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九、不天爵必遭天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5 评论:0

九、不天爵必遭天谴

司马懿的一生,耐人咀嚼,也让人无限感叹。

他常常被视作反派人物而遭到人们的厌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点,有的还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他聪明、机警、干练,堪称能臣。他心思缜密且目光深邃,足堪重任。他自律甚严、精力充沛,又勇于任事。这些优点成就了他的功业,也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是曹魏王朝当之无愧的柱石。曹丕、曹睿要倚重他,朝臣也视他为伊尹、霍光之类的人物,对他赞不绝口、礼敬有加。

如果司马懿以此终老,他会与历史上的伊尹、霍光、诸葛亮一样,成为一代贤相而受到无限的尊崇。

然而,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

司马懿与上述诸人不是一类人,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这种不同,关键在于他的心性和品行,这是他的硬伤。

他在骨子里是自私的,按照钱理群先生的说法,他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自私是万恶之源。

自私,让他为营立家门计,而不是为天下计。这就影响了他的格局、气度。出发点错了,结局就大不一样。

为营立家门,司马懿无所不用其极。其结果必然是,人格扭曲,人性泯灭。

不是吗?晚年的司马懿让人感到陌生和害怕。原本是温文尔雅的士人,变成了谲诈诡异的政客;原本文质彬彬的书生,变成了凶神恶煞的暴徒。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从孟子这段话可以看出,修天爵没有休止符。

这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这是智者的心语,铭记之,笃行之,必受益无穷。

司马懿就是历史的镜子,他算得上人精,但远非人杰。

早年,司马懿也勤于修天爵。他熟读儒家经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就是明证。即便是跟胡昭学习过一段时间,身上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一些隐者的气息,但他并没有醉心林泉,而是在扭捏一阵之后出仕,将他的才智贡献给社会。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司马懿的表现中规中矩,给人的印象也是好的。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上下的信任和尊敬。这是修“天爵”赢得“人爵”的精彩注脚。

随着地位的上升,司马懿表现出了“两面人”的做派。他享受到了“人爵”带来的实际利益,于是乎陶醉其中。此后的他,忘却初心,醉心于“人爵”,对“天爵”则漠然置之。

当然,司马懿善于掩饰。他不修“天爵”,却高举“天爵”的大旗。开口名教,闭口名教,把自己包装成儒家思想的守护神,甚至假戏真做,把儒家思想作为绳治政敌的道义工具。

司马懿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得意,殊不知,就在他抛弃天爵,玩天下于股掌之间的时候,天爵也在离他而去,并且渐行渐远。

不修天爵的结果,让他的眼界和目光变得狭窄了,胸襟和气度变得狭小了。缺乏大慈悲、大关怀,忘却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成了没有灵魂、庸俗而贪婪的政客,虽尝到了短期的实际利益,却埋下了祸根。

司马懿的子嗣司马师、司马昭等浑然不觉,也亦步亦趋,忘情其中,乐此不疲。社会逐步沉沦下坠,各种矛盾纷至沓来,新开张的晋王朝为积弊所困,了无生机。最终遽兴遽灭,演绎了一场“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历史活剧。

干宝在《晋纪·总论》中说:“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颜氏家训说:“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行于后者也。”这些话可谓至理名言。

司马氏忽视风教、风化,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更没有做出表率。不仅放任世道人心沉沦下坠,反而推波助澜。

这样做的后果极其严重。西晋之乱,说到底是“民情风教”颓败所致。而要培植“民情风教”,说到底就是要勤修天爵,这是万世不易之理。

司马氏的教训是深刻的、沉痛的。当初司马氏是何等的辉煌,后来又是何等的凄惶!二者之间的变化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有着内在的逻辑。

不修天爵,必遭天谴!这便是司马氏留给后世的教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09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