能获得局部的人员优势。战场上取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或者换作本篇的说法,就是以实击虚。如果不能保证我方在总体上压制敌人,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在局部取得压倒性优势,对某一点的敌军形成突破,牵其一发而动其全身,最后获得全胜。

要想每次都以己之实,击敌之虚,就要想方设法调动敌人,使敌人按照我方设计的战争路线图行事。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首先来自于对敌方的了解,知道敌人最大的优势在哪儿,然后尽量避其锋芒;知道敌人最大的弱势在哪儿,然后全力攻其软肋;知道敌人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诱惑;知道敌人最害怕的是什么,然后去恐吓。例如想攻打敌方A据点,但是A地的敌军太多,为了让部分敌人离开A地,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努力:其一,知道敌人对我方B地垂涎已久,故意在B地露个破绽,诱敌从A地调军攻我军B地;其二,知道敌人对C地特别重视,无论如何不能失去,我军就假装全力进攻C地,让敌人不得不从A地调兵救援。上面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双管齐下,只要敌人从A地调兵出去,我方就能乘虚而入。

其实不止在战场上面,在其他任何场合,要想战胜对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避实击虚,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只要能牵着对手的鼻子走,自然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当年孟子游历到魏国,梁惠王见了他,第一句话就问:“先生大老远来到魏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吗?”梁惠王追求的利益,包括财物、土地等,都不是孟子所能给予的,本来是击到了孟子的虚处。不过孟子却以一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及时转移话题,把讨论引到自己熟知的领域。

我方要分化敌方兵力,才能让敌人处处空虚。除了要摸清敌方情况,还要让敌人摸不透自己。孙子论兵的妙处就在于,我方用某种方法对付敌人的同时,也要防止敌人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我方。我方四处设置疑兵,敌人摸不清我方的进攻路线,就不得不处处设防,“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每一处的兵力就很有限了。把敌人化整为零后,自然就很容易各个击破。敌人一直被牵着走,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发生战斗,分处各地的敌人,更不可能互相支援。

战争是国之大事,但是每个国家的兵力都是有限的,掌握了孙子的虚实之妙,即便兵力有限,也能实现以多击少的“易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nzibingfa/202211130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