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暂的合作
曹睿驾崩的当天,曹芳被立为太子,当日就即皇帝位。于是,大赦天下。
根据先前安排,由曹爽与司马懿辅政。
随即,朝廷以少帝曹芳的名义下诏,说按照曹睿的遗诏,停止大规模宫廷建设,并遣散安置宫中60岁以上的奴婢。
曹爽的身份是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表明,曹爽名分上已经掌握军政大权。
曹芳即位以后,曹爽又加侍中,转封武安侯,封邑达到一万二千户。武安侯是县侯,在侯爵中级别最高。此举表明,曹爽无论是官位还是爵位,已位极人臣。
尤为重要的是,曹爽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参拜不名的特权。这三项特权往往是权臣擅权的信号。其父曹真,由大将军迁升为大司马,也只是享受前两项特权,还没有享有参拜不名的特权。
曹爽年纪轻轻,又没有什么大功,便享有这样的特权,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因为如此,何焯说:
爽名位素轻,忽膺重寄,不劳谦以先天下,而偃然辄当殊礼,有以知其必败矣。
曹爽享有这样的特权,显然不是不谙世事的幼帝曹芳的主意,也未必是曹爽本人的主意,想必是刘放、孙资或司马懿的主意。出这样的主意或许是一种试探,而曹爽却浑然不觉,不知谦抑,坦然受之,亦可悲也。
司马懿此前只是以太尉的身份辅政。太尉的官职本来低于大将军,又没有其他官衔,这显然不是一个平衡的政治架构。
《晋书·宣帝纪》载:齐王即位后,司马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3000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乘舆入殿。
从官衔看,除了太尉的官职略低于大将军之外,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力大致相同,都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司马懿享受“乘舆入殿”的特权。
黎东方在《细说三国》中说:“是谁把他升到与曹爽几乎一样高的地位并掌握实权的?不可能是‘少帝’曹芳,因为曹芳只有8岁;而事实上是曹爽。因为当时,‘录尚书事’的只有曹爽一人。这是曹爽所做的一件糊涂事。”
黎东方同情曹家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说法似没有道理。按照事权相符的原则,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当然应该“录尚书事”。
再说,除了少帝曹芳和曹爽以外,还有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如果他们出于平衡的考虑,提出让司马懿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其理由冠冕堂皇,曹爽自然不好拒绝,何况刘放、孙资对曹爽辅政有推助之功!所以说,让司马懿录尚书事,不能算作是曹爽的糊涂。
实事求是地讲,曹爽与司马懿有一段政治蜜月期。
《三国志·曹爽传》载:“初,爽以宣帝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裴注也说:“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
这种政治蜜月期应该是曹爽、司马懿各自谦抑的结果。在曹爽,根底浅,势单力孤,不得不这样。在司马懿,则为了猎取政治声誉,亦不得不这样。
胡三省看到这种情形,以设问的形式讲了这么一段话:
或问:“使爽能守此不变,可以免魏室之祸否?”曰:“猫鼠不可以同穴,使爽能率此而行之,亦终为懿所啖食耳。”
胡三省从司马懿的性格和为人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在当初,爽、懿之间确实有那么一段合作期。
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件事,那就是曹爽奏请少帝曹芳升司马懿为太傅一事。此事史书记载不公允,说曹爽企图架空司马懿;人们的理解也产生错误,认为司马懿升任太傅之后被剥夺了实权。这件事有必要详察其实。
《三国志·曹爽传》是这样记载的:
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
事情未必是这样。先来看看曹爽的奏疏。裴注引《魏书》全文收录了曹爽的奏疏(由其弟曹羲代拟),现节录如下:
……先帝以臣肺腑遗绪,奖饬拔擢,典兵禁省,进无忠恪积累之行,退无羔羊自公之节……猥与太尉懿俱受遗诏,且惭且惧,靡所厎告……今臣虚暗,位冠朝首,顾惟越次,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懿本以高明中正,处上司之位,名足镇众,义足率下,一也。包怀大略,允文允武,仍立征伐之勋,遐迩归功,二也。万里旋旆,亲受遗诏,翼亮皇家,内外所向,三也。加之耆艾,纪纲邦国,体练朝政;论德则过于吉甫、樊仲;课功则逾于方叔、召虎;凡此数者,懿实兼之……臣以为宜以懿为太傅、大司马,上昭陛下进贤之明,中显懿身文武之实,下使愚臣免于谤诮。
从以上奏疏可以看出,曹爽说的是真心话,流露的是真感情。他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谦抑与礼敬,去换取司马懿的真诚合作。
曹爽书奏上达后,朝廷就此事进行了朝议。
朝议时,一些大臣考虑到曹魏前几任大司马受任时间不长就亡故了,觉得大司马这一封号不吉利,所以议定司马懿为太傅。
此事议定之后,由中书监刘放代少帝曹芳作诏书,其诏曰:
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崇宠邓禹,所以优隆隽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
太傅与太师、太宰统称为上三公,相较于大将军,地位更高。太傅这一职位不常设,曹魏立国直至灭亡,担任此职位的只有钟繇、司马懿、司马孚三人。
按以往成例,太傅一职地位虽尊,却没有实权。
曹爽提请司马懿进位为太傅,有没有架空司马懿的用意呢?笔者认为不大可能,因为,曹爽根本没有胆量这么做,此时的形势也不允许曹爽那样去做。
那么,是否想让司马懿自觉地退居闲职呢?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司马懿嗜权如命,不可能甘居闲职。
所以说,“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的断语不合实际。曹爽本来就是首辅,尚书奏事,自然要先经过曹爽。
《晋书·宣帝纪》偏偏采信了这样的说法:
爽欲使尚书奏事先由己,乃言于天子,徙帝(指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
晋人的说法颇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给人以好心当作驴肝肺的印象。
事实上,司马懿虽进位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
至于其录尚书事职位,史书没有明说,实际上也没有被免去。
不仅如此,司马懿还享受“乘舆上殿”的特权,其家人嫁娶丧葬等各项费用皆由官府供给。其长子司马师被任为散骑常侍,另有3个儿子被封为列侯,还有4人被任为骑都尉。
综上所述,曹爽并非为了架空司马懿才上表进封司马懿为太傅的,而是出于礼让与安抚,希望得到“礼让一寸,得礼一尺”的效果。但是,曹爽等的礼敬与谦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实事求是地讲,曹爽奏请升司马懿为太傅是不明智的。一方面,暴露了自身的怯懦;另一方面,客观上帮司马懿抬了轿子,助长了司马懿的威势。
司马懿升任太傅以后,遗留下来的太尉一职,由征东将军满宠接任。
满宠是曹魏老臣,年龄估计要长司马懿10岁左右。早年以执法严格曾受到曹操的嘉许,曾历任过多种职位,曹丕、曹睿当政之后,一直担任军职。曹休死后,满宠继任为征东将军,是东南方向对吴作战的最高军事负责人,多有战功。
满宠对曹魏的忠贞自不待言。
需要说明的是,满宠与司马懿是儿女亲家,其女儿嫁给司马懿的嫡三子司马干。这层亲近关系,对维护司马懿的地位更加有利。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9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09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