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孙津川传

孙津川人物事迹:移居北祖师庵49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30日 阅读:178 评论:0

到南京不久,孙津川和周长福的居住处发生了变化。

周长福有固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而孙津川没有固定工作,却经常有人来找。来找他的人,有时还与孙津川全家挤在一起住,又一起吃饭,不免引起与国民党政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房东和邻居的怀疑。

一次房东老太太在催收房租时,见周长福家又是人来人往,随即不停地问这问那。周长福连忙解释说,来的人都是穷亲戚,过一天就走。

由于孙津川在上海时担任过沪宁、沪杭甬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在武汉又参与过全国铁总,接待过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受国民党右派迫害而流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熟悉他的人也比较多。当时,仪凤门是下关进城的要道口,车水马龙,那些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在外面没有饭吃,也在吃饭时赶到孙津川的住处来蹭碗饭。

孙津川知道,个人的安危事小,据点出了事,就会涉及江苏乃至全党。经过大革命锻炼和考验的孙津川决定迅速挑选一个新据点。在与周长福商量后,二人都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建一处住房,一来可以避开周围熟悉的人,二来可以省下租金,并能长期使用。

“仪凤门外、狮子山后面邻近水塘有一块空地,我们去看看如何?”周长福说。

“好。”孙津川答道。放下饭碗,他们一同来到下关狮子山下的空地。这里,距周长福原居处不远,离南京车站龙头房较近,翻过狮子山就到。当即,他们决定在这里建一处临时居处。

那时房屋的建造不像今天这样复杂,用几根毛竹和稻草搭起来,能遮风避雨,能住人即可。但毛竹、稻草、木材等材料是必须用钱才能买来的。当时党的活动费用十分困难,为了建造这个简易的房子,孙津川只好与妻子杨晨华商量,把她心爱的结婚金戒指送到下关的一家当铺,典当了一笔钱,凑合着买来毛竹和木材。但这还是不足以建房使用,后来周长福找到他在龙头房一位工友合伙建房,这才盖起了两间草房。一间为周长福使用,一间那位工友使用。

南京北祖师庵49号孙津川居住地(20世纪80年代摄)

通过亲戚关系,孙津川也搬到北祖师庵49号的一间厢房。这里离周长福的新居不远。

北祖师庵49号,孙津川的姨父曾经住过这里。周长福的房子建好不久,正巧姨父王学海找到了一处新的住处搬走了。这是一个邻街的简易平房,进门有一个院子,左侧有一间凸出院子的厢房。孙津川居住在西南角上的一间房,面积很小,仅一二十平方米,“屋内除了一张床,一张小桌子,两张破椅子外,别无它物”。好在与他们同居一处的房东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来往的客人不多,倒也安全。

在这间不大的堂屋的桌上,经常摆放着一幅麻将牌,有同志到孙津川家召开重要会议时,杨晨华和杨阿会就会分别坐在门外,见到可疑人员靠近就立即发出暗号,里面听到信号,就马上装作打麻将牌。为了开展工作,他们经常是一天两顿稀饭,有时外出工作,甚至连饭也吃不上,生活非常艰苦。

每当市委领导来这里开会,作为孙津川的得力助手周长福,总是积极做好会议的警戒保卫工作,警惕地在北祖师庵附近巡视。

南京文物普查单位的有关同志曾于1983年寻访过孙津川旧居,据当年出租给孙津川的老人施文龙说:“烈士(指孙津川)确实住过我的厢房,和他的妻子女儿三人居住的。烈士之姨父王学海曾住过这里,烈士的妻弟杨天寿与我们很熟,所以来住时未写租约。烈士当时在下关龙头房当机匠,人非常好,温和沉静,那年四月我结婚,他还来打麻将的。”

20世纪90年代,北祖师庵49号孙津川的故居被拆。如今,北祖师庵49号已被高耸的大厦所代替,行走在北祖师庵的人们再也想不到的是,当年就在这个49号的普通平房里,曾经经常集合着一批革命志士,讨论着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如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奴役,工人阶级的地位如何改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njinchuang/202211375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