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六、玄风大行“清谈误国”》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91 评论:0

六、玄风大行“清谈误国”

这里的“玄”,是指玄学。“玄”字有深奥、玄妙之意,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所谓清谈,就是基于玄学的言谈。研究清谈的著述不少。20世纪40年代,缪钺发表过一篇名为《清谈与魏晋政治》的长文,20世纪60年代汤用彤、任继愈写了专著《魏晋玄学中的政治思想略论》,21世纪初,唐翼明写了专著《魏晋清谈》。其他论文不计其数。

缪钺在《清谈与魏晋政治》一文中,把哲学与政治关系的考察结合起来,围绕“清谈与魏晋政治之关系”,将魏晋清谈之演变,分为魏正始、魏晋间、西晋、东晋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清谈各色人等的才性、所处环境、所持政治态度以及理想愿望是否实现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给了笔者很大教益。

笔者在这里不准备做全面阐述,只是借鉴缪先生思路,着重考察一下清谈与魏晋之际的政治关系。简言之,不关注理论问题,只关注现实问题。

曹魏正始年间的清谈,其肇始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傅嘏、荀粲、李丰、王广等都参与进来。他们都是当时贵族名士,影响所及,开一代风气。这就是《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

清谈之初,名士们虽崇尚《老》《易》,辨析名理,但他们并没有摒弃儒学,而是热衷于儒道之融合,或者说试图用道家的理论去阐释儒学,以弥补他们眼中儒学之不足。这些人无不热心政治,思建功业。正因为如此,曹爽执政之后,何晏、夏侯玄等积极推行了正始改制。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正始改制遇到强大阻力,清谈名士随即出现分化。后来,司马懿在一帮老臣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正始改制终结,曹爽、何晏等8家被诛,天下“名士减半”。在政治高压之下,名士纷纷钳口,社会面临万马齐喑的局面,清谈一度寂寥。

稍后,竹林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以谈玄酣饮相尚,清谈呈再兴之势。但此时的清谈较早前有明显变化,而最明显的变化是,清谈与放荡合流,清谈名士中从此多放荡之士。他们不再有政治热情,而是“祖尚玄虚,不亲世务”,以“发言玄远”为自全之计。

于是,人们对此产生误会,甚至指责清谈之士“清谈误国”。

东晋范宁就把中原倾覆归罪于王弼、何晏,说“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其实这一指责是不合情理的。何晏、王弼是有为于世的,他们的清谈与“不亲世务”无关。就是一些隐逸之士,热衷谈玄,也不宜笼统地指责他们“清谈误国”。因为,隐逸之士不负政治责任,即便清谈,也不至于误国。

倒是那些身居庙堂、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他们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以谈玄标其高妙,用“清谈误国”则恰如其分。

魏晋之际,这类人为数不少,最为典型的王衍、王戎。王戎前面讲到过,这里重点讲王衍。

王衍字夷甫,出身于琅琊王氏的门阀世家。少年时即“神清明秀,风姿详雅”,得到山涛、羊祜、杨骏的赞颂和司马炎的赏识。杨骏甚至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泰始八年(272),司马炎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贤能之人镇边,尚书卢钦推荐王衍出任辽东太守,他拒而不就。“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

其父死后,家庭陷入贫困,这才出仕。初仕为太子舍人,后迁尚书郎,出补元城县令,后入朝任中庶子、黄门侍郎。

王衍非常自负,“常自比子贡”。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于是声名鹊起,“倾动当世”,以至于“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王衍善于见风使舵,任尚书令时,其女为太子妃。贾南风当政,特别憎恨太子,王衍就让女儿与太子离婚。后来赵王伦夺权,废掉贾后,有大臣弹劾王衍,说他“不能死守善道”,与太子离婚的目的是“志在苟免,无忠謇之操,宜加显责”。于是王衍被免职禁锢。

赵王伦篡位后,想起用王衍。王衍大概觉得司马伦废帝自立,最终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不愿蹚其浑水,于是假装发疯,还杀掉了一个婢女。司马伦也就没有起用他。齐王冏当政后,王衍先任河南尹,后转尚书,又为中书令。司马冏有匡扶惠帝复位的功劳,大臣见到他都行跪拜之礼,但王衍却不下拜,因此被免官。

成都王颖当政后,王衍先任中军帅,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后拜尚书令、司空、司徒,成为朝廷重臣。但他“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私自保之计”。

随后,东海王越掌权,王衍又转投东海王越。他对东海王越说:现在中国已乱,应当依赖地方势力,须派文武双全的人,去担任地方刺史。于是趁机任命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指洛阳),足以为三窟矣。”

不多久,石勒、王弥进攻洛阳,司马越以王衍为都督征讨诸军事,领兵拒敌,王衍一度打退石勒军,因功升任太尉,领尚书令如故,封武陵侯。

此时洛阳危殆,司马越被迫南迁。不久司马越病死,王衍被推举为元帅,护送司马越灵柩回东海国。

永嘉五年(311),大军进至苦县宁平城,被石勒大军包围,10万晋军被射杀,王衍及王公大臣全部被俘。

石勒召见王衍谈话。王衍竟说自己“少不豫事”,欲求自免。还借机劝石勒称尊号。

石勒怒斥王衍说:“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于是将王衍及王公大臣全都处死。

王衍临死前对其同僚说:“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戳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王衍至死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惜太晚了!

王衍居高位而不理事,醉心谈玄,说他“清谈误国”,实不为过。西晋灭亡后,东晋大臣桓温就愤然说道:“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王衍是魏晋时代所特有的怪胎。他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没有能力。身居高位,却如此放诞、如此怠政,为玄风所染只是外在的因素(缪钺就说他“谈玄不过是一种装饰,并无深诣独得”),骨子里还是没有大慈悲、大关怀,没有基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的“三窟”说充分表明,他是一个极其精明而自私的人。这些似乎都可以从司马氏的身上找到影子。这也是有样学样的结果,只不过表现形式和结局不同罢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