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苏联

《前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政策》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324 评论:0

在苏联实行工业化以后,农业发展相对缓慢,不能适应工业高速发展的要求。联共(布)中央认为,建立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是造成这种矛盾的深刻原因。因此,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任务,要求逐步加以实现。但是,1928年初,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国家收购粮食减少了30%,威胁着工业化的进程。斯大林认为应当用加速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办法解决危机和矛盾。对此,党内曾出现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不同意见,经过激烈争论,斯大林的主张取得胜利。1929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加速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全力支持整村整乡全盘集体化。以后,联共(布)中央又对各类地区规定了完成集体化的期限。于是,自1929年11月起,便在全国农村中掀起了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高潮。个体农户纷纷加入集体农庄,到1934年,全国已有71.4%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90%以上农户进入集体农庄,斯大林宣布农业集体化胜利完成。

农业集体化是一场大规模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采取的政策是:

1.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土地、农机具归国家所有,其他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个人只保留少量经营家庭副业的生产资料。这样,就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完全代替了个人私有制,以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和机器拖拉机站三种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小生产分散劳动。

2.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国家对集体农庄的生产下达指令性计划。

3.实行集体劳动。根据庄员完成的劳动日分配报酬。

4.实行机器拖拉机站代耕制。

5.主要农产品归国家统一收购。

6.集体农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由其权力机构——庄员大会选举产生农庄主席(但实际上往往是上级指派)和管理委员会。

7.允许庄员经营一定规模的家庭副业。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消灭了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富农阶级;推动了农业技术改造,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集体化的农业为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粮食、原料、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保证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但是,在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中,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和经验的缺乏,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走了很大弯路。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农业集体化期间,曾经出现农业生产严重下降的情况,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其中牲畜头数减少了50%。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ulian/2022121066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