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利用元末农民的反元斗争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窃取了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最终取代元朝,建立了明朝。
但是,逃往草原的元顺帝仍拥有相当的实力,继续用“至正”年号,史称北元。参与镇压红巾军的地主武装仍盘踞陕甘,与北元协同抵抗明朝。东北地区仍为故元辽东行省平章纳哈出占据。元朝宗室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继续统治云南,并与北元声气相通。江南的一些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虽在明朝统治区域,却仍心怀故君,不肯出仕新朝。朱元璋仍面临着巩固统治和统一全国的艰巨任务。为了拢络故元遗民,安定社会秩序,招抚与平定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巩固明政权,朱元璋急于表明自己是“奉天承运,济世安民”的圣主,新王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继续,《元史》一旦修成,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终结,从而打消元朝残余势力复国的幻想,并使明朝取得正统王朝的合法地位。
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后一王朝为前一王朝修史,乃是其必须承担的历史任务,正如明初史臣所说“国可灭而史不当灭”。而明朝急于在建国之初,立即修 《元史》,则更有其巩固统治的良苦用心。
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削弱并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新王朝如何长治久安,也是统治集团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以往之废兴,用作将来之法戒”,“苟善恶了然在目庶劝惩有益于人”(李善长《进元史表》),也是明修 《元史》 的目的所在。
徐达攻克大都后,封府库,籍图书,得元朝秘府所藏各帝实录和《经世大典》等重要官修典籍,为《元史》的编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朱元璋建国之前,就已有意网罗江南儒生,为己所用。 自李善长来投后,又先后有朱升、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名士被征入朝,在他们的影响和推荐下,朱元璋身边已经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帮助他制礼乐,定制度,备谘访,论治道,兴学校,育人才,这就使明初修《元史》有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洪武元年十二月 (1369年1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撰修《元史》,以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李善长为监修,以修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为总裁官,召山林遗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曾鲁、高启、赵汸、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着、谢徽、赵埙等16人为纂修官,二年二月丙寅 (初一,1369年3月9日)开局,至秋八月癸酉 (十一,1369年9月12日)完成元顺帝元统元年 (1333)以前部分,包括纪38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总计159卷。历时188天。元顺帝36年的史事,则因典籍无存付缺。同时派遗儒士欧阳佑等11人往北平(元大都,洪武二年改)等地采集史事,“其涉于史事者,令郡县上之”(宋濂《目录后记》),“凡诏令章疏,拜罢奏请,布在方册者,悉辑为一。涉于番书(蒙古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则令译而成文。不系公牍若乘舆巡幸、宫中隐讳、时政善恶、民俗歌谣以致忠孝乱贼、灾祥之属,或见之野史,或登之碑碣,或载群儒家集,莫不悉心谘访”(《宋文献公全集》卷7《吕氏采史目录序》)。采自北平、山东者,由吕仲善汇集,计有书120帙,拓碑文500通,运回京师。于是洪武三年二月乙丑 (初五,1370年3月3日)二次开局,仍以宋、王任总裁官,第一次参加编纂的赵埙之外,又另征文学之士朱右、贝琼、朱廉、王彝、张孟兼、高逊志、李懋、李汶、张宣、张简、杜寅、殷弼、俞寅共14人为纂修官,至秋七月丁亥 (初一,7月23日)书成。包括纪10卷,志5卷,表2卷,传36卷,共计53卷,历时143天。与前书汇总编排成210卷。洪武三年十月 (1370年11月)刻板付印。
《元史》的编纂,自明太祖下诏至刻板功毕,前后不足二年,而用于纂修的时间,总共331天。参加者两次共31人,除总裁官宋濂、王祎外,只有赵埙一人参加了自始至终的纂修工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5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