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三、张郃之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84 评论:0

三、张郃之死

这次战败,司马懿又气又恨。气的是初次交战,居然战败;恨的是,诸将不“识大体,盲目求战”!

司马懿进一步抱定了坚守拒战的决心。

接下来,双方僵持,并无战事。拖到当年秋天,秦岭地区进入了雨季。从蜀地翻越秦岭本就难行,加之阴雨连绵,给蜀军后勤补给带来极大不便。

负责督运粮草的蜀汉托孤大臣李严指使参将马忠、督将成藩假传皇帝刘禅口谕,说粮草难以为继,请诸葛亮班师回汉中。

诸葛亮不得已,只好退军。

一向谨慎持重的司马懿此时心血来潮,命张郃引兵追击。

张郃在追击过程中,被诸葛亮伏兵用连弩射中右膝盖,随后死去。

张郃,这位久经沙场的一代名将就这样战死疆场!

张郃之死,无疑是曹魏重大损失。所以,死讯传开后,曹魏朝野震惊。曹睿甚至发出了“蜀未平而郃死,将若之何”的浩叹。

陈寿在张郃本传中只是简单地记述了战斗的过程,并没有讲明此次追击,到底是张郃主动请战,还是奉命而行。裴松之注引《魏略》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笔者认为,这一记载应该是可信的。两年前(228)年底,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是在退却中设伏,射杀曹魏将领王双的。这件事为时不远,尽人皆知。张郃应该铭刻在心,记忆深刻。

如果说,诸葛亮是在战败之后仓皇退却,张郃很可能主动追击。现在,诸葛亮有计划、有秩序地从容撤退,在这种情况下追击,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张郃作为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将,自然不会莽撞追击。

司马懿呢,他当然也清楚追击的危险。别说追击,就是正面对敌,他也是畏手畏脚,不敢接战。

问题是,司马懿明知追击有危险,为什么不听张郃“归军勿追”的意见,还要逼着张郃去追击。仔细分析,里面大有文章。

张郃资历丰富、战功卓著,在西北军中有很高威望。正是因为张郃带头反对司马懿持重待敌的策略,所以军中将领才敢于对司马懿的部署和安排口出怨言。这让空降而来的新任统帅司马懿倍感难受。

司马懿自然而然把这些怨言和不满归罪到张郃头上。张郃越是在他的面前讲“归军勿追”的道理,越会引起他的反感。按照司马懿的心性,他不可能让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甚至早就想对挑头者予以惩戒。

但是,司马懿空降而来,在西北军中没有自己的班底,自然不敢轻易整治或惩戒张郃,毕竟,张郃是车骑将军,如果强势整治,弄不好会引发反弹,那反而会引起众将不服,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张郃不是多次主张出击吗,现在正好是一个机会,那就由你张郃出击好了。胜了,当然皆大欢喜,证明他司马懿指挥有方;如果败了,张郃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再整治也不迟。万一被对方击杀,那也是你张郃老命该绝!对司马懿来说,既解了心头之恨,又有利于巩固自身在军中地位,于是下达了追击的命令。

军令如山,张郃出于军人的本能,只得率部出击,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笔者从不愿以恶意度人,但对司马懿不能不做出这样的猜想。

其实,笔者感觉到陈寿也有这种想法,无奈他身在晋朝,不敢明说。

以行文简洁著称的陈寿在《三国志·张郃传》中多次刻意凸显张郃的才能。

官渡之战时,张郃投曹操,曹操喻之为“韩信归汉”;街亭之战,“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写得非常有气势;曹睿为张郃饯行时的对话,表明张郃善于料敌。

后面接着动情地写道:

郃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场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尝荐同乡卑湛经明行修,诏曰:“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

陈寿这样记述,不仅仅是在赞赏张郃,分明是在婉转地为张郃鸣不平!人称陈寿有“良史之才”,在此得到印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6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