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三大会议中的最后一次。它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在欧战结束后日趋尖锐的矛盾,为最后打败日本,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打下基础,对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
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美英苏三国赖以结盟的基础逐渐消失,军事问题日益让位给政治问题,三大国逐步从合作走向冲突。雅尔塔会议之后,苏联和美英的关系便已趋恶化,这特别表现在罗马尼亚和波兰问题上。
1945年3月6日,在苏联支持下,由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的格罗查内阁宣誓就职,引起美英的强烈反对。
此时,苏美在莫斯科举行的关于波兰问题的谈判也陷入僵局。在确定参加关于扩大波兰临时政府的会谈的波兰人选时,苏联拒绝邀请受美英支持的波兰“流亡政府”领导人米科拉伊奇克参加,美英则拒绝莫洛托夫提出的波兰临时政府的4位领导人参加。双方各以雅尔塔协议为据,各自坚持对雅尔塔文本的解释,僵持不下,未能就此问题达成协议。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总统,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他认为:“无论如何,俄国人需要我们甚于我们需要他们。”但杜鲁门也清醒地认识到,此时不能与苏联闹翻。欧战虽已胜利,对日作战尚在进行,美国要以最小的牺牲迅速结束对日战争,仍需要苏联的帮助。鉴于1945年2月硫黄岛、4月冲绳岛登陆时美军伤亡惨重,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一再强调利用苏军参战的急迫性。而欧战结束后留下的一大堆急需解决的政治问题,诸如德国、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等问题没有苏联的合作,也难以求得解决。
为此,杜鲁门决定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采取同苏联合作的态度。1945年5月下旬,他选派了罗斯福的亲密助手、主张美苏友好的霍普金斯访苏。
5月25日,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开始就杜鲁门与斯大林会晤、对德管制委员会、对日作战、美苏对华关系、联合国等问题同斯大林协商。霍普金斯说,雅尔塔以后美国对苏联不理解的主要之处是波兰问题。斯大林回答:“在波兰问题上,失败的原因在于苏联希望有一个友好的波兰,而英国却想在波兰边界恢复封锁地带。”经6次谈判,苏美双方商定,苏美英三方委员会指名邀请一些波兰国内外人士到莫斯科协商组成临时政府,伦敦流亡政府的代表在20个部长职位中占4个,包括流亡政府总理米柯拉伊奇克。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斯大林说:“德国是在5月8日投降的,因此苏军将在8月8日完全准备好。”关于中国,斯大林承认蒋介石是唯一能统一中国的领袖。斯大林还表示放弃分割德国的考虑,决定任命朱可夫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苏联代表,以使这一机构开始工作,同意美国对雅尔塔会议关于安理会使用否决权的解释。最后斯大林表示同意7月中旬在柏林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苏联作出一系列和解姿态,苏美一度紧张的关系缓和下来。
杜鲁门想在三国首脑会议之前,撇开丘吉尔,同斯大林单独会晤。杜鲁门对戴维斯说:“我和丘吉尔首相的纠葛,同我与斯大林的纠葛一样多……我认为他们俩人都想叫我充当火中取栗的猫爪。”5月26日,即霍普金斯访苏第二天,杜鲁门派戴维斯去伦敦向丘吉尔通告,他准备先与斯大林单独会晤,免使苏联怀疑美英联合反苏。丘吉尔对此十分恼火。5月27日,丘吉尔在交给戴维斯的一份备忘录中说,“英国政府的代表除非一开头就具有平等的伙伴身份”,否则“将不能参加任何会议”;“首相不了解有什么必要提出对不列颠、不列颠帝国和英联邦如此有伤感情的问题。”杜鲁门只好于6月7日表示同意三国首脑同时参加会议。
戴高乐也希望参加波茨坦会议,要求在制定对德奥和占领管制政策等方面享有与美英苏同样的权利。他还提出要访问美国。杜鲁门只同意戴高乐在三国首脑会议之后访美。
首脑会议原定在柏林举行。但战后的柏林一片残垣断壁。经朱可夫建议,会址选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三国代表团住在巴贝尔斯贝格的一些别墅里。
1945年7月17日下午5时,三国战时最后一次首脑会议在塞西淋宫开幕。参加会议的有苏联的斯大林、莫洛托夫,美国的杜鲁门、贝尔纳斯,英国的丘吉尔、艾登,以及三国的参谋长和高级顾问等。7月26日至28日,因丘吉尔和艾登回国等候大选结果,休会两天。此后由新任首相、工党领袖艾德礼和外交大臣贝文率英国代表团继续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就杜鲁门提出的关于设立外长会议的建议达成协议。会议决定:外长会议参加国为英、苏、中、法、美,授权起草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和约,提交联合国家,并对欧战结束时未解决的领土问题拟出解决方案。外长会议还应准备对德和约。
关于对德管制方针,会议迅速达成协议。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曾原则同意分割德国。在此会议上,三方一致放弃分割打算,同意将德国作为一个统一体加以处理。
对德管制的政治原则为:非军国主义化,消灭可作军用的工业,消灭纳粹党,防止纳粹和军国主义的活动和宣传,在民主的基础上改造政治生活,惩办战犯等。
对德管制的经济原则为:占领期间应视德国为统一的经济整体,消灭作战潜力,分散德国经济,重点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以满足国内需要等。
关于德国赔款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三首脑未就此达成协议。此次苏联重提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美国撤回罗斯福对雅尔塔苏联提案的支持,表示反对确定以每个国家的赔款数额,建议采取分占领区索取赔款的要求。英国同意美国的原则。苏联反对,表示可将赔款额降至180亿甚至160亿,但必须定出具体数额。双方态度坚决,相持不下。
关于波兰西界问题,美英将它与德国的赔偿问题联系在一起。丘吉尔问:“‘德国’的概念是什么?”斯大林答:“指它在战后的现状。”杜鲁门说:“指1937年的德国。”美英表示,如果将1937年时的德国的大片土地转让给波兰,势必减少德国的赔偿能力。而如果苏联想获得最大赔款,就必须在波兰西界问题上让步。斯大林表示宁肯不要赔款,也不在边界问题上让步。
关于意大利问题。美国提出撤销对意大利大部分管制并接纳它参加联合国。英国由于已控制了盟国对意大利的管制委员会,所以反对在同意大利缔约前解除对意管制。苏联表示可以同意美国的要求,但要求对它已实际控制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也采取同样措施,并希望美英与这些国家建交。对苏联的要求美英一一回绝。
为打破僵局,免使会议破裂,美苏二方进行了频繁接触。在7月31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贝尔纳斯代表美国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即解决三个分歧的文件。他强调这些文件是相互依赖的整体,其要旨是,如果苏联接受美国提出的赔偿方案,美国准备满足苏联在波兰疆界以及在保、芬、匈、罗问题上的要求。经过讨价还价,各方都作了一些让步,终于就上述三个问题达成协议。
波茨坦会议公报关于德国赔偿的主要条款如下:“苏联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没收德国境内苏占区内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苏联除在苏占区获得赔偿外,尚可自西部占领区取得赔偿”;拆迁德国和平工业所不需要的工业设备15%,以交换同等价值的商品;拆迁同类工业设备10%,“在赔偿项下交给苏联,苏方无需付款或以任何实物相交换”。“苏联政府对盟军在德国卤获之黄金,不作任何要求”。
关于波兰西界,公报说:“三国政府领袖一致认为在波兰的西部边境未最后决定以前,以前德国之东部领土,即自史温曼德以西之波罗的海沿奥得河至与尼斯河西段会流处,再由尼斯河西段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之但泽自由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为此目的,应不得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内之部。”
公报关于意大利的措辞是:“同一个被承认的民主的意大利政府缔结和约,将使三国政府实现它们支持意大利加入联合国的愿望。”关于保、芬、匈、罗,公报说:“同这些国家的被承认的民主政府缔结和约,也许使三国政府能够支持这些国家和约以前,三国政府同意在最近期间,根据当时的局势,分别考虑与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可能限度内建立外交关系。”
除上述一些问题外,波茨坦会议还就其他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协议。
会议讨论了黑海海峡问题,认为《蒙特勒公约》已不适合当前状况,应予修改。会议决定盟国军队应立即从德黑兰撤退,丹吉尔仍应为国际共管。
会议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这是杜鲁门波茨坦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他曾说:“我去波茨坦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我的思想里,最迫切的是得到斯大林个人重申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的决心,这是我们的军事领袖最急于得到的。”斯大林在会谈中重申按时对日作战。7月26日,会议发表由美国国务院起草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国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征得中国同意后,《公告》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苏联因尚未对日宣战,未在《公告》上签字,后于8月8日加入。
《公告》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为使日本人民知道公告内容,从7月27日至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城市上空散了3000万张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期间,正值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1945年7月16日,即杜鲁门在抵达波茨坦的第二天,获悉阿拉莫戈多附近原子弹试验成功。次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专程飞抵波茨坦,向总统面告爆炸试验的全部详情。此后几天,杜鲁门不断收到有关原子弹威力的报告。7月24日,全体会议之后,三国首脑等汽车时,杜鲁门未带译员独自走近斯大林。他通过苏方译员对斯大林说:“我们拥有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斯大林听后,没有表现出特殊兴趣,只淡淡一笑说:“希望好好用它来对付日本。”杜鲁门和在一旁观察的丘吉尔以为斯大林不懂原子弹的意义。其实,苏联从1942年6月即已开始研究原子弹,并对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了若指掌。关于美国制造原子弹一事,斯大林比杜鲁门知道得还早。
波茨坦会议于8月2日结束。会议通过两个经三国首脑签署的主要文件:《柏林会议公报》和《柏林会议议定书》。当时只发表了包括14项内容的《公报》。《议定书》有21项,内容更为广泛。会议过程中还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调整了三大国关系,解决了一些盟国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也有利于加速对日战争的结束。这次会议对消灭法西斯、禁止军国主义复活、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政治问题支配了整个波茨坦会议。与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相比,这次会议历时长得多,相互的冲突也激烈得多,反映了美英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及斗争。随着战争接近尾声,三国更多地考虑的是本国在战后的利益。波茨坦会议后,美英同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和斗争进一步深化,在战后较长时间内对欧洲政局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lian/20221254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