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一、接手西部防务》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51 评论:0

一、接手西部防务

曹真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蜀汉。诸葛亮此前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诸葛亮本就不甘心,现在,曹魏负责西部防务的曹真死了,诸葛亮决定第四次北伐。

这次北伐距离上次北伐已有两年多时间,这期间诸葛亮进行了充分准备。

第一,加强军事编制等方面的改革,组建了专门用于山地作战的精干部队即无当军,交由行伍出身、富有实战经验的王平带领。精简部队员额,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单兵作战素质。严明赏罚,赋予各部队首长以相对独立的作战指挥权。

第二,改善交通运输工具。自古蜀道难行,后世李白甚至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为了简省运输之劳,发明了一种名叫木牛的运输工具。这次北伐就用上了“木牛”。

后来又对木牛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工具叫作“流马”。

第三,两年前已奏请李严为骠骑将军,把李严从江州调往汉中,任李严的儿子为江州都督。诸葛亮留下2万人马交给李严,分出相府部分行政职能,让李严负责汉中留守和军粮等后勤一应保障。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讲到,这次诸葛亮北伐,还联络北方鲜卑首领轲比能。目的是让轲比能出兵北地,以对曹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但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援引明帝太和五年事称,当年轲比能到曹魏幽州贡献名马,恐怕诸葛亮难以与轲比能联系上。

过去人们常说诸葛亮六出祁山,这是不对的。事实上,诸葛亮北伐,有两次出祁山,也就是第一次和这一次。北伐的次数不大好说,但重要的战事有6次。

诸葛亮这一次的主攻方向就是曹魏西部较为偏远的祁山。

诸葛亮再次出祁山,曹睿就决定让司马懿接替曹真去应对诸葛亮。并且说:

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从曹睿此语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第一,把关陇战事看作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当不难理解。总体来看,东吴对曹魏多少有些投机的味道,有利就干一票,无利就在旁边观望,不像蜀汉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寇略边境。相对而言,蜀汉的威胁更大一些,把防卫的重点放在关陇地区原属正常。

其二,司马懿本是都督荆豫诸军事的方面大员,现在调到关陇来,去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说明,在曹睿心中,司马懿已是擎天一柱,没有人可以替代。

于是,让司马懿以大将军身份,假黄钺,都督雍凉诸军事。

其实,从当时实际情况看,比较适合接替曹真的人选还有张郃。

张郃是硕果仅存的著名“五子良将”之一,一生征战无数,打过许多漂亮的大仗,尤其是街亭破马谡,长途奔袭,中间突破,堪称经典战例。其资历、作战经验和能力实不在司马懿之下。

更为重要的是,张郃长期在关陇地区作战,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蜀军战术、技术特点相当熟悉,加之在西北军中有较高威望,如果起用他来应对诸葛亮的进攻,应该是有相当把握的。

可惜,张郃在曹丕和曹睿两任皇帝面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

司马懿不仅受到皇帝宠信,也有大臣为其帮腔。

前面讲到的吴质,在外放数年之后于太和四年回到京城,做了侍中。侍中的职责就是陪侍皇帝并充任顾问,这一职位很容易对皇帝施加影响。

吴质与司马懿的关系一向较好,他回来之后,倾力帮司马懿说话。

《三国志·卷二十一》注引《质别传》载:

太和四年,(吴质)入为侍中。时司空陈群录尚书事,帝初临万机,质以辅政大臣,安危之本,对帝盛称:“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陈群从容之士,处重任而不亲事。”帝甚纳之。明日,有切诏督责群……

吴质与陈群、司马懿、朱铄同为“太子四友”,却对司马懿格外亲密,背地里抬举司马懿、打压陈群。

曹睿采纳了吴质的意见,从此,陈群在朝中的地位明显下降,而司马懿在朝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已无人可比了。

司马懿一向注重笼络朝中大臣。自曹丕继位以后,中书的地位日渐上升,到曹睿当政时,朝中每遇大事,往往先征求中书监、中书令的意见,久而久之,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司马懿对他们进行了刻意笼络,刘放、孙资也常常出面为司马懿说话。

司马懿原本就是辅政大臣,受到曹睿信任,加之有吴质、刘放、孙资等人暗中相助,在曹真之后,司马懿以大将军身份、假黄钺,都督雍凉诸军事,成功接掌关陇军务,成为曹魏帝国最为重要的掌兵大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100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