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一、曹睿为政得失》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99 评论:0

一、曹睿为政得失

曹睿从黄初七年(226)六月继位,至景初三年(239)正月故去,在位12年半。

总体看,曹睿是一个精明强干、富有作为的皇帝。继位不久就将几位辅政大臣安排到各地,赋予一方重任,将朝中大权收掌在自己手中。

《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讲道:

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

在内政方面,有堪称述者。

其一,兴儒学,禁浮华,加强思想统御。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把儒学作为治国安民的主要抓手。

曹操因为时势的需要而“贵刑名”,但也只是作为非常之举,骨子里也是重视儒学的。“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就反映了他的治国理念。

第十五章再受托孤之任曹丕继位之后,三国的疆界大抵稳定下来,彼此之间虽有征伐,但毕竟比军阀混战之时要相对安宁一些,曹丕于是高度重视儒学。

曹睿当政以后,承袭了祖、父兴儒重教的做法。

太和二年(228)六月,下诏说:

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倾,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太和四年,针对“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的现状,专门下诏说:“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太和六年,听取董昭的建议,正式取缔浮华交游活动,并将其中部分骨干免职废锢。

其二,劝农兴业,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曹睿当政以后,频年亲耕籍田,在劝农兴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其任内,民屯得以维系,军屯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经济进一步恢复。尤其是恢复五铢钱,使物畅其流,此举意义重大。此外,注重悯恤鳏寡孤独。

其三,重视法制建设,在省刑慎法上做了一些工作。太和三年(229)冬十月,改平望观为“听诉观”。《资治通鉴》卷七十一载:

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诣观临听之……尚书卫觊……请置律博士。帝从之。又诏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劭等删约汉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令》《军中令》合百八十余篇,于《正律》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

《新律》后称《魏律》,是曹魏基本法典。此律改变了旧律“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的弊病。其最引人瞩目的特点是,改变了秦汉以来的编纂体例,成为后世法典的楷模,并直接影响了《晋律》的制定。

曹睿针对法律过严过细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宽简的要求。

这两则诏书体现了儒学宽仁爱民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曹睿能够容忍大臣直谏,没有诛杀谏臣的劣迹,这在古代君王中是比较难得的。

在军事方面,显示了卓越才干。即位之初,蜀汉与东吴即恢复了同盟关系,蜀汉从西北方向,东吴从东南方向向曹魏发起了多次进攻。北面的鲜卑、乌桓的不时骚乱,辽东的公孙氏也时服时叛。曹睿运筹帷幄,处置得当。尤其是在关中对诸葛、辽东战公孙的战争中,表现出了远见卓识。

作为守成之君,在曹睿任内,没有丢失一寸土地,在西北、北方都有所拓展,还收复了脱离中央政府管辖近半个世纪的辽东。

在曹睿治下,曹魏的总体实力有所增长,这为后来司马氏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称述曹睿的优点之后,有必要说说其弱点和短处。

曹睿的缺点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奢侈;其二是在培养人才尤其是宗室人才培养方面严重不足,这两点是其政权衰亡的重要原因。

先说奢靡。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曹魏不到五世就完了。

曹操一生节俭。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他在前面写道:“舜漆食器,畔(同叛)者十国”。意谓舜那样贤明,只因为在自己的食器上涂上了漆,结果导致十国叛乱。所以,他把奢侈提到亡国的高度来认识。终其一生,把节俭看作是甘之如饴的乐事。所以,曹操在世时,朝廷上下形成了节俭的风气。

可是,到了曹丕当政以后,开始显露出奢侈的端倪。

曹睿当政后,奢侈之风转盛。太和六年,扩建许昌宫,起景福殿、承光殿。特别是诸葛亮死后,曹魏的外部大患解除,曹睿更是奢侈无度。

青龙三年(235),曹睿在洛阳大规模营造太极殿,楼阁高耸,鳞次栉比。又在芳林园中开凿濛泛池。池中泛舟,击棹而歌。还在太极殿北面建立8个坊肆,安置诸歌舞艺人。曹睿常置身其中,游玩宴乐。宫中蓄养女尚书,贵人及闲杂人员各有数千。“玉井绮栏,蟾蜍含受,神龙吐出”,各种玩饰一应俱全。本来内忧外患,却营造出一派升平气象。

景初元年(237)十月,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作为曹魏皇家祭天之所。当年,“徙长安诸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做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凰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曹睿不惜民力,大力营造宫殿、园林,置办各种玩饰,耗费了大量人力资材。

更为荒唐的是,曹睿曾下达诏书,将已出嫁的妇女,强令转嫁给军士,并将其中有姿色者收入后宫。诸多举措遭到了在朝群臣的反对,曹睿有所触动。但是,他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曹睿并不糊涂,也没有荒政。《魏书》说他“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可是,听归听,看归看,却没有见他有什么悔改。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皇权在手,缺乏强有力制约;其二是自制力不强,“任心而行”;其三,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崇高的理想。

陈寿说他“不先聿修显祖,阐拓鸿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公馆是营”,孙盛说他“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

再说其第二大弱点,就是不大注意培养人才,尤其是宗亲、姻亲人才。

曹操起事之初,其基本班底就是谯沛武人。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等为第一代精英,曹休、曹真、曹彰、曹植、夏侯尚等继之而起,可谓人才辈出。可是,到了曹睿朝,随着曹休、曹真去世,曹氏、夏侯氏人才已凋零殆尽。这固然有诸夏侯曹人才自然递减的客观因素,但显然与曹睿不注重培养甚至是人为压制有关。

诸夏侯曹第一代精英的后代,部分早夭,幸存的确有能者,但没有受到重用。

曹睿对待嫡亲宗室虽不似曹丕那样刻薄,但也谈不上友好。更别说发掘和培养嫡亲宗室人才。其实,曹操的后辈不少,可堪造化的也大有人在,包括何晏、秦朗等人,这些人原本可以作为倚重力量着力培养的,但也没有引起曹睿重视。

这直接导致盛极一时的夏侯氏、曹氏面临人才匮乏的境况。

曹睿当政12年的时间,虽多次下诏推荐人才,但朝中选士往往以经学为先,不注重实际德行和才能的考量。

尤其是对在职官员不注重吐故纳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在这方面,曹睿做得显然不够,甚至连其父曹丕都不如。比如,居三公高位的钟繇、华歆、王朗、董昭、陈群、司马懿,居九卿之位的辛毗、高柔、卫臻、徐宣、陈矫、崔林、常林、杨阜、满宠、王淩,以及握有实权的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等人,都是其祖曹操、其父曹丕遗留下来的。到曹睿当朝时,这些人已垂垂老矣,朝廷缺乏新鲜血液,有如一潭死水。有幸得到提拔的青年俊才只有毌丘俭、诸葛诞等寥寥数人而已。

正因为后继乏人,所以,每临大事都感到无人可用,因而不得不重用司马懿。到曹睿后期,司马懿俨然成为曹魏帝国擎天一柱。

宗室最有才华的曹植对此忧心忡忡,这在前面已经说到,在此不赘。

部分有识见的大臣也发出了警告。

青龙四年(236)冬,高堂隆在临终前,口占上疏曰:

……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俱)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

高堂隆是太史令,其职责是掌管典籍、天文历法及祭祀等。他博闻多识,擅长用天人感应的理论,言灾异、述天道。他在此疏中,援引历史典故,劝诫曹睿行德政、务节俭、重宗室,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尤其是“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习凿齿说:

高堂隆可谓忠臣矣。君侈每思谏其恶,将死不忘忧社稷,正辞动于昏主,明戒验于身后,謇谔足以励物,德音没而弥彰,可不谓忠且智乎!《诗》云:“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又曰:“曾是莫听,大命以倾。”其高堂隆之谓也。

在当时,能够称得上“鹰扬之臣”的,除了司马懿,别无二人。所以,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说:“司马氏之事,隆固逆知之矣。”李慈铭也说:“此显指司马懿”。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高堂隆的临终进言对曹睿当然起到了一定作用。曹睿虽然依仗着司马懿,但对司马懿还是有所怀疑的。

《三国志·陈矫传》注引《世语》载:

帝忧社稷,问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社稷未可知也。

这里的“朝廷”,指的就是国家,而“社稷”则指的是曹魏皇室。古时没有国家的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相近的是天下。

在专制时代的帝王眼中,国就是家,家也是国,家国同体,即家天下。

曹睿问陈矫,司马懿是不是家国一体的忠臣、干臣。而陈矫回答说,司马懿是“朝廷之望,社稷未可知也”,很明显是将朝廷和社稷,做了区分。在陈矫看来,司马懿是国家的栋梁,至于是不是皇室的栋梁就不知道了。

不肯定,虽不意味着否定,但最起码是怀疑。以司马懿那样的地位和人望,在曹睿既称说其“忠正”的情况下,陈矫仍然怀疑他,说明陈矫有非凡的见识和胆量。这样的剀切之言,在曹睿心中不能不留下痕迹。

何曾在司马懿征讨公孙渊之前,向曹睿提出设副的建议,就是担心司马懿擅权,给国家造成危害。

曹睿也确曾有过培植宗室力量的想法。《三国志·刘放传》裴注引《资别传》讲到:

帝(曹睿)诏资(孙资)曰:“吾年稍长,又历观书传中,皆叹息无所不念。图万年之后,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兵任又重。”

但曹睿只是一闪之念,并没有实际举措。

或许在曹睿看来,自己正值壮年,完全有能力掌控局势。关键时刻要用司马懿;关键时刻,也能够拿捏住司马懿。

可是,曹睿万万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他,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