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元史》《国内外关于元史研究的主要书目和重要论文》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214 评论:0

1. 史籍史料类
① 《元朝秘史》
也称《元秘史》,原名应译为《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原书用畏兀儿体蒙古文撰写。蒙文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成书时间“鼠儿年”,学界有戊子(1228)、庚子(1240)、壬子(1252)、甲子(1264) 4种解释。书中记载成吉思汗先人谱系、成吉思汗生平业迹和窝阔台统治时期的历史。从成吉思汗第22代祖先写起,记载了许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大蒙古国的过程; 记载了蒙古国南征金、夏,收服畏兀儿、西征中亚、欧洲的情况。包含了关于12、13世纪蒙古社会情况的丰富资料,涉及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史典籍。对研究元朝前四汗时期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元朝秘史》蒙古文原本已佚,现存为汉字音写本。明初,翰林译员出于教授蒙古语的需要,用汉字音写《秘史》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并分段作了节译,共282节。明刻本分正集10卷,续集2卷,现存41叶残页;《永乐大典》收录本则分为15卷,两种皆有抄本传世。1936年出版的《四部丛刊》三编本,系选用质量较好的顾广圻(1766—1835)监抄本,将41叶明刻本残页分别配入3、4、7、8诸卷中影印而成,是目前通行的最好版本。
《元朝秘史》在语言学、文学方面也有很高价值,对它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专门学科,因而它已被译成日、德、俄、匈、英、法、捷、土等多种文字。汉译本有:
a、《蒙古秘史》 谢再善译,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他根据的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策·达木丁苏隆的蒙文本;而后者的蒙文本又是根据《秘史》俄文本; 俄文本则是译自我国汉文音写本。
b、同时期,台湾也出版了姚从吾、札奇斯钦的 《汉字蒙音 〈蒙古秘史〉 新译并注释》
c、《新译简注蒙古秘史》 道润梯步着,1978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d、《蒙古秘史校勘本》 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e、《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还原本) 亦邻真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②《圣武亲征录》 1卷
又名《皇元圣武亲征录》、《圣武亲征记》,作者佚名。书成于元世祖至元(1264—1294)年间。书中记载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事迹,兼及窝阔台汗一朝的历史。与《元朝秘史》相比,有同有异,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也有详略之差。
根据《元太祖实录》撰修的《元史·太祖纪》,同《圣武亲征录》有很多共同之处,可知《实录》当出自此书。波斯人拉施特根据《金册》修撰的 《史集》第1卷中的 《成吉思汗纪》,除西征部分外,内容几乎完全与《圣武亲征录》相同,所以 《圣武亲征录》可能是《金册》的蓝本。
现存版本中,《说郛》本最早。另有王国维《圣武亲征录校补》,李文田、沈曾植《圣武亲征录校注》,何秋涛《校正元圣武亲征录》,以王国维校本最好。
近年贾敬颜吸收中外研究成果,对该书进行全面校、注、补,有油印《圣武亲征录校本》。
国外有日本人那阿通世的增注本(收入《那阿通史遗书》大日本图书,1915),伯希和法文译注本,未完成部分由其学生韩百涛整理出版。
③《经世大典》
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文宗时官修。为《元史》的主要依据材料之一 (详见本部分《三、元史的史料来源》)《永乐大典》曾予辑录。现存除《元文类·经世大典序录》和 《永乐大典》残本中的存留部分外,尚有 《广仓学窘丛书》所收的 《大元马政记》、《元代画朔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大元官制杂记》、《元高丽记事》,总约10余卷,尚不足原书的百分之二、三。现存部分内容涉及市籴粮草、仓库、招捕、站赤、急递铺、海运、高丽、缅甸等事。对学习、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工程技术、中外关系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④《通制条格》
元朝政府颁行的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中的条格部分。元成宗、仁宗、英宗时官修,至治三年 (1323)刊行。《大元通制》全书88卷,分制诏、条格、断例、别类4部分。今仅存明写本 《通制条格》残卷,1930年由国立北平图书馆影印出版,共22卷,包括户令、学令、选举、军防、仪制、衣服、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杂令、僧道、营缮19个篇目。元代条格,大体相当于唐、金两代法律体系中的令,是元代民政、行政等方面的重要法规。它与 《元典章》都是研究元朝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珍贵史料。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黄时鉴点校的 《通制条格》,参考了 《元典章》,日本学者小林高四郎、冈本敬二编着的《通制条格研究译注》等,作了大量校刊工作,为阅读提供了方便。
⑤ 《元典章》
全名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成宗至英宗至治二年 (1322)官方相继修纂。正集60卷,辑中统至延佑七年 (1320)各种诏令、条格、公牍;英宗至治元、二年的诏令、公牍等则辑为 《新集至治条例》,不分卷。
全书分为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类。类下再分若干门、目、条。全部由元代的文牍资料汇集而成,文体形式不一,有书面语,也有以口语硬译蒙古语的特殊文体,学界称“硬译公牍文体”。
《元典章》内容丰富,具体。全面地反映了元代的政治、军事、财政、司法、农业、手工业、商业、宗教、文化、阶级关系、文化、民族关系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元代贵族、官僚的特权,封建身份等级制度、阶级压迫和剥削,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尖锐的阶级矛盾,动荡的社会生活,腐朽的统治,最高统治集团处理政务的准则、方法和过程,都有生动、具体的记载,可补充和印证《元史》与其他史籍的许多内容。是研究元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1908年,北京法律学堂刊行由沈刻本作跋的刻本,称沈刻本。
1931年,陈垣有 《沈刻元典章校补》。
民国年间,在北平故宫发现了元刻本,70年代台湾故宫博物院影印了这个刻本,再现了本书原貌。
⑥ 《大元大一统志》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1285) 至成宗大德七年 (1303) 年官修。先后有札马剌丁、虞应龙、孛兰肹、岳铉等参与编修,是元朝的地理总志。凡600册,1300卷。元顺帝至正六年 (1346) 由杭州刻板。
《大元大一统志》继承唐《元和郡县志》、宋《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书之例,分为建置沿革、坊郭乡镇、里至、土产、风俗形胜、古迹、宦迹、人物、仙释等门,所用资料除上述三种外,还有金、元二史地理志,内容广泛,包罗详备,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舆地书。元文宗时修 《经世大典》其都邑等部即以此为据,《明一统志》也以此书为蓝本。明嘉靖后散佚。现仅有公、私所藏残本44卷,《永乐大典》中还保存了部分遗文。近人赵万里以《元史·地理志》为纲,将元刻残帙,各家抄本和群书所引,汇辑为一书,分编10卷,题为《元一统志》,可略见原书规模。中华书局1966年出版。
⑦《元朝名臣事略》 15卷
原题《国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编。全书载元开国功臣、文臣、武将、学者47人的传记,前4卷收蒙古、色目12人,后11卷收汉人35人。利用诸家文集中碑传资料编成。按年按事选辑有关人的行状、碑文、墓志、家传及其他记载,分段注明出处,取详去简,弃去重复,使文字首尾一贯。传前有提要,概述传主的氏族、籍贯、简历、年岁等。传主祖先功业卓着者,在正文下用小字摘注其事迹。文中涉及的事、人物有它书可补充的,也用小字注出。这是中国传记类史籍中一种创新的体裁。全书引文130余篇,其中选自元初着名文人王鹗、王磐、徐世隆、李谦、阎复、元明善等10余人的作品占一半以上,他们的文集今已不存,若干名篇则赖此书得以保存,因此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以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的元统乙亥(1335)刊本最好。
⑧《元文类》70卷
原名《国朝文类》,元苏天爵编。收太宗窝阔台至仁宗延佑时期名家100多人的诗文800多篇。其中诏赦、奏议、册、表、笺、铭、碑、记、序、书、杂着、策问等,保存了有关政治、文化、教育、科举等材料。《经世大典序录》对研究史事尤为重要,现《经世大典》不存,赖此《序录》使我们得知其体例和书中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碑碣则保存了一些传记材料。有《四部丛刊》影印至正二年 (1342) 刊本等。
⑨《蒙鞑备录》
南宋赵珙撰。旧题孟珙,实误。1221年赵珙随使赴蒙古国,至燕京,见到总领蒙古大军攻金的木华黎,把出使见闻材料着录成书。全书分立国、鞑主始起,国号年号、太子诸王、诸将功臣、任相、军政、马政、粮食、征伐、官制、风俗、军装器械、奉使、祭祀、妇女、燕聚舞乐等17目,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记载,是研究当时蒙古和幽燕一带历史情况的重要史料。通行诸本中以1926年刊行的王国维《蒙鞑备录笺记》最佳。
⑩ 《黑鞑事略》
南宋彭大雅撰,徐霆疏。彭、徐二人分别于1232年和1235—1236年随奉使到蒙古,彭大雅为书状官,先写下了书稿,徐霆随使归来,又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与彭大雅书稿互相参照,以彭稿为定本,把不同记载作为疏(注释)写在各有关事项下,合成一书。介绍了蒙古国的主要人物、地理气候、放牧和围猎方式、语言文字、历法、筮占、官制和习惯法、风俗习惯、赋税差发、贸易贾贩、军队、武器、作战方法、行军阵势以及所属各投下的状况、被征服各国的名称。有些记载对了解、研究蒙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有参考价值。
(11)《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李志常撰。1220年,全真教道士长春真人邱处机奉成吉思汗之召,率门徒18人自山东莱州启程,赴西域。途经燕京、宣德、沙陀、漠北、阿里马城 (新疆霍城),1221年11月抵达撒麻耳干 (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次年四月于大雪山 (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晋见成吉思汗,讲道而还,1223年回到宣德。李志常为随行弟子之一,归而将其师徒西行见闻记录成书,述所经山川道里、沿途所见风俗人情、漠北农业发展情况兼及邱处机生平。是研究13世纪漠北、西域史地及全真教历史的重要资料。
乾隆年间,钱大昕将此书从《道藏》中抄出,始受到重视,现流行较广的是王国维1926年校注本。
(12)《辍耕录》 30卷
一名《南村辍耕录》,元、明之际陶宗仪着。元末兵起,陶氏避难松江,耕作之余,随手札记,积累既多,乃令其门人整理,得其精萃者580余条,汇为30卷。作者熟悉元代掌故和典章制度,文中所记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文化教育、科举、戏剧、书画、刑法、货币、民族、宗教、衣食住行、风俗民情等,对了解和研究元明之际的社会和学术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权臣擅权》、《讥省台》、《醉太平小令》等揭露元末统治的黑暗、《刑赏失宜》、《旗联》等记述农民起义、《授时历法》、《麻答把历》等叙历法,《大元宗室世系》、《氏族》更经常为学者引用。有元、明刻本,1958年中华书局以武进陶氏影印元刻本为底本、断句重印。
(13)《事林广记》 42卷
南宋末陈元靓编,元朝和明朝人翻刻时皆有增补。内容广泛,天文、地理、政刑、社会、文学、游艺,无所不包; 插图详明,如《北双陆盘马制度》、《投壶图》等,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情景,创类书图文兼重体例,是一部民间日用百科全书。书中所录元代史料有《大元混一图》、元代行政建制、皇帝纪年、蒙古译语、大元通制、大元交钞等,可与史志相参证。有元、明两朝多种刻本,卷类不尽相同。中华书局有影印本行世,所据为元至顺年间安椿庄书院刻本,原题名《新编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影印本改今名。
(14)《庚申外史》
又名《庚申帝史外闻见录》、《庚申大事记》,元末明初人权衡着。庚申帝即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因生于仁宗庚申年,而被称为庚申帝。
作者生当元末,又居住在中原,耳闻目睹元末朝廷政事,农民起义情况,所记比较真实客观。其中记元廷宫闱轶事,多为他书所不载,对统治集团中上层贵族如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之间的纷争和元末农民起义的记载,亦多翔实,是研究元朝末年的政治形势和农民起义的重要资料。现有 《宝颜堂秘笈》、《海山馆丛书》、《学津讨原》、《学海类编》、《豫章丛书》等本。
(15)《岛夷志略》
元汪大渊着。汪大渊曾两次附舶出航东西洋,游历了东西洋许多国家,所到各地皆记其山川、风俗、风景、物产和贸易情况。至正九年(1349)路过泉州,适值泉州路达鲁花赤命吴鉴修《清源续志》(清源系泉州旧郡名)。以泉州为市舶司所在,系海外各国人物聚集之地,对各国风土人情应有记录,遂命大渊着《岛夷志》,附《清源续志》后。次年,大渊归南昌,又单独刊印,以广流传。全书100条,除末条“异闻类聚”为抄撮前人记述外,其余每条大抵记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些条还附带提到邻近的若干地方,所记达220余国名和地区,其中不少为首次见于我国着录。涉及范围东至菲律宾群岛,西至非洲。因多系“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故较翔实可信。为了解和研究元代海外贸易和14世纪亚非史地的重要资料。有苏继庼《岛夷志庼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16)《真腊风土记》
元周达观着。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周达观曾出使真腊(柬埔寨),次年至其国,居留一年许,大德元年 (1297)始返。本书为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柬埔寨,隋唐时称真腊,元代又称甘孛智、干不昔、甘不察,明万历后始译为柬埔寨。书载城郭、宫室、服饰、官属、生产、贸易、军马、国主40条。城郭条记载了古城吴哥的建筑和雕塑,与今所存遗址情况相合,足证记载之可信。《元史·外国传》未列真腊,此书可补其缺。夏鼐的 《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17)《续资治通鉴》220卷
清毕沅着,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后,记载辽宋金元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其中元纪28卷,叙事简明、概括。史料均有所本,并作《考异》辨明原委。1957年古籍出版社标点出版。
(18)《马可·波罗行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比萨人鲁思梯切诺笔录。至元十二年(1275) 马可·波罗随父至元廷,1291年奉元世祖命护送伯岳吾氏贵族之女阔阔真至伊利汗国。侨居元朝17年,并曾任官和奉命出使,游历了中国许多地方。1296年,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讲述游历东方的见闻,被记录成书。书中记载了大都、上都、京兆 (陕西西安)、成都、昆明、大理、济南、扬州、杭州、福州、泉州等数十个中国名城,描述了元朝重大政治事件、典章制度及各地自然和社会面貌。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如所述海都,乃颜之乱,阿合马被杀,元朝的西都制度,宫廷宴飨及大都、上都、镇江、杭州、泉州等地情况,可与汉文史籍相印证。因有些材料得自传闻,也有夸大或失实之处。冯承钧所译《马可·波罗行记》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
(19)《世界征服者史》
波斯史家志费尼 (1226—1283)撰写于13世纪50年代。志费尼为蒙古阿姆河行省长官阿儿浑的书记,曾数次随阿儿浑入朝和林,在第三次入朝时,应友人之请,开始撰写《世界征服者史》。作者所撰史实,多发生在他生活的时代,很多材料得自旅途见闻和社会上流行的传说。对成吉思汗的西征,“志费尼是第一个予以完整、详细报导的史家,也是这方面的权威。”(《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序》)所叙史事,上起自成吉思汗,下至旭烈兀西征。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蒙古前三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中亚和波斯史,包括花剌子模的兴亡,哈喇契丹诸汗以及当地的蒙古统治者;第三部分自拖雷始,以较大篇幅记载了蒙哥登基及其统治初期的情况,对学习、了解元朝前四汗和畏兀儿、中亚、西辽史都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宪宗蒙哥初政,则多为作者亲历,所记尤为可贵。但该书文体华丽,雕琢过甚,文意晦涩,颂扬真主之词占据了相当的篇幅。198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何高济的汉译本。
(20)《史集》
波斯人拉施特主编。拉施特(1247—1318)在任伊利汗国宰相时,奉伊利汗合赞(1295—1304年在位)和合儿班答(1304—1316年在位)之命主持编纂。全书分三部: 第一部为《蒙古史》,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地志》。现只存第一、二部。编纂者参考了当时的波斯、阿拉伯文着作《突厥语词典》、《世界征服者史》、《全史》,同时利用了伊利汗宫廷资料,蒙古史书《阿勒坛·帖卜迭儿》(《金册》),还直接请教了中国、印度、畏兀儿、蒙古等民族的学者,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丞相便提供了大量蒙古史方面的重要材料。
本书有多种语言文字的多种译本,对其分卷也有所调整。1983—1986年,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余大钧、周建奇的汉译本。全书3大卷4册。第1卷有一、二两分册。第1分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共记蒙古、突厥语族部落41个; 第2分册为《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纪》。第2卷为《波斯蒙古诸汗以外的成吉思汗后裔史》,包括《窝阔台合罕纪》、《术赤汗及其后继诸汗传》、《察合台及其后继诸汗传》、《拖雷汗传》以及贵由、蒙哥、忽必烈、铁穆耳等纪。第3卷为 《波斯伊利汗国史》。
其中第1卷《蒙古史》是研究14世纪初叶以前蒙古族史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其中除有许多《元史》和 《元朝秘史》失载的材料外,还可与汉文史料互证异同。
(21)《海屯行纪》《鄂多立克东游
何高济译,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
耿升,何高济译,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出使蒙古记》
〔英〕 道森着,吕浦译,周良霄注。
普兰·迦尔宾(又译作柏朗嘉宾、普兰·加宾尼、约翰·普兰诺·加宾尼),鲁布鲁克,海屯,鄂多立克曾先后因各种目的出使蒙古,分别见到拔都、贵由、蒙哥和忽必烈等,他们以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写下了各自的行纪。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研究这一时期蒙古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生动、具体的材料。
(22)《佛祖历代通载》
(僧) 念常,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卷49
《至元辨伪录》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2
《金莲正宗纪》5卷
道藏 致75
《七真年谱》
道藏 奈127—128
可提供元代宗教活动情况
(23)《元代白话碑集录》
蔡美彪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本书收有关拓片百余种,多为未收入各类金石录者。内容多为免除道观寺院赋役的圣旨、懿旨、令旨。辑者分段标点,并对汉译蒙古语和其它语言专名作了注释,另附简单索引。是研究元朝宗教、语言的重要资料。
《元代白话碑》
冯承钧,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
(24)《通制条格》
黄时鉴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黄时鉴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可提供元代政刑资料。
(25)《汉译蒙古黄金史纲》
作者佚名,朱风、贾敬颜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可用作了解蒙古世系的参考。
(26)《国初群雄事略》
(明) 钱谦益,《适园丛书》本
《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杨讷、陈高华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
杨讷着,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可提供了解、研究元末农民起义的资料。
(27)《元曲选》
(明) 臧晋叔,中华书局1958年本。
(28)《元史纪世本末》
(明) 陈邦瞻,中华书局1979出版。
(29)《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六册
韩儒林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供学习、阅读《中国通史》第七册,《中国史纲要》、《中国史稿》第五册参考。
(30)《元代画家史料》
陈高华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
(31)《元代罗罗斯史料辑考》
杜玉亭着,四川民族出版社1979年出版。
(32)《金石文存目》七
钱大昕着,此为钱氏私人收藏金石拓片中元代部分的目录,记有撰者、字体、年月、地点。
(33)《中国石刻史料汇编》二辑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出版。
(34)《元史学概说》
杨志玖审定,李治安、王晓欣编着,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是该出版社的大型系列化丛书《学术研究指南》中的一部。它全面回顾了自明清至今元朝史研究的情况;专题研究的成果;介绍了学习、研究元朝史的史料、参考书和工具书,并附有重要论文索引。对有一定历史知识而希望深入了解和研究元史的人是一部指示门径的好书。
2. 论着、论文集、译着
①《中国通史》第七册
蔡美彪主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册为元朝史分册。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叙述蒙古起源,政权建立,对外扩张,建号改元,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民族发展状况和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及由此引起的农民反抗斗争直至元朝灭亡。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叙事生动,特别是元中期史和边疆民族史部分,弥补了过去元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仁宗的汉法政治” 和 “文宗的崇文尊儒” 列专目叙述,颇有见地。
② 《中国史稿》 第五册
本册为辽宋金元分册。元史部分由陈高华执笔。虽篇幅不大,都重点突出。在全面叙述元朝政治、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对元代的赋役制度、户等的阐述,澄清了一些混乱不清处,颇有新意,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入、精细。用翔实的史料分析各支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也令人信服。
③《元朝史》
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元朝史的学术着作。编着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引证广博。除系统地叙述大蒙古国和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征伐战争外,还介绍了草原各部的基本情况,蒙古民族的起源,发展形成过程; 分析了元朝汗位争夺的原因,揭示了元代错综复杂的各类社会矛盾,由此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农民的反抗斗争;在介绍元朝继续中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政策、制度的特殊性; 同时以确凿的史实,否定了元史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偏见。充分肯定了元朝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中外交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及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当然也揭露了元朝统治者残酷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黑暗腐朽的统治,正是这些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农民的大规模反抗斗争,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④《蒙古族简史》
《蒙古族简史》编写组编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这是在蒙古史专家翁独健主持下,由国内蒙古史学者合作编写的一部蒙古族通史。第一、二两章介绍蒙古族的起源和形成,蒙古国和元朝时期的蒙古族,对学习、研究蒙古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⑤《蒙古奴隶制研究》
高文德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这是我国研究早期蒙古社会的第一部专着。作者以大量史料,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奴隶占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氏族制残余及其本质变化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蒙古早期社会的理解。作者主张自成吉思汗10世祖孛端察儿时(约公元10世纪前半叶),蒙古社会已进入奴隶制阶段,成吉思汗所建的大蒙古国为统一的蒙古奴隶制政权。
⑥ 《蒙元战争史》
陈世松、匡裕彻、朱清泽、李鹏贵着,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是系统叙述近半个世纪的蒙古、元朝与南宋战争的一部专着。具体地叙述了战争爆发前的形势,战争的各个阶段、各个战场和战役情况。对双方的兵力部署,战前准备,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战术运用等都作了详细的交待和必要的评述。在分析、归纳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勾勒出了宋金战争的发展线索。同时对史料作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和考订。书中插有形势图,战役图12幅,书后附《宋元战争大事年表》和陆峻岭校勘元《经世大典序录·平宋》。
⑦ 《成吉思汗传》
韩儒林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叙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事迹,评价公允,是学习早期蒙元史的一本很好的读物。
另以此为名的着作还有:
冯承钧着,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
符拉基米尔佐夫着,余元庵译,上海巨轮出版社1950年出版。
余元庵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
《成吉思汗评传》
张振佩,重庆中华书局1943年出版。
《成吉思汗新传》
李则芬着,台湾中华书局1970年出版。
《成吉思汗》
〔日〕 太田三郎着,上海作新社译,上海作新出版社1903年出版。
周庆基着,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出版。
史维着,香港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
胜膝猛撰,辛锦俊译,台北星火出版社1979年出版。
《铁木真》
王明荪着,台北县联鸣文化公司1980年出版。
⑧《忽必烈传》
周良霄着,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忽必烈的传着,对忽必烈的生平,创建元朝,统一中国,实行蒙汉制相兼的中央集权等做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与论述。是学习和研究元朝前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元世祖》 (1215—1294)
蔡东藩,台北河洛图出版社1978年出版。
⑨《耶律楚材》
黄时鉴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李桂枝着,中华书局历史小丛书合订本《古代政治家传略》,1988年1月出版。
⑩ 《元大都》
陈高华着,北京出版社1982年出版。记述了大都城的建造过程,城市、宫室布局,大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作者根据当时的历史分析了忽必烈定都于此的原因。
(11)《元代社会阶级制度》
蒙思明着,哈佛燕京学社1938年出版。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12)《元代西域人华化考》《元也里可温考》
陈垣着,励耘书屋丛刻本,1934年。
(13)《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陈垣着,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
(14)《蒙古定蜀史稿》
陈世松着,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15)《元朝史话》
邱树森着,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出版。
黄时鉴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6)《元代社会经济史稿》
李干着,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7)《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
余士雄着,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出版。
(18)《元史新讲》
李则芬着,台北1978年出版。这是台湾学者撰写的综合性元史专着,内容丰富,卷帙浩繁。没有重视和利用元代重要典籍《元典章》,则是其不足。
(19)《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第二集。
陈垣着,中华书局1980、1982年出版。收《元也里可温教考》、《耶律楚材之生卒年》、《耶律楚材之卒年》、《李志常之卒年》、《顾千里之秘史跋文校异》、《沈刻元典章校补缘起》、《元秘史译音用字考》、《萨都剌的疑年》等篇。
(20)《邵循正历史论文集》
邵循正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收入《 〈元史〉,拉失德丁〈集史·蒙古帝室世系〉 所记世祖后妃考》、《 〈集史·蒙哥汗记〉译释》(残稿),《〈集史·忽必烈汗记〉译释》上、下(其中下篇为未完成稿,由手稿过录),《拉失德丁〈集史·铁木耳合罕本纪〉译稿》(残稿)、《元代的文学与社会》、《蒙古的名称与渊源》、《语言与历史——附论〈马可·波罗游记〉 的史料价值》、《成吉思汗生年问题》等篇。
(21)《穹庐集》
韩儒林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是蒙元史专家韩儒林的论文集。所收论文34篇,涉及蒙古族的名称、起源,成吉思汗初起的重大事件,元朝的特殊制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和吐蕃、党项、女真等民族史的内容。其中《成吉思汗十三翼考》、《蒙古氏族札记二则》,订证了前人着作中蒙古人名、部族名和史事的多处讹误,为研究成吉思汗肇基时的部落组织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基础。《蒙古答剌罕考》、《元代阔端赤考》、《元代诈马宴新探》,探讨了蒙元时代的特殊制度。《西北地理札记》、《清代内蒙古驿站的方位》、《成都蒙古圣旨碑考释》、《所谓“亦思替非文字”是什么文字》、《关于西北民族史中的审音与勘同》等则是研究历史地理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论着。《论成吉思汗》,肯定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为蒙古民族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指出他所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22)《元史三论》
杨志玖着,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本书是我国蒙元史研究专家杨志玖的论文集,共收论文26篇。主要涉及探马赤军,马可·波罗和元代回回人3个方面。作者自60年代开始研究,探讨元代的探马赤军,除掌握大量史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外,还不断与国内外同行切磋、商讨,故有《再探》、《三探》和《辽金的挞马与元代的探马赤》4篇文章相继发表。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对马可·波罗来华事迹也先后有6篇文章,所考史事已为学术界承认。回回在元代起过重要作用,作者的13篇论文从回回一词的起源谈起,对其名称演变,回汉通婚,回回人物,回回法等都作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23)《元史论集》
南开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这部论文集选录了1949年至1980年中33位作者学术价值较高的元史论文42篇。内容涉及蒙古兴起,历史人物,社会经济,典章制度,阶级与阶级斗争,文化科学,文物考古,历史地理等诸方面。这本论文集既是对30年元史研究成果的总结,也能给诸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研究信息。
(24)《元史论丛》 第一、二、三辑
元史研究会编,中华书局1982、1983、1986年出版。为元史研究会会刊,不定期。主要发表元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自创刊以来,出版三期,刊登论文56篇,皆为作者潜心钻研所得,参考价值很高。
(25)《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南京大学学报专辑,年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编辑部编。两刊物多年来刊登了很多有水平、有见地的元史、蒙古史、北方民族史方面的研究论文。
(26)《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集》《蒙古史研究》
中国蒙古史学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1980、1981、1985年出版。蒙古史学会1979年成立后,先后出版论文选集三辑,1985年后改为《蒙古史研究》,不定期。
(27)《元代史新探》
萧启庆着,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出版。本书为作者的论文集,收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元代的儒户》等11篇论文,资料充实,考订详审,有所创新。
(28)《蒙古史研究》
〔日〕 箭内亘着,昭和5年 (1930) 出版。其中 《元代蒙古色目待遇考》、《元代制度考》、《元代怯薛及翰耳朵考》、《元代经略东北考》等篇由陈捷、陈清泉译成汉文,商务印书馆曾于1932—1934年出版单行本。
(29)《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 1—9编
沙畹、伯希和等着,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1934—1958年先后出版,很有参考价值。
(30)《蒙古社会制度史》
〔苏〕符拉基米尔佐夫着,刘荣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作者为苏联着名东方学家,运用有关蒙古的东西方资料和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考察,从分析大量例证和名词入手,提出了 “蒙古游牧封建主义”的着名论点。对研究早期蒙古社会的经济,氏族组织,阶级关系,千户分封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金帐汗国兴衰史》
〔苏〕格列科夫等着,余大钧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系统全面地叙述了钦察汗国的情况。
3. 论文类
关于蒙古族族源的论文:
①《鞑靼考》附《鞑靼年表》 王国维 《国学论丛》第1卷第3号1928年
②《萌古考》 王国维 《国学论丛》第1卷第3号 1928年
③《阻卜非鞑靼辨》附《阻卜年表》 徐炳昶 《女师大学术季刊》第1期 1931年
④《论阻卜与鞑靼》 王静如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三分 1931年
⑤《鞑靼起源考》 方壮猷 《国立北京大学国学集刊》第3卷第2号 1932年
⑥《辽金北边部族考》 冯承钧 《辅仁学志》8卷1期 (后收入《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着汇辑》)
⑦《蒙古的名称》 韩儒林 中央大学《文史哲》 1943年1卷1期(后收入 《穹庐集》)
⑧《蒙古的名称和渊源》 邵循正 天津《大公报》 1947年5月6日 《文史周刊》第29期
⑨《记阻卜之异译》 唐长孺 天津《大公报》 1947年5月16日《文史周刊》第29期
⑩《辽金石刻中的鞑靼》 蔡美彪 《北京大学国学季刊》 第7卷第3期1952年
(11)《达怛问题》 岑仲勉 《中山大学学报》 1957年第3期
(12)《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 亦邻真 《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第3、4合刊
(13)《鞑靼杂考》 周良霄 《文史》第7辑
(14)《论阻卜与鞑靼之异同》 余大钧 《历史研究》 1981年第6期
(15)《关于“阻卜”的语源、对音及语义》 余大钧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82年第2期
关于10—13世纪蒙古社会性质的论文:
①《蒙古氏族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杨国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58年第4期
②《论十三世纪蒙古社会性质》 赵华富 《山东大学学报》 1961年第2期
③《十三世纪蒙古族的社会过渡问题》 重学 《历史研究》 1962年第6期
④《蒙古社会如何向封建制过渡问题》 周清澍 《民族团结》 1962年第6期
⑤《关于十三世纪蒙古族社会的性质》 杨建新 《民族团结》 1963年第6期
⑥《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的氏族社会》 高文德 《民族团结》 1962年第9期
⑦《蒙古奴隶制初探》 高文德 《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 1979年
⑧《关于十一至十三世纪蒙古族社会的性质》 那木云 《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 1979年
⑨《论蒙古诸部统一前的氏族制残余》 刘荣焌、高文德 《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 1981年
⑩《关于蒙古族早期社会性质问题》 阿勇 《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 1981年
(11)《蒙古人是何时到达三河之源的——兼论蒙古母权制社会的发展》
姚家积 《元史论丛》 (1) 中华书局 1982年
(12)《蒙古人的英雄时代和军事民主制时代》 姚家积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 1983年
(13)《关于十一、十二世纪的孛斡勒》 亦邻真 《元史论丛》(3)中华书局 1986年
(14)《论十二世纪蒙古社会制度问题》 〔苏〕H·蒙库耶夫 申屠榕译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 1988年第2期
关于蒙古的兴起、统一,政权建立,蒙金战争、元朝的政治事件论文:
①《蒙古族何时迁至斡难河源头》 陈得芝 《南京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
② 《从金朝的北征、界壕、榷场和宴赐看蒙古的兴起》 贾敬颜《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9) 1985年
③《成吉思汗与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亦邻真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62年第1期
④ 《成吉思汗十三翼考》 韩儒林 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 1940年 (后收入《穹庐集》)
⑤《论蒙金关系》 任崇岳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6期
⑥《定宗征拔都》 杨志玖 《中华文史论丛》 1979年2(后收入《元史三论》)
⑦《忽必烈与蒙哥汗治理汉地的歧见》 姚从吾 《文史哲学报》(16) 1967年第10期
⑧《忽必烈与蒙哥的一场斗争》 陈得芝 王颋 《元史论丛》(1)中华书局 1982年
⑨《忽必烈征大理史事新证(新出元碑〈故大理□□氏躬节仁义道济大师墓碑铭并序〉》)》 方龄贵 《思想战线》 1987年第4期
⑩《忽必烈削弱宗藩实行中央集权》 李治安 《南开学报》 1985年第3期
(11)《李璮之乱与元初政治》 周良霄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4) 1980年
(12)《试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孟繁清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 1983年
(13)《乃颜之乱杂考》 姚大力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7)1983年
(14)《真金与元初政治》 黄时鉴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 1986年
(15)《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萧功秦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1983年
(16)《拜住及其新政》 匡裕彻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5期
(17)《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危机》 萧功秦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5) 1981年
(18)《元朝诸帝汉化述议》 罗贤佑 《民族研究》 1987年第5期
(19)《元代宦祸考》 傅乐淑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 1983年
(20)《斡赤斤家族与蒙元朝廷的关系》 叶新民 《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21)《元代中期的党争及其危害》 赵永春 《松辽学刊》 1987年第2期
(22)《元代蒙古诸汗国间的约和及窝阔台》 刘迎胜 《新疆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23)《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 刘迎胜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 1986年
(24)《阿里不哥之乱与察合台汗国的发展》 刘迎胜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9) 1985年
(25)《贵由汗继位的前前后后》 白拉都格其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 1986年
关于典章制度的论文:
① 《蒙古前期汉文人之进用之途径及其中枢组织》 唐长孺 《学原》2卷7期 1948年
②《蒙古前期的断事官、必阇赤、中书省和燕京行省》 李涵 《武汉大学学报》 1962年第3期
③《元代的中央政治制度》 杨树藩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7年
④《说 〈元史〉 中的“札鲁忽赤”并兼论元初尚书省》 札奇斯钦《蒙古史论丛》 台湾学海出版社 1980年第9期
⑤《说〈元史〉 中的“必阇赤”并兼论元初的中书省》 札奇斯钦《蒙古史论丛》 台湾学海出版社 1980年第9期
⑥《说〈元史〉中的“达鲁花赤”》 札奇斯钦 《蒙古史论丛》 台湾学海出版社 1980年第9期
⑦《帝师制度述略》 陈庆英 仁庆扎西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
⑧《元代投下考述》 李治安 《民族研究》 1989年第3期
⑨《论元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周继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
⑩《元代地方行政区制度》 张步天 《益阳师专学报》 1987年第3期
(11)《元代的吏员出职制度》 许凡 《历史研究》 1984年第6期
(12)《元代法律制度述略》 石磊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
(13)《元代监察制度述略》 郝时远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1986年
(14)《元代的首领官》 许凡 《西北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
(15)《元代农村社制研究》 杨讷 《历史研究》 1965年第4期
(16)《元朝科举制度的行废及其社会背景》 姚大力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6) 1982年
(17)《元朝的宿卫制度》 萧启庆 《元代史新探》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3年
(18)《关于元代的四怯薛》 叶新民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1983年
(19)《元代的探马赤军》 杨志玖 《中华文史论丛》 1965年第8期(后收入 《元史三论》)
(20)《探马赤军问题再探》 杨志玖 《民族研究》 1981年第1期(后收入 《元史三论》)
(21)《探马赤军问题三探》 杨志玖 《南开学报》 1982年第2期(后收入 《元史三论》)
(22)《探马赤军考》 贾敬颜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 1983年
(23)《辽金的挞马与元代的探马赤》 杨志玖 《元史三论》 人民出版社1985年
(24)《探马赤词源新释》 乌恩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
(25)《木华黎国王麾下诸军考》 黄时鉴 《元史论丛》(1) 中华书局 1982年
(26)《关于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问题》 到何之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78年第1期
(27)《忽必烈与武卫军》 史为民 《北方文物》 1986年第2期
(28)《蒙古国时期左右翼千户沿袭归属考》 史为民 《西北民族研究》 1986年第1期
(29)《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纂》 翁独健 《燕京社会科学》(1) 1948年
(30)《五户丝制述略》 李桂芝 赵秉昆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6期
(31)《论元朝刑法体系的形成》 姚大力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 1986年
(32)《元代户等制略论》 陈高华 《中国史研究》 1977年第1期
(33)《论元代的军户》 陈高华 《元史论丛》(1) 中华书局 1982年
(34)《元代税粮制度初探》 陈高华 《文史》第6辑 中华书局
(35)《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陈高华 《历史论丛》(1) 1964年
(36)《元代役法简述》 陈高华 《文史》第11辑 中华书局 1981年
关于经济的论文:
①《斡脱杂考》 翁独健 《燕京学报》 (29) 1941年
②《关于元朝统治下“经济破坏”问题》 杨志玖 《史学月刊》1957年 (后收入 《元史三论》)
③《试论金元时官田的增多》 韩国磐 《中国史研究》 1979年第3期
④《从元朝法令看当时的土地制度》 杨国宜 《安徽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
⑤《元代江南官田刍议》 高荣盛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6) 1982年
⑥《元代的学田》 孟繁清 《北京大学学报》 1981年第6期
⑦《元代屯田制度简论》 梁方仲 《历史论丛》(3) 齐鲁书社1983年
⑧《元代屯田的组织和管理》 周继中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10) 1986年
⑨《元代地契》 施一揆 《历史研究》 1957年第9期
⑩《从三部农书看元朝农业生产》 师道刚 孙 王朝中 《山西大学学报》 1979年第3期
(11)《元代河患与贾鲁治河》 邱树森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1986年
(12)《元代的茶叶生产和茶政》 高荣盛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10) 1986年
(13)《元代的棉花生产和棉纺业》 洪用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3期
(14)《十至十三世纪初期蒙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高文德 《文史哲》 1979年第2期
(15)《元代养马业初探》 洪书云 《郑州大学学报》 1986年第1期
(16)《元代的手工业》 陈振中 《中国封建经济关系的若干问题》1958年
(17)《元代矿业考略》 王颋 《历史地理研究》(1)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年
(18)《试论元代的纸钞》 匡裕彻 《文史哲》 1980年第3期
(19)《元代发行的纸币及其历史意义》 李干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
(20)《简论忽必烈币制改革与元代钞法的历史地位》 穆宏利 《中国钱币》 1986年第2期
(21)《元代的海外贸易》 陈高华 《历史研究》 1978年第3期
(22)《元代市舶制度简述》 王冠倬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79年第1期
(23)《元“海运”航路考》 章巽 《地理学报》23:1 1957年第2期
(24)《我国纺织家黄道婆对于棉织业的伟大贡献》 冯家升 《历史教学》 1954年第4期
(25)《元代南方水利灌溉的成就》 秦新林 《殷都学刊》 1986年第1期
关于阶级、阶层与农民起义的论文:
①《元代江南的地主阶级》 陈得芝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7) 1983年
②《从元朝四等级制看民族压迫的阶级实质》 冉守祖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
③《元代的奴隶买卖》 洪用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
④ 《元代的 “驱军”和军驱》 姚家积 《中国史研究》 1985年第1期
⑤《元代的工匠》 李景林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6)1982年
⑥《略论元代儒士社会地位演变的历史过程》 任崇岳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3期
⑦《从“九儒十丐”看元代儒士的地位》 陈得芝 《光明日报》1986年6月18日
⑧《蒙古答剌罕考》、《蒙古答剌罕考补正》 韩儒林 《穹庐集》
⑨《元末社会诸矛盾分析》 丁国范 《南京大学学报》 1963年第1期
⑩《 〈辍耕录〉 中的 “扶箕诗” 不是农民军的口号》、《再谈 “扶箕诗”》 杨讷 《历史研究》 1978年第2期、1979年第4期
(11)《也谈〈辍耕录〉中的扶箕诗》 叶显恩 《历史研究》 1978年第9期
(12)《元末红巾军的政权建设》 邱树森 《元史论丛》(1) 1982年
(13)《彭莹玉事迹考略》 邱树森 《文史》第16辑
(14)《论元末红巾军将领明玉珍的历史地位》 胡昭曦 《四川大学学报》 1977年第4期
(15)《张士诚评价刍议》 任崇岳 《学习与思考》 1981年第2期
(16)《毛贵事迹考略》 邱树森 《文史哲》 1980年第3期
(17)《韩山童、刘福通白鹿庄起义说辨伪》 韩志远 《史学月刊》1984年第3期
(18)《元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陈高华 《历史教学》 1979年第9期
关于民族的论文:
①《黑车子室韦考》 王国维 《国学论丛》 1:3 1928年第4期
②《元代吉利吉思及其邻近诸部》 韩儒林 《中国史研究》 1979年第1期 (后收入《穹庐集》)
③《元朝的蒙古族》 周清澍 《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 1980年
④《汪古部事辑》 (5篇) 周清澍 《文史》第9、10、11、12、14辑 1980—1982年
⑤《十三世纪以前的克烈王国》 陈得芝 《元史论丛》(3) 中华书局 1986年
⑥《元代畏兀人内部状况》 张承志 《民族研究》 1983年第5期
⑦《元代的阿速、钦察、康里人》 陆峻岭 何高济 《文史》第16辑 中华书局 1982年
⑧《元代的阿尔浑人》 杨志玖 《南开史学》 1983年第1期(后收入《元史三论》)
⑨《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杨志玖 《中国回教救国会会刊》2:1 (后收入《元史三论》)
⑩《元代党项人余氏及其后裔》 史金波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11)《库腾汗——蒙藏关系最早的沟通者》 周清澍 《内蒙古大学学报》 (蒙古专号) 1963年第1期
(12)《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的》 韩儒林 《历史研究》 1959年第7期 (后收入《穹庐集》)
(13)《蒙哥汗时期的蒙藏关系》 陈庆英 史为民 《蒙古史研究》(1)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
(14)《元代乌思藏宣慰司的设置年代》 陈得芝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8) 1984年
(15)《元朝在西藏所封的白兰王》 陈庆英 《西藏研究》 1983年第4期
(16)《元代罗罗斯土官宣慰使研究》 杜玉亭 《民族研究》 1982年第2期
(17)《元辽阳行省各族的分布》 姚大力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8) 1984年
(18)《“汉人”考》 贾敬颜 《中国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
(19)《元统一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陈佳华 林荣贵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
关于人物的论文:
①《成吉思汗生年问题》 邵循正 《历史研究》 1962年第2期
②《成吉思汗生年考》 周清澍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62年第1期
③《论成吉思汗》 韩儒林 《历史研究》 1962年第3期(后收入《穹庐集》)
④《关于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 杨志玖 《历史教学》 1962年第12期 (后收入《元史三论》)
⑤《关于成吉思汗历史的几个问题》 贾敬颜 洪俊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3期
⑥ 《试论成吉思汗》 赵秉昆 李桂枝 《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年
⑦《试论成吉思汗的知人善任》 蒙林 《西北史地》 1985年第3期
⑧《成吉思汗的“临终遗言”及其军事思想》 穆鸿利 《东北师大学报》 1985年第1期
⑨《论耶律楚材》 杨树森 《东北师大学报》 1982年第3期 余大钧 《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 1979年
⑩《耶律楚材在大蒙古国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韩儒林 《江海学刊》 1963年第6期 (后收入《穹庐集》)
(11)《耶律楚材之生卒年》 陈垣 《燕京学报》(8) 1930年第2期(后收入 《陈垣学术论文选集》)
(12)《耶律楚材对中原文化恢复发展的贡献》 余大钧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79年第3期
(13)《耶律楚材对元初政治的影响》 李桂枝 《民族史论文选》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6年
(14)《论忽必烈》 周良宵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
(15)《关于忽必烈“附会汉法”的历史考察》 白钢 《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4期
(16)《忽必烈的“安业力农”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白翠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
(17)《关于赛典赤》 杨志玖 昆明《益世报》 1939年3月28日(后收入 《元史三论》)
(18)《元代回教人物牙老瓦赤和赛典赤》 何高济 陆峻岭 《元史论丛》 (2) 中华书局 1983年
(19)《郝经三题》 胡多佳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8) 1984年
(20)《论失吉·忽秃忽》 施一揆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5) 1981年
(21)《蒙古朵儿边氏孛罗事辑》 余大钧 《元史论丛》(1) 中华书局 1982年
(22)《刘秉忠论略》(上、下) 袁国藩 《大陆杂志》 28:12 1964年第6期
(23)《元代维吾尔族政治家廉希宪》 匡裕彻 《元史论丛》(2) 中华书局 1983年
(24)《阿合马理财的历史功绩》 徐志清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25)《元代中央王朝中的藏族宰相桑哥》 仁庆扎西 陈庆英 《西藏研究》 1984年第2期
(26)《元帝师八思巴年谱》 陈庆英 《世界宗教研究》
(27)《苏天爵和他的元朝名臣事略》 萧启庆 《大陆杂志》22 : 5 1961年第3期
(28)《元好问与蒙古国关系考辨》 黄时鉴 《历史研究》 1981年第1期
(29)《试论耶律楚材、元好问、邱处机——兼及金元之际儒生的出路与贡献》 李桂枝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
(30)《关于木华黎家族世系》 沈卫荣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8) 1984年
关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论文:
①《元代的朱陆合流与元代的理学》 唐宇元 《文史哲》 1982年第3期
②《蒙古人最初怎样看待儒学》 姚大力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7) 1983年
③《吴澄的哲学思想》 唐宇元 《中国哲学》 (8)
④ 《元代书院考略》 王颋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1期
⑤《元朝蒙古族教育情况》 特格舍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1年第6期
⑥《元修宋辽金三史再评价》 刘凤翥 李锡厚 《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3期
⑦《脱脱和辽金宋三史》 邱树森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7) 1983年
⑧《蒙古族的早期信仰和成吉思汗的宗教政治》 杨绍猷 《民族研究》 1983年第1期
⑨《忽必烈即位前的八思巴》 陈庆英 《思想战线》 1988年第5期
⑩《元代的白莲教》 杨讷 《元史论丛》 (2) 1983年
(11)《金元之际的全真道》 郭旃 《元史论丛》 (3) 1986年
(12)《金元真大道教史补》 陈智超 《中国史研究》 1986年第6期
(13)《元和元以前中国的基督教》 周良霄 《元史论丛》(1) 1982年
(14)《元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李迪 《内蒙古师院学报》 1982年第3期
(15)《郭守敬和他的科学贡献》 潘鼐 盛钧 《自然杂志》 1983年第11期
(16)《金元时代的医学》 李涛 《中华医史杂志》 1954年第2期
(17)《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 张家驹 《学术月刊》 1958年第8期
(18)《朱思本和他的〈舆地图〉》 邱树森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6) 1982年
(19)《元代的工艺美术与时尚》 尚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
(20)《试论元剧的繁荣》 李春祥 《河南师大学报》 1982年第6期
(21)《关于关汉卿的生平》、《关于关汉卿》 蔡美彪 《戏剧论丛》1957年第2、3期
(22)《“烧饭”之俗小议》 贾敬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
(23)《十三世纪蒙人之婚姻制度及其他问题》 袁国藩 《大陆杂志》47:10 1968年
(24)《元代回汉通婚举例》 杨志玖 《元史三论》 人民出版社 1985年
(25)《元诈马宴新探》 韩儒林 《历史研究》 1981年第1期
(26)《宋元和明初的马球》 陈高华 《历史研究》 1984年第4期
关于历史地理的论文:
① 《元岭北行省诸驿道考》 陈得芝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1)
②《元察罕脑儿行宫今地考》 陈得芝 《历史研究》 1980年第1期
③《元称海城考》 陈得芝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④《元岭北行省建置考》(上) 陈得芝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⑤《元阿力麻里古城考》 黄文弼 《考古》 1963年第10期
⑥《唆里迷考》 耿世民 张广达 《历史研究》 1980年第2期
⑦《元代曲先塔林考》 刘迎胜 《中亚学刊》 (1)
⑧《元代辽阳行省驿道考略——兼考明代海西东水陆线城站》 郭毅生 《北方论丛》 1980年第2、4期
⑨《黑龙江肇东八里城为元肇州故城考》 孙秀仁《北方论丛》1980年第3期
⑩《元湖广行省站道考略》 王颋 祝培坤 《历史地理》(3) 1983年
(11)《元代北方三测景所地理略述》 陈得芝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 (5) 1981年
(12)《元代的马湖江和马湖路》 陈世松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6期
(13)《兀剌海方位探索》 王颋 《历史地理研究》(1)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年
(14)《别失八里名义考实》 陈戈 《新疆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
(15)《元福建行省建置沿革考》 谭其骧 《禹贡》 第2卷第1期1934年
(16)《元陕西行省建置考》 谭其骧 《禹贡》 第3卷第6期 1935年
关于中外关系的论文:
①《论元代海外交通的发展》 陈得芝 《江海学刊》 1985年第1期
②《忽必烈侵日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陈有和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9) 1985年
③《元国信使一山一宁东渡初探》 毛德传 《史学集刊》 1983年第4期
④《元代中日贸易简论》 方安发 《江西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
⑤《中泰关系史上的一个疑案——关于素可泰国王坤兰甘亨是否访问过中国的问题》 尚芳 《历史研究》 1981年第1期
⑥《印度马八儿王子孛哈里来华新考》 陈高华 《南开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
⑦《试论宋元泉州港繁盛的原因》 童家洲 《文史哲》 1980年第4期
⑧《从非洲最早来中国的旅行家之一——伊本·拔图塔》 李希义《文史哲》 1964年第2期
⑨《阿拉伯天文学对我国元朝天文学发展的影响》 刘法林 《史学月刊》 1985年第6期
⑩《阿拉伯医学传入中国》 廖温仁 《医学杂志》 1952年第2、3期

关于元朝史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1. 《元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穹庐集》
  韩儒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 《元史论集·前言》
  翁独健 人民出版社 1984年
3. 《中国元史研究的历程》
  蔡美彪 《中国元史研究通讯》 1986年第2期
4. 《关于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方龄贵 《社会科学战线》 1986年第4期
5. 《我国元史研究的展望》
  邱树森 《南京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51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