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一、政变后的朝野形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92 评论:0

一、政变后的朝野形势

高平陵政变之后,曹魏的朝野面临着复杂的形势。

司马懿一举铲平了曹爽一党,大权独揽。

嘉平二年(250)正月,司马懿在洛阳立庙。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10人,每年可以遴选任御史、秀才各1人,增官骑百人,鼓吹14人。封其子司马肜为平乐亭侯、司马伦安乐亭侯。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立庙在专制时代可不是小事,事关国家的礼制。司马懿虽辞去丞相职位以示谦抑,但立庙之举却让其野心暴露无遗。

司马懿倚老卖老,以有病在身为由不上朝。遇有大事,少帝曹芳都要亲临司马懿府邸,听由司马懿裁夺。

政变时,行大将军事的高柔,事后仍旧当他没有实权的司徒之职;行中领军的王观,也复任没有实权的太仆。

唯一能够对司马懿起到一定制约作用的太尉蒋济,在事变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关于蒋济之死,《三国志·蒋济传》注引《世语》是这样说的:“曹爽诛灭,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

《世语》的作者郭颁只是看到表面,没有看到实质。

蒋济之死,与失信于曹爽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蒋济轻信了司马懿的谎言,造成了他亲自参与创建的曹魏政权的颠覆。这才是让他最为痛心的。

蒋济善于识别人物,他对此从来都是自信的,并且说过“观人眸子,足以知人”。可是,他到底没有看穿司马懿,结果成了国家的罪人。因此怄死了。

司马懿深沉老辣,他大权在握之后,没有忘乎所以,而是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处置各类事务。

司马懿非常清楚,一帮老臣帮他打败曹爽,只是想结束曹爽专权,并不是要颠覆曹魏政权。而司马懿所要做的,恰恰是要取代曹魏政权。这种落差实在太大,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反弹。事实上,此时朝野上下人心疑惧,有一种莫可名状的迷茫和彷徨。在这个关口,司马懿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审时度势,从大处着眼,精准操作,下大力稳定局面。

首先,安抚人心。诛除曹爽等八族之后不几天,也就是正月十八,司马懿就在全国实行大赦。

曹爽的司马,名叫鲁芝,在司马懿发动政变时留在洛阳城。他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夺门而出,投奔曹爽。

曹爽的主簿杨综,在曹爽决定放弃抵抗时,曾出面阻止,对曹爽说:你手中有天子,又有军队,为什么放弃抵抗而就死地?

事后,有人举报,要求治鲁芝、杨综二人之罪。司马懿说:这是各为其主。于是赦免了他们,还任命鲁芝为御史中丞;任命杨综为尚书郎,杨综后来累官为光禄大夫。

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娶夏侯令女为妻。文叔早死,令女膝下无子女,但一直没有改嫁。其父夏侯文宁劝其改嫁,她割下自己的双耳,表示不嫁的决心。曹爽覆灭后,其父声称与曹家断绝关系,并强行将她接回家,又要求她改嫁。她用剪刀割下自己的鼻梁,还是不愿嫁。家人大为惊骇,说,人生如轻尘,何必这么虐待自己?夫家被灭族,一个人都没有留下,你还为谁守节啊?

夏侯令女说:“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时,尚欲保终,况今衰亡,何忍弃之!禽兽之行,吾岂为乎?”

司马懿听说后给予了赞扬,听任她收养儿子,作为曹氏的后嗣。

看来,司马懿良心未泯。此举说明,司马懿尽管骨子里阴毒,但仍然爱惜自身羽毛,顾惜自己的声誉。这样做客观上迷惑了一部分人,为自己挽回了一些名声。后来,毌丘俭在淮南举事,其檄文中仍然把司马懿视作忠良。

其次,“博问大臣得失”。曹爽等人被诛以后,司马懿就朝廷政事向朝中大臣广泛征求意见。王昶就曾根据司马懿的要求提出过五点建议。

一是尊崇儒学,抑绝浮华;二是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三是对任职较长而政绩突出的官员加官晋爵;四是简省官员、增加俸禄;五是戒奢崇俭,返民于朴。司马懿通过诏书对他进行了赞扬,又让王昶撰写百官考课事。

按说,司马懿资望高,能力强,没有什么事能够难住他的。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在以谦逊的姿态争取人心,同时借机考察大臣的政治姿态和才干见识。

其三,对人事进行调整。这是稳定政局、争取人心最为重要的工作。

在朝中,将赋闲在家的刘放、孙资重新请回朝廷。刘放因年迈多病没有到任,孙资兼任侍中,领中书令。司马懿此举,有利于自己控制朝廷中枢。

司马师在高平陵政变立下“大功”,司马懿封他为长平乡侯,升任卫将军,让他掌控中央禁军。

让傅嘏出任河南尹,掌管京畿地区。任何曾为司隶校尉,负责京城治安并纠举不法;任王基为尚书,不久升荆州刺史,也就是顶替李胜拟升未就的职位。

司马懿在稳定了朝政,掌控了中枢、禁军之后,就把触角伸向地方军镇。

在地方,最让司马懿放心不下的是关陇地区。此时,夏侯玄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渊之子,也就是夏侯玄的叔父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他们都是曹魏皇室的姻亲,夏侯玄与曹爽还是姑舅兄弟。

司马懿担心关陇地区尾大不掉,于是在诛杀曹爽之后,即以皇帝的诏书征召夏侯玄回朝,让自己的老部下,雍州刺史郭淮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

郭淮虽说是自己的部下,但那毕竟是10多年以前的事,能不能让司马懿完全放心,司马懿心中没底。为稳妥起见,司马懿又将陈群之子陈泰安插进去,让他接替郭淮遗留下来的雍州刺史一职。此外,还让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邓艾出任征西参军。经过这样的安排,就将关陇地区军政大权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关陇地区在曹魏具有重要地位。司马懿掌控关陇后,对外,有效地遏制了蜀汉姜维的进攻;对内,成为统摄朝政并进而完成魏晋嬗代的有力凭借。

夏侯玄得到诏书后,乖乖回到了朝廷,做了有位无权的大鸿胪。

夏侯霸本与郭淮不睦,现在听说夏侯玄被调回,心生畏惧,于是转投蜀汉。

关陇地区人事调整之后,司马懿接着对扬州的人事做出了调整。

扬州的局面相对复杂一些。负责扬州方面的最高军政长官是车骑将军王淩。蒋济死后,太尉一职空缺,司马懿即以王淩为太尉。

任王淩为太尉就是要征召入朝的信号,估计王淩没有回朝的意思,司马懿不便强求,于是假其节钺,仍让他都督扬州诸军事。

从地方大员的调整可以看出,司马懿对关陇和扬州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对关陇,任命自己的亲信,近乎直接控制;对扬州,以笼络为主,通过加官进晋爵稳住王淩,避免节外生枝。

总的看,司马懿的策略是成功的,为他赢得了时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10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