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原文-翻译-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1日 阅读:170 评论:0

谋攻第三

【题解】

“谋攻”,即对敌作战时采取的谋略。前一篇讲战前的物资准备,做好了战前的准备,就要正式进入战场了。孙子讲兵法,不追求硬碰硬的对决,而是提倡“上兵伐谋”,通过智慧谋略战胜对手,减少双方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谋攻”和庙算有所不同。庙算是战前战略的策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调动各方参与,主角是国君;“谋攻”是战场的应变,需要将军根据实际形势做出判断,国君不应该遥控指挥。国君任用一位能战的将军,然后充分授权,将军为了战争的胜利,需要随机应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3)。

【注释】

(1)全:使……完整。破:攻破,击破。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敌国,而是要得到一个完整的国家,让其臣服于自己。

(2)根据古代兵法,一万两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五人为伍。战争不以杀戮为上,一军一旅,一卒一伍,都应尽力保全,以为己用。

(3)屈:打败,使……屈服。善之善者:好方法之中的好方法,即最好的方法。

【译文】

孙子说:所有的兵法都认为,在战争中,最好的结果是保全敌国,其次才是消灭敌国;保全敌方每一军,其次才是消灭敌方每一军;保全敌方每一旅,其次才是消灭敌方每一旅;保全敌方每一卒,其次才是消灭敌方每一卒;保全敌方每一伍,其次才是消灭敌方每一伍。所以说,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结果。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1)。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2)。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3),此攻之灾也。

【注释】

(1)上:最好的,最先考虑的。下:最坏的,最后考虑的。伐:征伐,攻取。此处各家注释不同,大约可概括为两种。一是在什么时候攻打敌人。“伐谋”即在敌人刚开始谋划之时就出兵攻打,“敌始有谋,伐之易也”(曹操);“伐交”即在两军刚刚接触之时设法迷惑敌人,“兵欲交合,设疑兵以惧之”(何氏);“伐兵”即在刀兵相见中战胜敌人,“不能败其始谋,破其将合,则犀利兵器以胜之”(张预)。二是用什么方法战胜敌人。“伐谋”即用军事谋略战胜敌人,“以智谋屈人最为上”(王皙);“伐交”即通过外交手段战胜敌人,“欲举兵伐敌,先结邻国,为犄角之势,则我强而敌弱”(张预);“伐兵”即通过战争手段战胜敌人,“以战胜”(梅尧臣)。根据上下文,第二种说法更为妥帖。攻城:攻打城池。

(2)修:修缮。橹:大盾牌。辒(fén wēn):攻城用的四轮战车,车下可以藏兵。具:准备。成:完成。距堙(yīn):在城外堆积土山,与城楼齐平。堙,土山。已:完成,终止。

(3)不胜其忿:不能忍受(久攻不下)的怒气。胜,承受,忍受。蚁附之:(让士兵)像蚂蚁一样贴附到城墙上。拔:夺取,占领。

【译文】

最高明的战略是通过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通过外交,再次是通过正面作战,最坏的战略是强攻敌方的城池。强攻敌方城池,是在最不得已之时才用的手段。(攻城需要)修整盾牌、战车,准备进攻武器,这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在敌方城池外堆积土山(以便从高处发动进攻),又需要三个月时间。如果将军不能忍受久攻不下的怒气,强令士兵像蚂蚁一样攀爬敌人城墙,可能造成人员三分之一的牺牲,还不能把城池攻破。这就是强攻城池带来的灾难。

【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1)。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2)。此谋攻之法也。

【注释】

(1)非战:不通过战争。拔:攻占,夺取。非攻:不通过强攻。非久:不让军队常年在外。

(2)全:保全敌方。兵不顿:不耗损兵器。顿,通“钝”。利可全:可以得到完整的利益。

【译文】

所以真正会用兵的将军,打败敌方军队却不是通过战争;占领敌方城池却不是通过强攻;摧毁敌方国家却不让己方的军队长驻于外。他们用保全敌人(同时也保全自己)的方式争夺天下,不损耗器械财物,却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这就是用智谋作战的方法。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1)。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2)。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3)。

【注释】

(1)十:兵力十倍于敌人。五:兵力五倍于敌人。倍:兵力两倍于敌人。围:四面包围,不战而胜。攻:敌方固守,我方强攻。分:兵分两路,使敌人首尾不能兼顾。

(2)敌:匹敌,力量相近。战:正面作战。少:兵力不如敌人。逃:及时逃脱。不若:气势不如敌人。若,如。避:避开锋芒。

(3)坚:坚韧,不屈服。擒:捉住。

【译文】

用兵打仗的基本方略是:如果己方兵力是敌方十倍,可以把敌人包围起来(不着急动兵,等待敌人投降);如果己方兵力是敌方五倍,可以在敌人固守时发动强攻;如果己方兵力是敌方两倍,可以兵分两路(使敌人首尾不能兼顾)。如果己方兵力跟敌人差不多,可以与敌人列阵而战;如果己方的兵力没敌人多,要能设法及时逃脱;如果一时的气势不如敌人,就暂时避其锋芒。在力量较小时坚持不逃不避,最后只能被强大的敌人擒获。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1)。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2):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3);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4);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5)。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6)。

【注释】

(1)辅:辅助,护卫。周:才智周全,思虑周密。隙:缺,才智不足。

(2)患于军者:给军队带来的祸患。

(3)进:进攻。退:后撤。谓:告诉,要求。縻(mí):羁绊,束缚。

(4)同:参与。政:政事,治理。惑:疑惑,不满。

(5)权:权谋,智谋。任:任用,使用。疑:有疑问,不相信。

(6)乱军:使己方军队动乱。引胜:引领敌人取胜。

【译文】

领军的将军,是国家的重要护卫者。如果将军智谋周全,国家就能保持强盛;如果智谋不足,整个国家就会衰弱。同时,国君有三种不好的行为,也会给军队带来灾祸:一、军队暂时不可以进攻,国君不了解情况,却命令军队进攻;军队本来不应该撤退,国君不了解情况,却命令军队撤退。(这种遥控指挥的行为)只会束缚将军的手脚,影响军队的战力。二、任用不懂军事的文官参与军队的管理,(用管理文职机构的方式管理军队)会引起军中士卒的疑惑不满。三、任用的将军不懂战争权谋,不能知人善任,不能笼络人心,无法得到军中士卒的信任。士卒心存不满,缺乏信任,其他诸侯就会趁机发动战争,让己方军队内部出现动乱,就相当于引领敌人获胜。

【原文】

故知胜有五(1):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2)。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注释】

(1)知胜:预见胜利。知,预知。

(2)众寡之用:士兵多时与士兵少时,使用不同的战术。即上文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虞:准备,防范。御:统御,控制。

【译文】

以下五种情况,可以预见战争会取胜:一、(了解敌我情况)知道什么时候能和敌人开战,什么时候不能;二、(能够随机应变)知道兵力多该怎么打,兵力少该怎么打;三、(争取国内支持)上下一心,一致对外;四、(做好战争准备)在己方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对付防范不足的敌人;五、(善于临阵应变的)将军有能力有智慧,君主不横加干涉。具备了上面五种条件,就可以取得预想中的胜利。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1)。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释】

(1)殆(dài):危险。一胜一负:一半可能取胜,一半可能战败。

【译文】

所以说:既了解己方情况,又了解敌方,就算经常发动战争,也不会出现什么危险;只了解己方,不了解敌方,可能会一半胜利,一半失败;既不了解己方,也不了解敌方,每次作战都会失败。

【赏析】

一个国家为了打仗,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那么作战之前,有两个问题一定要思考清楚: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的?打仗的目的有很多:可以是主动出击开疆拓土,也可以是被动防守保家卫国。也许可以笼统地做一个划分:究竟是为了让敌人更差更贫弱,还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更强大。如果是为了让敌人更弱,那就由着性子烧杀抢掠,屠地屠城。如果是为了让自己更强,那就要充分利用敌方资源。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相信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后者,毕竟损人而不能利己,正常人不太会去做。

想要利用敌方资源,首先要保护敌方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财物,也包括人力。所以孙子说得很明白:“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保全敌国,这个国家的资源就能够为我所用;保全敌方军队,这支军队的士兵就能够为我效力。这当然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对战败的敌人进行有效控制。周武王灭了商朝,却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商侯,保留其宗庙,继续统治商都,此举安抚了商朝遗民,巩固了西周初期的政治稳定。但是到了周成王时期,因为对武庚失去控制,导致其勾结管叔、蔡叔作乱,对周王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冲击。

怎么做才能保全敌国呢?孙子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战”。“不战”不是弃之不顾,而是要用别的手段“屈人之兵”。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敌国的资源为我所用。想让敌国屈服,战争以外还有很多手段,孙子说“上兵伐谋”,靠的是智慧;“其次伐交”,靠的是人缘。利用外交活动争取最大的利益,被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发扬光大。

孙子不轻言战事,更反对不顾一切的以小博大。势弱的一方不甘示弱,不自量力与强敌对抗,最后肯定会被打败。当然,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并不少见,但那毕竟是奇迹般的存在。要有必胜的打算,就要靠绝对的优势让敌人屈服,而不能寄希望于侥幸万一。孟子也说:“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弱小。只有正视己方不足,才能努力提高,才能在未来变得强大。比如刚被吴王打败的勾践,绝不可能在当时就凭一股意气复仇,只有先端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才能卧薪尝胆,最终实现完美的反击。

军队实力究竟如何,敌我力量究竟孰优孰劣,只有前线的统兵将军才最清楚,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做出对战事最有利的决定。将军独立处理军务,不容干涉,即便是国君也不例外。“将能而君不御”,不仅包含对将军的勉励,更包含对国君的警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nzibingfa/20221113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