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砚芬传

史砚芬人物事迹:成为宜兴青年领袖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30日 阅读:243 评论:0

中共宜兴特支建立后,积极发展党组织,巧妙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在掌握国民党“清党”委员会实权后,广泛开展农运、工运、学运工作,各群众团体组织纷纷建立。

宜兴的共青团活动是和共产党的活动不可分割的。据共青团江浙区委1926年6月25日统计材料,江苏宜兴有团员3人。1926年起,在外地入党的中共党员陆续回宜兴开展革命活动,同时发展党员、团员,下半年起,宗道章等人加入了共青团,共青团员配合共产党员一起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宜兴后,秘密的国民党宜兴县党部公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聚集县城,在国共合作的县党部开展工作。团的活动主要是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发展团员、扩大团的影响。宗道章以县党部青年部秘书的名义负责县学联的筹备工作,并以宜兴中学为重点发展共青团员。共青团员在各地积极配合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区党部工作,同时开展农运工作,向土豪劣绅作斗争。

1927年5月,共青团江苏省委成立后,立即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要求各地执行“发展同志、成立县委、建立支部”的工作方针,在团省委的指示下,宜兴共青团工作又活跃起来。在中共宜兴特支掌握清党委员会实权、解散反动团体、革命力量大发展的形势下,宗道章改名宗钟重进宜兴中学高中读书,以学生身份开展团工作,发展了蒋梧汝等同学加入共青团。蒋梧汝在宜兴中学求学期间,与学校教师史熙光及史砚芬接触较多,他经常去官林义庄,接受他们的教育和启发。北伐军到宜兴时,蒋梧汝和宜兴中学的同学们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向群众进行反对封建迷信、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和提倡男女平等等革命思想的宣传。在史砚芬等的领导下,学校共青团活动活跃,学生运动不断展开。到6月底,宜兴中学共青团员已发展到29人,建立了团支部,支部书记宗钟。这是全县最早的共青团支部。

朱廉

鉴于宜兴共青团工作的蓬勃发展, 7月,经团省委批准,共青团宜兴县委成立。史砚芬担任了团县委书记,化名余晨华、严文,委员宗钟、朱廉。具体分工是史砚芬掌握全面工作,并兼管组织和农村工作;宗钟负责宣传、学运工作,并兼宜兴中学团支部书记;朱廉负责工运工作,兼团内交通。9月初,经过筹备,宜兴县学生联合会成立,由宗钟任县学联主席,从而取得了联络各中学和代表全县学生的合法身份,也有权调动各中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此,共青团的许多工作可以通过各校学生会、县学联公开活动,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了。

担任团县委书记,成为一方的青年领袖,对史砚芬来说,责任更重大了。他更加忘我地把自己融入了革命的洪流中,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带领宜兴的进步青年努力奋斗。

宜兴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在广大的农村发展革命有生力量,对推动宜兴的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宜兴特支掌握国民党“清党”委员会实权,把中共党员派往农村开展农运工作,其中陆平的农运工作开展得特别出色。特支委员潘梓年在陆平办起了农民夜校。夜校由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学校进步教师讲课,揭露地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男女平等的新思想,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农民夜校还请外地回乡的同志介绍外地农运经验,使农民的革命情绪高涨。

团县委成立后,史砚芬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经常深入农村,以发展农民团员和农村团组织为主。史砚芬忙碌的身影每天奔波于宜兴的城镇乡村:动员青年农民进夜校,在青年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鼓舞农民斗争的勇气与信心。某天,在一间简陋的农舍墙上,贴着用红纸书写的几个大字:“陆平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史砚芬神采飞扬地在台上向在座的农协会员宣传成立农协会的意义。这时,底下有个农民嘀咕道:“成立农协会管什么用,地主有钱有势还有枪,我们能斗过他们?”史砚芬听了笑着走到那人跟前,把一根竹筷递给他,“你能把它折断吗?”那人嘿嘿一笑说:“这有什么难的?”话音刚落,“嚓”地一下把筷子一折为二。史砚芬又拿了一把筷子,对那农民说:“你再试试。”那人不知史砚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过那把竹筷,使出浑身力气,没有折断。他涨红着脸,额上汗都冒出来了,试了几下,那把竹筷依然丝毫不损。史砚芬走上台对大家说:“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想折就难。我们受地主的剥削太厉害了,要起来反抗,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所以我们要成立农协会,联合起来就可以同地主作斗争。”深刻的道理就这样被史砚芬用简单直观的例子揭示了出来,也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

史砚芬出生在农村,从小就了解农民的疾苦,对贫雇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与朴实的农民促膝谈心,关心和同情他们的生活,循循善诱地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号召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斗争。他的身上有种特殊的吸引力,许多农民都愿意集合在他周围,听他讲革命的道理,久久不肯散去。他叔叔家的两个雇工,一个叫刘老五,一个叫高春保,都是经史砚芬的启发教育,参加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刘老五很为宗益寿所赏识。宗益寿教会他使用盒子枪,后来他练就了双手同时开枪的绝技,还能自己拆卸枪弹。1928年,刘老五由史熙光带至常州,和朱廉一起,做了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在义庄被日军杀害。史砚芬去南昌投靠二舅余干臣时,把高春保带去做了二舅的随身听差。1927年,史砚芬的二舅代理宜兴中学校长时,安排高春保在宜兴中学做校工,其间由史砚芬介绍入党。这两人受史砚芬的教育很深,很尊重史砚芬,和史砚芬的感情也特别好。在后来听到史砚芬被捕的消息后,刘老五立即要冒险去营救。高春保则跪在二舅面前,哭诉着要二舅尽最大力量营救,史砚芬的二舅深受感动。在史砚芬等革命者的教育引导下,一批批如刘老五、高春保这样的农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

在史砚芬的启发、教育和动员下,各地农民协会纷纷成立。当时全县农协会员有800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青年农民,团组织也随之发展。1927年7月,宜兴已有团支部4个,团员150人,8月发展到团支部17个,团员184人,其中农民团员39人。9月,团员发展至208人,发展的都是农村团员,在一个月内农村团员就由39人发展到63人,当时全省农民团员仅122人,宜兴的农民团员数占到全省农民团员数的一半。这说明宜兴团县委注重农村的发展工作,其中,史砚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在农村待了很长时间,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宜兴的共青团工作被团省委赞扬为“这在全省来说是首屈一指的,各乡农协有相当部分掌握在团员手里”。共青团宜兴县委被团省委列为“有组织、有报告、有省委指导的8个县之一”。

9月16日,共青团江苏省委召集上海各区负责人及省委全体委员联席会议,重选省委委员,史砚芬当选为团省委候补委员。这是对他工作实绩最好的肯定。在团省委通过的《外埠今后工作方针决议案》中确定宜兴共青团工作的方针是:“团员10月底要发展到500人,其中青年农民占二分之一;继续发展农民组织,并在农民群众中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以横山一带为起点,发展广大的斗争;在党的指导下,设法开始秘密武装农民;深入窑工群众,尽量发展组织,并设法打入石工中去;夺取学校领导权,引起学生本身利益的斗争,并成立秘密学联;组织各种青年团体,成为对外活动的工具。”省委的指示肯定了史砚芬他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他们肩负的担子和压力更重了。

在共青团工作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共宜兴特支加强了对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领导。当时宜兴没有产业工人,主要是手工业工人。特支派党员深入各地开展工运工作。以丁蜀、汤渡的制陶工人和张渚、湖的石工、窑工、竹工为重点。在以上各地成立基层工会,以工会为核心,把工人团结在工会周围,为工人利益带领工人向作坊工头、窑主及资本家斗争。全县很快成立了五六个基层工会,团结工人3万余人。其中8000人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能服从共产党领导。在此基础上, 1927年7月,宜兴县总工会成立,有委员5人,其中4人为中共党员。总工会不仅有组织,还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章程。工会章程为:一、本会会员不得有不良嗜好。二、本会会员不得假借本会名义以行不法。三、军队过境不得强拉本会会员为夫役。四、官厅、公安局等行政机关不得施行高压手段随意处罚本会会员。五、土豪劣绅欺压本会会员时,由本会会员报告本会后,立即严办。由于工会章程保障了工人权益,抵制军、政、警、土豪劣绅对工人的压迫,成为工人的后盾,深得广大工人的拥护。因而参加工会的工人日益增多,宜兴工人运动进一步开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yanfen/20221137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