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四、魏晋禅代》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83 评论:0

四、魏晋禅代

景元五年(264)二月二十六日,司马昭带着曹奂回到洛阳。

三十日,安葬郭太后。

安葬郭太后后,司马昭加快了禅代的步伐。而禅代需要有人抬轿子,于是,三月十七日,升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左仆射荀顗为司空。

三月十九日,魏国晋封司马昭为晋王,增加采邑10个郡,至此采邑达到20个郡。王与皇帝只差一个台阶,禅代接近尾声。

五月一日,魏国晋王司马昭奏准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五等爵位是周代旧制,以土地多少作为等差。西汉时废除,只保留侯爵。侯爵中有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以户口多少作为等差。建安二十年(215)十月,曹操主政时设立“名号侯”,即关内侯,有爵位,而没有采邑,是为“虚封”。现在,司马昭恢复五等封爵,也是“虚封”,规定骑督600人以上即可封爵,以酬答灭蜀功臣。

这次封爵比以前更大、更广,分明是在广施恩惠,以收揽人心。

五月十五日,改景元为咸熙。这一年之前为景元五年,之后为咸熙元年。

熙是欢乐、吉祥的意思。咸熙,顾名思义是大家都欢乐、吉祥。其实,真正欢乐吉祥的是司马氏,对曹氏而言,则痛苦不堪。

五月二十四日,曹奂追封舞阳侯、文宣侯司马懿为晋宣王,舞阳侯、忠武侯司马师为晋景王。

事情很显然,名义上是曹奂在追封,实际上体现了司马昭的意志。

七月,司马昭命司空荀顗制定礼仪,中护军贾充制定法律,尚书仆射裴秀制定文官制度,太保郑冲担任帝国法令总编纂。

八月三日,魏国任命中抚军司马炎当副相国。

九月一日,又擢升副相国司马炎当抚军大将军。

司马炎、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嫡次子,王元姬生。因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懿就让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

司马攸性格温和善良,对长辈又十分孝顺,学业也很好,司马昭也很喜欢他。

司马昭曾说:天下是景王(司马师)打下的,我没怎么参与。将来把司马攸立为世子。言外之意是将帝位归于司马师一脉。

按说,司马炎、司马攸都是司马昭的儿子,无论传给谁都是一样。

但古人宗法观念很强,司马攸既然过继给司马师,就是司马师一脉。

司马昭说这话未必可信,他有没有这样的胸襟值得怀疑。他与其父兄一样,常常故作谦抑以邀买人心。这样的事做多了,也就习惯了,张口就来。不过,假的就是假的,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不是吗?一经何曾、山涛等人出面规劝后,司马昭立马改变了主意。

十月二十日,司马昭指定司马炎为世子。

这就很明确,权力将由司马昭一脉继承。

覆灭蜀国,让司马昭建立了不世之功,司马昭加快了禅代步伐。此时已没有任何阻力,他司马昭也不是一个特别在乎物议的人。

咸熙二年(265)五月,20岁的魏帝曹奂再次对司马昭表示崇高礼敬。专门下诏,对司马昭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把吴帝孙皓送来的贡物全部转送给司马昭。司马昭推辞不受。

很明显,司马昭要的不是财宝。

曹奂接着命司马昭官帽上佩挂十二个旒穗,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

以上配置,皆皇帝专有。司马昭与皇帝相比,仅名号不同而已。还“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如旧仪”。

当月月底,魏国实行大赦。

司马昭最终没有称帝。不是他不愿意称帝,而是身体状况出了问题。

八月九日,司马昭病逝,死年虚岁55岁。九月,葬崇阳陵,谥曰文王。晋武帝受禅后,追尊号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的封爵和官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九月,再次大赦。

九月七日,司马炎命司徒何曾为晋国丞相;九月十二日,命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征东大将军石苞为骠骑将军,征南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

十二月十三日,曹魏皇帝曹奂把皇帝位禅让于司马炎。十二月十五日搬出皇宫,暂住金镛城(洛阳城西北一角)。

司马孚特地来送别,送别时老泪纵横,哽咽着说:我司马孚今生今世都是大魏忠贞不贰的纯臣。

十二月十八日,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王宫建在邺城。

将魏王室诸王降为侯爵。

魏国从曹丕称帝(220)至当年共46年,历5任皇帝,就此终结。

曹魏是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王朝,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让人惋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8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