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六、胜之不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76 评论:0

六、胜之不武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军事的胜负,关键看是否实现了政治目的。诸葛亮北伐的政治目的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司马懿则是从曹魏的整体战略利益出发,抵抗侵犯,保境安民。从战争的结果看,诸葛亮“出师未捷生先死”,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梦想破灭,司马懿则耗死了诸葛亮,消弭了外患,实现了“保境安民”的战略目的。客观上讲,司马懿胜利了。

然而,司马懿胜得并不精彩,用一个成语表述,就是胜之不武。

司马懿对阵诸葛亮,这是曹魏与蜀汉之间两大高手的巅峰对决,按照常理,应该是精彩纷呈,让人应接不暇的。可事实是,除了诸葛亮设伏射杀张郃有些扣人心弦之外,他们之间的战争似乎非常平淡、非常乏味。远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那样精彩,那样引人入胜。

诸葛亮虽智计万端,但是,因为本钱小,不敢弄险;司马懿呢,缠而不斗,但坚壁固守而已。

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过两次,第一次交战过一回合,损失惨重,于是龟缩起来,拒不出战,等诸葛亮撤退时,强令张郃追击,结果张郃阵亡;第二次,除了阻止诸葛亮出北原、犯阳燧之外,别无战事。总体看,蜀军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明显占据主动和上风,司马懿所领魏军却显得非常呆板、非常被动。假如诸葛亮不是疾病加身,英年早逝,后面的情况还真的难以逆料。

本来,曹魏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地理环境都占据着明显优势,但司马懿却畏首畏尾,不敢开战。打笨仗、呆仗而不觉愧,受巾帼服饰之辱而安之若素。

唐太宗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结尾处给司马懿写了段评语,对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阵期间“闭军固垒,莫敢争锋”表示蔑视,指斥其作派非“良将之道”。

司马懿真的没有军事能耐吗?恐怕不是。他都督荆豫诸军事不久,挥兵一举全歼孟达的叛军于上庸;在此之后,决胜于庙堂,以一年为期,远征辽东的公孙渊,扫平辽东公孙渊的叛乱大军。临死前不久又挥兵南下,迅速平定王淩淮南事变。这一切都显示了他的军事本领。

司马懿前后领兵20多年,风光无限,但跟诸葛亮对阵却显得非常憋屈、非常窝囊。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其一,遇强则伏,这是其善权变的性格决定了的。诸葛亮的确是一位高手,其编练军队、改良武器(如制造损益连弩等)、临敌制变都有过人之处。诸葛亮死后几天,司马懿“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司马懿)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寿给诸葛亮评语最后19个字还真的值得商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且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在诸葛亮这样的高手面前,自然要谨慎一些。不自量力,一味蛮干固然要不得,耍小聪明,结果可能反而弄巧成拙。打呆仗,或许是最聪明最稳妥的办法。所以,宁可含垢忍辱,也绝不逞匹夫之勇。

尽管表面战事不精彩,缺少看点,但是,司马懿深知“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道理,也确有“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功夫,这是隐藏在战场背后的最大看点,又不得不叫人佩服。

《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宋人何去非或许就是根据这一论述,在其《何博士备论》“司马仲达论”中,对司马懿用兵给予了高度赞赏,称:“仲达提秦、雍之劲卒,以不应而老其师者,岂徒然哉!将求全于一胜也。”

不过,司马懿在战场上处处被动,并没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何去非说司马懿“不应而老其师”是对的,但“将求全于一胜”则未必。

其二,“养寇自重”,这是其自私的性格决定了的。前面讲过,蜀国国力弱小,后勤保障困难,更兼有托孤大臣李平的掣肘,其弊甚多。反观司马懿,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兵力既盛,又在本土作战,朝中还有皇帝曹睿和度支尚书司马孚的鼎力支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一味龟缩,以至于含垢忍辱,说到底,有担心失败的因素,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出于自身利害的考量。

司马懿明白,自己已位极人臣,同时受遗命的4个大臣中,曹真、曹休已经故去,陈群基本上被闲置,唯有自己实权在握。于是,务在持盈保泰。或许在他看来,即使战胜诸葛亮,也没有多少晋封空间。让诸葛亮存在着,保持对曹魏一定程度的压力,或许更能够凸显自身价值,只要不造成严重危局就行。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淮阴侯列传》都说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熟知历史的司马懿对此警语定当了然于心。不然的话,以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加之上述诸多有利条件,这仗不可能打得这么窝囊。

《晋书·宣帝纪》讲到,诸葛亮死后,杨仪、魏延发生内讧。“帝(司马懿)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这话是信不得的。

司马懿本来就有“养寇自重”的心理,不会主动出击蜀汉。如果他真有这样的想法,直接出击就行,没有必要请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年平孟达司马懿就是这样做的。

或许正是因为司马懿胜之不武,所以,战事结束之后,曹睿将司马懿由大将军迁为太尉。在当时,大将军的秩位在太尉之上。曹睿做出这样的安排,似能说明问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